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刘伯温有多神奇「刘伯温典故」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如果说诸葛亮在小说里的形象被塑造成多智而近妖的话,那么刘伯温在民间传说的形象就已经是一个妖怪级别的存在。民间传说的刘伯温,可以说是大明王朝最强的军师,谋士,堪称明朝最强大脑,是明朝开国最大的功臣。如果刘伯温能复活看到民间对自己的塑造故事,估计会一脸迷茫,这写的真的是我?

其实历史上的刘伯温在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仅排在了30名开外,也就混了个最低等的伯爵。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功成身退,辞官归隐,云游天下,好不自在。然而历史上的刘伯温身陷浙东淮西两派的派系斗争,焦头烂额。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为朱棣在北京城中打造索龙井,镇守龙脉,然而在历史上呢?朱棣是北京就任燕王的时候,刘伯温早就死了。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远赴巴蜀,在诸葛亮的坟前挑衅,然后被反过来教育了一把,然而历史上的刘伯温从30多岁开始就再也没出过江浙,但是他却作为唯一一个在民间地位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谋士。老刘被高估的程度只能用正古烁今来形容,我实在找不出第二个文臣的小说形象和真实情况比他差距更大的人。

刘伯温民间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真实的刘伯温到底是怎么样的。刘伯温的职业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两段经历,前一段是为元朝效力,后一段就是跟随大明创业了,并且从时间上而言,元朝的这段经历更是长达了20年之久,而他为大明却仅仅工作了十年,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后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刘伯温排名倒数的原因了,毕竟出身不好,加入团队的时间又晚,这个排名其实不冤。

真实的刘伯温虽然没有民间传说中的那么神,但他本事还是有的,12岁中秀才,14岁入府学,23岁考中进士,可以说是一枚妥妥的学霸。之后他从一个元朝八品的县丞做起,一直扶摇直上做到专门负责剿灭义军的元帅府都市。后来他在剿灭方国珍的时候,被方国珍重金收买的元廷军官摆了一道,就心灰意冷的辞官归故里了。

也就是他这个辞官确实也抓住了时机,他回去浙江青田没多久,朱元璋就入住浙江。朱元璋当时知道这里有一个差点就把方国珍做掉的猛人在此,便请他出山以幕僚身份从军了。但这一年已经是1560年了,距离朱元璋1563年击败陈友亮称霸南方已经没多少年了,所以相比汤和、徐达、李善长这样已经跟了老朱差不多快十年的老臣子,刘伯温的资历的确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在之后有限的几年里刘伯温的确也是做出点成绩的,特别是陈友谅率大军来袭的时候,兵力明显不足的朱元璋义军内部,大多数人是主张避起锋芒,而老刘则是力主抗敌,最后朱老板听从了刘秘书的意见,力排众议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刘伯温能力还是有的,功劳也是有的,但是不算很大。因为幕僚的身份,说白了你就是个提提意见的。最后做决定的不是你,担责的不是你,去冲锋陷阵的更不是你刘伯温。

刘伯温影视形象

所以最后论功行赏时,你排名靠后也就很理所应当了。所以在大明建立后,一群中层将领都能被封侯爵的时候,老刘仅仅捞到一个伯爵。最后我们说说在民间中津津乐道的刘伯温擅长玄学领域的事情。真实的刘伯温在这个玄学领域翻过一次车,差点就把小命也丢了。明朝初期经常闹旱灾,有一年特别严重,朱元璋很着急,就问各位兄弟们该咋办呀?这时候刘伯温跳出来了,说了一堆措施出来,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朱老板你照做就能下雨。老朱信了,同意了,然后半个月过去了,该旱还是旱,一滴水也没见从天上掉下来,这就很尴尬了。没过多久,刘伯温就被朱元璋炒了,让他告老还乡。刘伯温回到老家还很慌,非常害怕朱元璋会继续降罪于他,在被炒鱿鱼之后没几年,就去世了。

民间中刘伯温之所以声望如此之高,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明朝时小说很流行,水浒、三国、西游记什么的,都是家喻户晓,口口相传。而当时的小说套路和我们现在的网文其实差不多,书中人物必须要有一个非常仁义的主公,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水浒传里的宋江,然后为了节目效果呢,必须要有一个莽夫络腮胡、大胖子,比如三国里面的张飞,宋江身边的李逵,最后呢,还得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军师,三国的诸葛亮,水浒的吴用,所以在当时的大明英烈传里面呢,这个位置只能刘伯温来当。毕竟他就是个幕僚嘛!

大家对刘伯温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