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明朝太监为什么可以乱政「明宣宗为什么短命」

在封建社会,造反者的角色主要是由男性扮演,如唐朝“玄武门之变”中的李世民、“陈桥兵变”的赵匡胤等等,而关于女性造反的记载则是寥寥无几。特别是宫女这一弱势群体,堪称皇宫中的“服务员”,一直以来都被贴着逆来顺受的标签,有时候还有可能成为宫廷斗争中无辜的牺牲品,怎么会和造反扯上联系了?这一切还得从明世宗中年干的一件事说起,竟然会逼得宫女们集体造反。

明世宗,即朱厚熜,生于正德二年(1507年)。幼时的朱厚熜聪明好学,记忆力惊人。其父只是教了区区几首诗,他便能很快背诵下来。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朱厚熜通习了《孝经》、《大学》,体悟到了儒家的治国理念,熟悉了各种礼仪规范,为之后成为皇位继承人打下了深厚基础。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机会终于向朱厚熜招了招手。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经过一致讨论决定,宣布朱厚熜为皇位的正式继承人。也许是早年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朱厚熜一上台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革除前朝弊端。在朝堂上,重用贤臣,遍寻人才,抑制宦官势力,废除爵位世袭制,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免税负,豁免正德十五年之前的税负,使民力得到了一定修整。在人才选拔上,整肃了科举制度,强化学校的教育功能。在朱厚熜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推动下,明朝诞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和文化领域空前繁荣,出现一批优秀的作品和文人墨客。对于朱厚熜取得的这些佳绩,河南道御史刘安都不吝地称赞道:“今明天子综核于上,百执事振于下,丛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气耳。”就是这样一位臣民眼中贤明的君主,怎么还会有人造他的反呢?这一切还得从他中年时做的一件荒唐事说起。

原来啊,中年时期的他开始走起了唐玄宗的老路子,看到国家繁荣,人民生活情况得到好转,便渐渐懈怠了,心里想到:“ok,没我啥事了,剩下时间我就培养下自己的爱好吧。”那么,朱厚熜这项爱好是什么了?这事又和秦始皇有联系了,没错,追求长生不老之道,炼药。身为皇帝,炼药的原材料当然是高规格了,为了获得最好的原材料,朱厚熜强令大批宫女前往御花园采集清晨的甘露,致使大批宫女病倒累倒。谁要是敢懈怠工作,对不起,挡到了我朱厚熜的“成仙之路”,一顿鞭刑伺候。在这种环境下,一伙儿宫女索性造反,开始密谋刺杀明世宗。

炼丹

十月二十一晚,待朱厚熜睡下,数名宫女从周围走出,有人拿着绳套,有人拿着绣针。为首的几名宫女迅速将朱厚熜四肢制住,朱厚熜察觉异动还未喊出声来,便被布球塞住了嘴。宫女们或紧紧收紧绳套,或将面巾覆于明世宗脸上,还有的用绣针扎皇帝的胸口,试图迅速致其于死地。无奈,朱厚熜挣扎激烈,不能够迅速毙命,也许是宫女们的计划不周,或者是对造反后果的恐惧,其中的一名宫女逃跑去告密。待皇后带侍卫赶到时,才在宫女们手中救下了奄奄一息的皇帝。事后,所有涉事宫女皆被处死,这场“壬寅宫变”以失败告终。在反抗封建统治者的道路上,不仅仅有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的陈胜吴广,还有一群“不自由,毋宁死”的宫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