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一个小茶馆折射的是一个大社会「茶馆的社会意义」


《茶馆》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在第一天的共读中我们知道,《茶馆》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今天,我们就切切实实地走进“茶馆”,跟着老舍的笔触,去观察旧时代的一个角落,以及其中挣扎的芸芸众生。



此时是1898年秋,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刚刚以失败告终。


穿过略显破旧的大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名叫“裕泰”的茶馆。


走进门就是柜台,后面生着炉灶,隔着门帘时不时传来些锅勺的响声。


屋子非常高大,里面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客们喝茶落座的地方。


隔着窗户可以看见后院,那里也搭着凉棚,棚下如屋内一样,布置着一些茶座和挂鸟笼的地方。


电影《茶馆》剧照


除了这些寻常的布置,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与满室的茶香格格不入。


这种大茶馆如今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


就像此时的老北京城,除了裕泰茶馆,还有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和鼓楼前的天泰茶馆。


这些茶馆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菜饭。每天,那些玩鸟的人们遛够了画眉、黄鸟之后,都要到这里来歇歇腿儿、喝喝茶、逗逗鸟儿表演唱歌。


那些个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愿意到这里来。


毕竟在这个混乱的世道,有些上不得台面儿的事情,最适合在茶馆这个嘈杂的环境中商量了。


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如果约架的地点定在茶馆,大家便心知肚明,打不起来了,这是有人出头给调解呢!


所以人们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双方加起来拢共四五十个打手,经中间人东说西说,再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总之,茶馆是那时候老北京城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上半天。


茶馆也是个精彩的地方,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地。


在这里,总能听到最荒唐的新闻,比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又如何在渡劫的时候被雷劈了。


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还有新发明的煎熬鸦片烟最好的方法。


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比方说刚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


虽然裕泰茶馆里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人们也都心照不宣地绕开这个话题谈论别的,但总会在激动的时候毫无意识地越了界。


就像前些天,有几位茶客闲聊之余开始突发奇想,认为如果把沿海一线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


最后还是被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和跑堂的李三匆匆打断,才岔开了话题。


电影《茶馆》剧照


说到王利发,他虽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其实只有二十多岁,这家店面是他从早死的父亲那里继承的。


王利发为人精明,很会说话,虽然有些自私,但心眼不坏。跑堂的李三今年三十多岁,是个勤勤恳恳的好心人。


在他们的操持下,茶馆的生意还不错,每个月除去交给房东秦仲义的租金和日常开支,剩下的钱倒足以支撑起这个店面。



王掌柜今天有点头疼,因为又有一起打群架的约在了他的茶馆。


这次群架的起因据说是因为一只家鸽。


好像是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去,李宅不肯交还,就惹起了这场非用武力解决不可的纠纷。


难怪人们常念叨着,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笼子里的鸟呢!



这次双方找的打手都十分厉害,有不少是“善扑营”(“善扑营”是清朝时设立的官方摔跤机构)的哥儿们和库兵。


假若真打起来,非出人命不可。


只看打手们都身着短打,横眉立目,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往后院走去。


王掌柜高高地坐在柜台里,默默地观察着后院。心里盘算着,这次不可能真的打起来,因为双方的打手还没约齐,就有人出面调停了。


因为后院被占,屋里的茶座坐得满满当当。有两位不知姓名的茶客,正眯着眼,摇着头,拍板低唱。还有两三位茶客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欣赏瓦罐里的蟋蟀。


有两位穿灰色大衫的正低声谈话,他俩是北衙门里办案的侦缉,名叫宋恩子与吴祥子。


说是侦缉,其实干的是特务的活儿,人们见了都要躲着走。


眼瞅着后院还算安静,王掌柜刚放下心,就看见以算命为生的唐铁嘴趿拉着鞋走了进来。


电影《茶馆》剧照


唐铁嘴三十来岁,总是穿着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他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嘴里念叨着:


“王掌柜,您捧捧唐铁嘴吧!只要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面,再附送给您看手相,分文不取!”


说着一把拽过王利发的手,嘴里碎碎叨叨:“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王利发夺回手去,无奈地从柜台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对他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对着我卖弄那套口舌生意了!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我告诉你,你要是戒不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面法,比你的更灵验!”


唐铁嘴接过茶碗,连连道谢,至于有没有听进去王掌柜的话,谁又能知道呢?



安置完唐铁嘴,只见松二爷和常四爷提着鸟笼走了进来,王掌柜赶紧过去向他们请安。


他俩都三十多岁,是这间茶馆的老主顾了。


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


两人先把鸟笼子挂好,便找地方坐下。


电影《茶馆》剧照


茶房李三赶紧过来,给二位爷沏上盖碗茶。茶沏好之后,松二爷往后院看了看,小声嘀咕:“今儿好像又有事了。”


常四爷略显不屑地说:“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好巧不巧,这话被一位刚进茶馆的打手听见了,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


松二爷打量了一番这位打手的穿着,判定他是军营里当差的,便连连赔罪,想让他坐下来喝一碗茶。


但常四爷却不怕他,继续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您吃着官饷,怎么没见您去冲锋打仗呢!”


打手急了眼,嘴里嚷嚷着“甭说打不打洋人,我先管教管教你”,便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着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劝和,但打手不听,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摔碎了,翻手便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怒目而视:“你要怎么着?”


打手满脸嚣张地说:“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电影《茶馆》剧照


这时,一位坐在角落的茶客说了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啊!”


这位名叫二德子的打手立刻停手,四下扫视,待看清楚说话的人后,赶忙过去请安,赔了不是后便退去了后院。


常四爷瞅了瞅这位茶客,凑过来想聊几句。但这位茶客立起身,撂下一句“我还有事”,便走出了茶馆。


瞅着满脸疑惑的常四爷,王利发说:“原来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在今天的共读中,我们了解了当时“莫谈国事”的社会背景,认识了精明自私但心眼不坏的王掌柜、胆小而爱说话的松二爷、正直鲁莽的常四爷、骗吃骗喝的算命先生唐铁嘴,也在文章的最后知道了“马五爷”这位神秘的茶客。


马五爷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威慑得了无法无天的打手二德子?


常四爷在“勿谈国事”的茶馆里透露出对朝廷抵抗外敌不力的不满,这又会不会惹来祸事呢?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