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我的小说《昧》第八章第三节阅读「逍遥战神小说」

左步云对聂庆松说,二孬子这个人喳喳呼呼的,天不怕地不怕,一般人不敢说的他敢说,你可别以为他真孬,他就是以孬卖孬。他看准了尹志强这种人的软肋,尹志强何尝不想整他?可惜还没找到机会!整二孬子最好的办法是栽脏陷害。我敢肯定,如果工作组不进村,早晚要对二孬子下手。你有事没事就找二孬子扯淡,套点真格的东西。注意,不要让他知道我们的意图。小聂应承着,从大队部往回走。不远处遇到文书唐侠清,两个年轻人,共同语言多,站在那里说了很久。

这位唐侠清来自市图书馆。他和培智中学的语文老师祁思魁是同学,两人性格很投合,是一对好朋友。对于好学的小唐来说,图书馆这个单位真是近水楼台。他兴趣广泛,政治,经济,历史,法律,哲学,文学无不涉猎。不过,工作组的同志也只知道他爱读书,不知道他肚子里究竟有多少货。不仅是相聚不久的工作组,就是他的同事也不太了解。为什么?此人不喜欢见人就倒书袋。骨子里有点傲气。他曾经对一个要好的朋友说,对牛弹琴,讥笑牛是错误的,应当讥笑的是弹琴的人。这句话的意思,不遇知音何必枉自多谈?

聂庆松对唐侠清说了二孬子的事,一直在城市生活的唐侠清对农村中存在的村干部如此霸道如此阴狠如此污秽的行径十分惊诧。他不知道尹志强这样的人是怎么入党的,这样的人入党之初应当不是如此面孔,老百姓为什么不敢呲牙?他的上级领导干什么去了?一时看不见,好多年也熟视无睹?他告诉小聂,这里的水太浑,你可要小心,别沾一身泥。

唐侠清回到大队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书生气太重了。他只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不知书外还有九重天。他在读书时就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此时才有点明白,只在书中看世界还狭隘得很呢。

唐侠清想把二孬子的事对沈良祚说,转念一想,这汪墩生产队是左组长抓的点,还是应该由左组长说。小唐虽然对农村的事不大懂,可是城里干部间的那一套多少知道一些,俗话叫:多管闲事多吃屁。果然,老左在午饭后问小唐,我看你在大队部外面和小聂说了很长时间话,聊什么呢?“哦,小聂问我,上次答应借给他《铁道游击队》怎么没拿给他,我说在箱子下面,我翻出来就送给你。然后又聊了以前看的《苦菜花》。”他装得很象压根儿不知道二孬子这回事一样。老左也没说什么,好像很随便地撂了一句:看小说不要紧。不要影响工作。唐侠清想,要是我对老沈说了小聂讲的事,连小聂都不讨好。

左步云没有告诉老沈二孬子的事,他不想掀早了锅盖冒了热气。他在思考,这步棋怎么下。他了解过,汪小毛的成分是贫农,几代都是贫农。如果真的象他对二孬子所说的,被尹志强诬陷打成坏分子,这就是个挺严重的问题。但是要查这个案子很复杂,还涉及到城关派出所,县里的政法委。高曙进说了,尹志强这些人都和夏士恭一鼻孔出气,夏士恭在县里广有人脉。所以,我这里还没行动,人家早就严阵以待。再说吧,弄不好人家先给我扣个帽子,一进村就为四类分子撑腰。这事儿还是先放一放。因为汪墩与圩口毗邻,很多事情彼此都了解,所以,左步云决定到圩口走一趟。此前他就听说圩口有个下台队长吴应生很有点个性。他决定马上去找吴应生。

他在倪志明的指引下找到吴应生,示意倪志明离开,他要与吴应生单独谈话。他不想转弯抹角,开门见山:“老吴,今天我没让小倪陪我,你知道什么意思?”吴应生说不知道,其实,老吴当那么多年生产队长,这点事还是有数的,他想,左组长肯定有重要的事问,又不想多一个人知道。老左说:“工作组下乡是要帮农村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首先进到尹屋和赵岭,就是因为这两个大队问题突出。就拿你们支书来说吧,多吃多占有没有?管理混乱有没有?生活作风败坏有没有?别看他靠着什么人的大臂膀不在乎,问题严重连大臂膀一齐砍下来。你是党员,你对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不能不吱声。”吴应生一听这番话,半天找不准应对的话。工作组还真的不简单,才来不久就了解了不少事情,还不光是尹屋大队的,连那个大臂膀都知道。还有,左组长一下子就列了尹志强的三大类问题,不象是放空炮。他思索了一会儿,说:“农村不象你们城里,这里有文化的人少,当大队干部的肚子里也没什么墨水。做事哪有什么章法!没有章法就随着性子来,农村这么大,上级领导离得远管不着,所以随着性子来胆子就越来越大,社员呢,大多数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关我的事,各人自扫门前雪;搞到我头上,忍一忍,过个岭,惹不起,躲得起。一来二去的,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左步云心想,这老吴心里透亮着呢,把农村中干群关系演变说得清清楚楚。他对吴应生说,你当生产队长好多年,与大队干部的接触比一般社员多得多,了解的情况当然不在少。一般社员谈到大队干部有顾虑不奇怪,你作为老党员就不能畏首畏尾。我们也不用太着急,由小到大,由近到远,一点点的来。在没有彻底弄清楚之前,我们谈的事不对外张扬。

沈良祚召集工作组全体人员汇总进村以来所收集到的各方面情况。大家所反映的,如同左步云与吴应生谈话时所得到的信息基本一致:社员在吞吞吐吐中透露出怨气,问到生活状况,都说比前几年好多了,至于前几年怎么个不好,也道不出个子丑寅卯。有个人别出心裁地问:总比解放前好些吧?得到的回答是:解放前的事哪个记得?工分记得准不准,账目公开不公开,一问三不知。这些情况没有比两个组长下队摸底得到的更多。左步云没有把自己的下一步打算亮出来,听了队员们发言之后听听老沈怎么说。沈良祚示意老左发言,老左说,你说吧,看看我能补充点什么。老沈觉得奇怪,每次不都是你积极主动吗?是不是考考我有没有招?老沈心里也真的没谱,可是,毕竟工作多年,深信无过就是功。只要不出纰漏,对上对下有个平稳的交待,就算不错了。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充大头鬼没有必要。他在会上说:

我们都来自城市,虽然走亲戚也到过农村,那也是走马观花,连感性认识都少得可怜,更不要说有理性认识了。我们可以化繁就简,要我们搞四清,就是说农村存在四不清。为什么会有四不清?问题不出在群众那里,因为群众没有机会没有能耐“不清”,这是不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我们工作组的人就这么几个,而且两眼一抹黑,必须发动群众,每个生产队都要把贫协小组成立起来,在贫下中农中与那些朴实的能力较强的敢说话的人多沟通,建立互信,逐步着手查四不清,由小到大,扩大战果。同志们不要畏首畏尾,大家要和群众说清楚,我们是上级党委派下来的,是为这里的群众办事的,我们没有自己的利益,怕什么?

左步云对老沈的话一叠声地叫好。特别是最后一句:让群众知道,我们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把这里的群众生产生活搞好,都是为了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目前最要紧的是群众相信我们!我们就按沈组长说的办,贫协小组先建立起来。

左步云与吴应生的接触没有告诉沈良祚,就同沈良祚在各个生产队转悠也不一定事事与他沟通一样。汪墩生产队贫协小组几乎成了全体社员大会了,因为这个队绝大多数是贫下中农。聂庆松按照左步云的嘱咐,贫协小组最好精干一些,所以从全体贫下中农中选了十来个他认为能说几句话的人。公推的组长叫汪小满,小聂后来才知道,他是汪小毛的堂兄。在建立贫协小组的过程中,与汪小满处得很融洽。看起来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其实是有目的地问了老汪一些他和老左关心的事。汪墩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叫夏秀姑,是夏洼大队嫁过来的,丈夫前几年得病死了。她当妇女队长本该是妇女的带头人,可是她出工在妇女中不算最少也算很少。原来这个队长头衔也是尹支书提名的。奇怪的是到年底,她的工分一点也不比别的强壮妇女少。这事儿连生产队长都纳闷,咋回事?听说生产队长专门为这事找过尹志强,问他,为什么叫汪墩的记工员平白无故地给夏秀姑加工分?尹志强怎么说?加了她的是不是减了你的?没减你的,你就给我闭嘴。队长没和尹志强顶,自己琢磨着,不给张三,不给李四,单单给夏秀姑,必有蹊跷。按照一般人的行事方法,尹志强经汪墩的队长一问,应当警觉,要注意行踪,不能让他瞧出什么。谁知尹志强有恃无恐,依旧我行我素。原来,他一直与夏秀姑有染,那次被汪小毛跟踪就是与夏秀姑偷情。在汪墩队长问工分的事之后,尹志强没有半分收敛。聂庆松认为生产队的记工员是个突破口,记工员不是什么干部,可是生产队的记工员还管着仓库,尽管生产队的仓库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也还是生产生活中不可少的。记工员还担任生产队的统计工作,他知道的事真不一定比生产队长少。聂庆松从老汪那里得知,生产队的记工员与大队会计在工作上有联系,老汪说,尹屋大队的会计周二明这个人还不错,他当大队会计那么多年,也没见他日子过得比别人特殊,只是有一点,别人说大队支书,他从不插嘴。聂庆松打算先和周二明聊聊。

从周二明那里得知,大队会计也不光是管财务,文档统计都管。他对聂庆松说,西方政府设有不管部长,我呢,就是本大队的不管部长。不管部,就是别人不管的,归它管。这不管部一下子把小聂弄笑了,他想老周这人还有点意思。于是顺着他的话说,记工员就是生产队的不管部长啰?周二明说,差不多吧。农村的事没有你们城市的那么复杂,你们有皇粮可吃,我们这里多一个人多一份开销,受不了。两人谈话中,自然谈到,生产队的记工,严不严格?财务管理有没有人审查?仓库有没有人盘点?周二明当然知道聂庆松不是无缘无故找他聊天的,是有目的来的,究竟为了啥事,八成与清查工分账目财物有关。所以,不能不说,也不能随意说。还是那句话,农村和城市不一样,什么事都不那么严谨,要说漏洞,到处都是;要说毛病,时时都有。我做大队会计,汇总各生产队报上来的数字,没有什么相信不相信的问题。比如前些年刮浮夸风,如果真的相信支书叫我们上报的数字,一年打下粮食足够吃十年。不相信行吗?各生产队记工员报上来的各项数字,除非明显的账物不符,一般都不会纠正。四清有一项叫清工分,这记工分准不准只有生产队长和记工员知道。漏记或多记的事情肯定会有的,但是绝不会很多。生产队就那么多人,谁出多少工,大家都有个大概的数。如果你一年三百个工把你记成二百九十五个,不稀奇;如果你一年只出工二百个,把你记成二百五十个,人家怎会不知道?至于拿公家东西,社员叫偷,干部叫什么不知道。聂庆松与汪小满的对话好像是不了了之,但是传到左步云这里,他觉得大有嚼头,加上小聂从汪墩记工员那里套得的支言片语,他认为,好戏就要开锣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