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裸浴」心爱的女人

你有没有戳下上面蓝色文字[汇镜知行]呢

裸 浴[文化散文]

一部不能错过的解读中国女性真实存在状态的文化读本......当然,真实之外的真实不可穷极。本书最终显示的更多是一种思路,一个角度,而且和所有“真实”一样主观。

卷一|浪漫之旅|第一章|云中漫步

云边絮语

命定的,我的每一本书都是我命中注定该做的事。

但这回的情形似乎是有些格外。那情形就像是你偶尔于无意间一抬头,刚好看见天边飘来一朵白云,那轻盈柔美又博大厚重的一团使你骤然间血脉贲张心如鹿撞,你以为你看见并且感觉到了一种似乎是早已见惯不惊但此刻却突然新意勃然的什么。

可那究竟是什么呢?

你揉揉眼睛,又揉揉眼睛,想要更仔细地看个清楚看个明白,然而,此刻映入眼帘的云朵的形状却又分明是变了,变得脱胎换骨,变得面目全非,变得形神皆失令你惶然茫然束手无策······这当然还远远不是最残酷的,假如就在你举手揉眼以手加额的瞬间,那片云彩干脆就干干净净踪影皆无地融入到大野蓝天之中了呢?

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你又能怎么办?!

女人的美和美人的死,是我们这本书的题旨所在。可我究竟是不是在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要抓住一块看得见却无论如何也摸不着的云彩呢?

云,有影有形形形色色还又形神兼备捉摸无定。

漫卷长空的是它,

万马奔腾的是它,

轻舒广袖独步天宇的是它,

骤然齐集电闪雷鸣兵临城下的还是它。

希腊神话中,那个依喀西昂总想将那个美丽非凡令他朝思暮想的海拉抢来据为己有,但一次又一次,他扑抓着的,却总是被海拉巧妙地放出的与她自己相像的云朵。谁能说得清那个可怜的依喀西昂到底经受了怎样撕心裂肺的失望与痛楚哟······可他又到底还是个徜徉云中的神仙,哪怕是遭遇失败享受尴尬呢,层次也还是要高出我们许多去。

——毕竟,他到底还是抓住了云呀!

我呢?我能抓住我想抓住的云彩吗?尽管美与死本身的确是个很美很文学的题目。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想想吧,那是种怎样的状态呢?

安步当车徜徉云中,想想吧,这该是种怎样的轻松雅致的情调步履呢?

但我的问题依然是:谁能给我哪怕是只称一公斤的云彩放进我的篮子里?!

蓝天无涯白云无数。

大美无形美无定势。

这些都是常识。

并不缺乏常识的我这次是不是犯了个错误?这次冒冒失失的写作活动是不是忽略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那些最简单、最普通的词往往正是最难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的。

由于我的冒失,我将面临的自然也是一片看来风和日丽天蓝云白水波不兴,实则暗礁密布波诡云谲既惊且险的海域天宇。

也许我将坠入深渊。但我不怕。当那一刻真的要变为现实的前一个瞬间,我将奋力地攀抓着白云的边缘,留下我的至死不悔的遗嘱:

有此一回,斯世足矣!

“让上帝呆在他的天国里吧,

而我,只愿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

………..

卷一|浪漫之旅|第一章|云中漫步

西北有“黑人”

没错,我是说了“心爱的女人”这样的话。我从心里觉得这样说话一点也不显得轻浮,显得过份,显得浅薄,显得像个浪荡公子像个唐璜。

我并且还要说,若不是考虑到知识产权和著作权法,我甚至不愿意加那个引号,我多么希望那话是由我亲自亲口说出来的呀。

当然,我必须承认,这话是丹麦的那个克尔恺郭尔在一百多年前说的。他是个哲学家。既然以研究世界为已任的哲学家都不那么板着脸装神弄鬼了,那我还怕什么呢?!

的确是该说“心爱的女人”。

女人当然是心爱的。一个最简单平实的例子就是,没有女人,就没有这个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哲学之父的叫克尔恺郭尔的哲学家,也就没有他的这本意在阐释他的人生阶段论的哲学思想的题为《勾引家日记》的书;

同样的,没有女人也不会有我,当然就更不可能有这次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神交啦!

哦哦,女人们哪,你们实在是一种太过神奇的纽带和根茎啦!

你们联结和维系着古往今来的所有的一切,并且,你们还又缔造了一切,包括上帝……

我们所说的心爱的女人们当然都是美的——不是那种纯花瓶的外表的漂亮,这首先在于她们那种春雨润物般悄无声息不事张扬却点点滴滴全到心田的纯真和质朴。

她在人群中,不妖艳,不刺目,仅仅只是凭借着自身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悄然改变了人群中的结构甚至是气氛,阳光因她而更明媚,蓝天因她而更晶莹,鲜花因她而更娇艳。

一句话,因为有了她,男人才更男人,绅士才更绅士,而农夫呢,才更感觉到收获的喜悦和重要。

这时候心爱的女人实际上已经升华为我们须仰视才见的神的化身……

心爱的女人这时候显得更美了,那是一种因成熟而深刻、因深刻而成熟的美。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我们自己也会变得成熟和深刻起来。

曾风靡神州的电影《牧马人》里的李秀芝可不可以说是一个代表呢?如果有人觉得这例子举得过于政治化,那就让我们再换一个。

这是一篇题名为《西北黑人》的小说。

麻哥和尕五是两个东漂西流城里不要乡里不收的没户口的黑人。黑人也是人,是人就得活,要活就得挣饭吃。

小说开始的时候,两个人外加一匹马正干着翻梁越谷地拉运千八百斤一根的水泥杆子的活。工钱是每天五斤青稞或豆子。

那天,一个女人出现了,那是个被饥饿驱使着从马嘴上夺下料兜,偷吃饲料的女人。

她实在是饿坏了,饿到已被麻哥和尕五两个男人当场擒获,却依然是顾不得说话,”从料兜里摸出最后半把,看了看,一粒一粒丢进嘴里嚼。”

“哪里蹿来的野货?长着让男人们颠三倒四的东西,不去用它换吃的,倒来夺牲口的食。”这是麻哥在说。

尕五紧紧凑过去,“钻男人被窝不比小偷小摸好?女人就是个卖嘛!”

“卖不卖?”

“卖不卖?”

女人把最后一粒马料丢进嘴里,细细地嚼,连同面前两个男人的高低和分量一起咽下去,“卖!吃了牲口的料就做牲口,二十多岁了也没有活出个人样子,从来就是牲口。”

男人们自然是不愿被女人们骂作牲口的,于是不再说话,递给那女人一块干粮,一匹马两个人,重又“马像人一样驾辕,人像马一样拉套”地去干那不亚于移山填海的玩命勾当了。

这是第一天的情景。

晚上回来,那女人还没有走,因为,那女人说:“我没有家,没有户口,我什么也没有,连我的身子有时候也不是我自己的……”因为没处去,也因为还不想死,同时也还明白不能白吃白喝白住,女人提出自己的条件,“你们两个谁先?……我站在中间,谁也不靠近······你们不要撕扯我,不要打架,做牲口就做得文些吧。”

结果是:“整整一夜。麻哥没打一声呼噜,尕五没翻一次身。

两个男人谁也没有去给大白马添料。唯有女人在屋的那一头睡得实在,睡得安稳。”

两个精血正旺血气方刚的西北汉子自然不是柏拉图的信徒,也不是中世纪里崇尚所谓典雅爱情的贵族骑士,但他们是人,所以他们想维护的只是人的自信和自尊。

为了避开那种撩拔着他们如火如茶的欲望的折磨和熬煎,他们也曾想过要让那女人走。然而,终究是同情心占了上风,那女人留下了,而“麻哥和尕五搬到马棚里住了。”他们甚至还给自己脚腕套上了绊马的马绊。

就这样,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煎熬着,又被一个女人抚慰着,一日一日地过……

小说的最后是两个男人送走了女人,且还带着两个汉子拿命换来的准报一个城镇户口的手续……

当然,为了那个女人,两个男人之间也打斗过,争吵过,诅咒发誓过,互相猜疑过,但都是在女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场合,因为他们心里有自己的“做人的尺码”……

什么也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只要她存在着,本身便就成了一道灿灿烂烂的风景。就像太阳,只消出现在天空中,天地万物便陡然为之欢欣鼓舞入神入迷如醉如痴……

女人是分水岭,隔开了野蛮愚味和优雅文明;女人是试金石,试出了人性中的黄铜和金子;女人是……女人。

我是一个热爱女人的男人。

在我看来,女性群体的存在无异于一种悄无声息又不舍昼夜的警示,她提醒我们,不论作为个体的生命的人已经并且还将继续面临怎样的困窘与绝境,人都应该是人,人就是人!

她同时还告诫我们,不管作为整体的人类文明已经并且还将继续进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又都只是靠自己的屁股才能坐下的动物。

人类社会离不开这种警示与告诫。

尤其是在我们存身的这个日益喧嚣,日益浮躁,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杂乱无章光怪陆离,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日新月异精彩纷呈的时代,这种警示与告诫就显得更有必要更是一种非得如此的必然。

卷一|浪漫之旅|第一章|云中漫步

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

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曾师从于大名鼎鼎的弗洛依德后来又毅然与之分道扬镳,再后自己也成了声名赫赫的精神分析学界的泰斗之一的荣格说过一段话,大意为:

人的一生是一种人自己也无法控制的或只是部分地有能力加以引导的精神发展和活动的过程。

因此,他认为,对于我们自己或我们的生命,人自己不可能拥有任何具有终极性判断价值的判断。

我们要是拥有,那我们就会无所不知了——但这最多只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借口罢了。

荣格说的自然是没错,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既然每一个个体的人相较于人类漫漫延延的发展史和进化史都只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且还无法充分完全地把握自己和命运,那人就不配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不是这样呢?

但事实显然是有悖于此。

想一想中国西昌的卫星发射基地和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航天中心吧,你就不难明白人类文明究竟已发展到什么程度啦。

那个荣格还在继续喋喋不休,他觉得,生命就像以根茎来维持生命的植物。它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的,是深藏于根茎处的。露出地面的那一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然后,它便凋谢了——真是一个短命鬼。

当然,荣格也承认,我们所看见的凋谢了的只是露在地表的花,它自然是会消逝的。

但根茎,却依然在。

总在不遗余力地宣扬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的荣格把这根茎说成是生命个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

这很有意思。

潜意识和上意识之间有着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吗?

无意识和有意识两者有没有关联?它们果真是无法逾越的吗?

另外,无数个个体生命的无意识和潜意识集拢一处后能否变成一种群体的有意识?这种群体意识对社会的发展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还有那块巨大的深藏地底的根茎,那块推动人类社会和文明永恒发展永不消逝的根茎,我们能不能感觉到它那虽然无法触摸,但又的确是存在着的饱含生命律动的脉膊?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令我惊讶不已的是,答案其实早就存在着,且就在眼前,近在咫尺。

不不,这样的表述依然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从一开始我就置身于这团答案之中,它早就和清风甘泉阳光歌声一道,将我罩了个严严实实……[待续]

用真实关照我们的抓马生活

- —— -

2 0 2 2

影 视

课 堂

- —— -

生活箴言

————

生活自有自己的逻辑,

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

只是被我们自己搞得很复杂。

生活的主体是生命的存在,

你尊重它,赋予它尊严,

它便给你十倍的回报,

你轻践它,它便回报你千万倍的屈辱。

- —— END —— -

文字 | 蔡磊

编辑 | 云山

- —— -

更多链接,点击[ 「链接」]更多阅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