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那些年 我们暑假里的诗意生活作文「聊聊那些年的生活」

我居住的小区对过是一所小学校,孩子们放了暑假,周围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乃至舞蹈队、球队、武术队、练琴房,开始热闹起来。


很多孩子要在这个暑假里,参加这个补习班那个特长班,要不就是夏令营、拓展训练,每天一早一晚,接送孩子的人流车流络绎不绝。


不由想起我们小时候,放了暑假,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像出飞的小鸟,飞向了农村广阔的天地,在田园在水岸在山坡在密林寻找诗意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快乐无比啊!

捕蝉,笑意写在脸上

唐人白居易说: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暑假之后,正赶上新蝉蜕变羽化之际,小金蝉、黑蚱蝉、呀嘟噜,各种蝉儿隐匿在白杨、岸柳的枝枝叶叶间,“知了……知了”的鸣唱,诱引的孩子们扛着长竹竿,拎着提前备好的新面筋、牛尾扣,到沿河一带的柳林深处捕蝉来了。而清代“性灵派”代表诗人袁枚的一首《所见》,形象地描绘出孩子们捕捉鸣蝉的情景: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那时,我和小伙伴们分工明确,有踩在老牛喧软的脊背上的,有踏着伙伴单薄的肩膀上的,还有攀爬到高高的树杈上的,接过下面的人递来的长竹竿,竹竿末梢早已套上了牛尾扣或黏面筋,悄悄儿伸向正悠然淡定的蝉儿,猛地一拽,就把黑褐色的蝉儿扣住、黏住了。捉了“吱儿、吱儿”大叫的鸣蝉,丢进布袋子里,那欢喜那惬意写在花脸蛋上,飘荡在凉爽的河风里。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我们的家乡虽没有唐代诗佛王维笔下的若耶溪清幽美丽,可蝉鸣如织的柳林更为幽静,鸟语啁啾的坡岭更是清凉,我们乏了困了,枕着一浪浪顺河风,聆听一波波清蝉鸣,一帘幽梦在浓密的绿荫里浮了上来......


采荷,莲歌荡在风中


我的家乡是水乡, 小村周边不乏河汊、池塘,沟渠、水塘里生满了田田莲藕、青青菱角,特别是那亭亭净植的绿荷,从夏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到盛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荷渲染的景致甚而比南宋杨万里所描绘的还要美。我和小伙伴们咿咿呀呀唱着谣曲,唱汉乐府里的《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也唱南北朝时的《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


踏歌而去村西的白马河采莲来了。



走过农家的篱园,盘盘绕绕的扁豆花、牵牛花上,飘飘摇摇的芦苇、红蓼丛中,那些飞飞停停的红蜻蜓、绿蜻蜓吸引了我们:


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这些大眼睛、红翅膀、绿翅膀的小精灵啊,你是来欢迎我们的吗?我和小伙伴有的撵着它跑,有的悄悄凑近停落的蜻蜓,伸手去捕捉,轻轻呼唤:“来呀来呀,亲爱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采莲去!”


南朝诗人江洪云:


风生绿叶聚,波动紫茎开。

含花复含实,正待佳人来。


宋人欧阳修说: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我们小孩子不是红粉佳人,也不是红妆美女,一个个被这满眼的绿、扑鼻的香迷住了,田田的荷叶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早已铺满了偌大一片荷塘,近处的碧绿碧绿,远处的墨绿墨绿,间有数支浅浅的淡绿,微风拂过,层层翻涌,送来清澈悠远的香气。“客行触暑向湖涯,拗得青荷作伞持。”我们采了岸边的荷叶,戴在头顶当作遮阳伞、擎雨盖,那清凉那清爽那清香,醉了醉了,醉得让荷花丛里那只红蜻蜓呆呆地看笑话哩。



最妙的是“低头弄莲子”。蜂窝状的绿莲蓬已然在水中央高高的擎起,在微风里摇曳,仿佛向我们招手致意。经不住诱惑,我们脱得赤条条,像一只只水鸭子,扑通扑通跳进塘里,一个猛子扎到近旁,毫不懂得怜香惜玉,噼啪噼啪,折上几只回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南宋辛弃疾那老头儿说得可真形象啊,我们剥着一个个清秀的莲蓬,取出一枚枚青绿的莲子,吃起来清清甜甜、脆脆爽爽,炎炎长夏在青莲子的韵味里,愈加让我们留恋。



听蛙,仙乐飘在田野


点点蛙鼓、声声天籁,是乡间夏日里最为寻常,也最为美妙的音乐。“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有蛙鸣相伴,漫长的暑假多么美好啊!


雨后初晴,少小的我沉静下来,喜欢一个人漫步于夏夜的荷塘边、稻田旁,聆听这洞彻心灵的仙乐。初起,是怯怯地独唱,音符有些单调,但清澈、悠扬,仿佛在轻轻呼唤什么;尔后,是几个声部的小合唱,曲调欢快亮丽,仿佛在娓娓讲述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到后来,便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了,音有高低、声有急缓,高音尖亮、亢奋,低音浑厚、粗犷,急时如骤雨,催人奋进,缓时似溪流,轻扣心弦……


有月的夜晚,蛙鸣和着月光的旋律,浸润荷花、稻花的清香,潺潺地流进心田,日间诸多燠热和烦恼消却了,心儿变得宁静而明澈。


到乡野听蛙声吧,让匆匆的脚步慢下来,让纷扰的时光静下来,让心儿在这大自然的清音里来一次洗礼。


从这一波波葱茏的蛙声里,你可以听得到“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禅意般的恬静;望得见“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金色喜悦;品得出“鹅湖山下稻粱肥”、“村落家家有浊醪”的美妙风味......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