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圣母:包裹在罪恶下的极致母爱小说「神圣母亲」


母亲,就是要消除所有对子女的威胁,每一位母亲都应肩负这样的使命,这是神圣的天职!

——《圣母》

母爱是什么呢?

是对生命的孕育和给予?

还是包容、力量、勇气和无私?

人们常说母爱是一种神圣而伟大的事业。母亲的爱柔软坚定,充满一种无形的力量,甚至可以冲破世间的一切桎梏。然而有时候这种极致的爱意也会滋生罪恶,带来令人无法挽回的伤痛和悲剧。

如果说有哪本书能将母爱这种细腻而复杂的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那一定是日本女作家秋吉理香子的小说《圣母》。这本书以非常细腻真实的女性笔触,讲述了一段让人惊悚愕然的母爱故事。整个故事将悬疑、母爱和犯罪都融合在一起,哀伤残酷的现实被包裹在层层叙事之下,其中病态的母爱却令人悲恸不已。当你细细品读的时候,这种爱与罪恶彼此交融互通,好似一朵罪恶之花在圣洁的爱中盛开,让人既感到害怕心惊又不自觉地被吸引,总是试图走近人物的内心,感受这种复杂微妙的情感。

那么这本书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我将从叙事结构、情感表达、社会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诡谲的叙事结构:三线叙事下被隐藏的真相

整个故事的叙事结构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小说通过深爱女儿的母亲保奈美、调查案件的警察坂口和谷崎以及擅长剑道运动的高中生真琴三段主要视角展开故事叙述。面对最近一起令人人心惶惶的男童谋杀案,保奈美决定不惜任何代价都要保护孩子。而高中生真琴表面温文尔雅,实际嗜血腹黑,是儿童凶杀案的真正罪犯。警察坂口和谷崎正是为了调查谋杀案来到现场,通过警方视角将一些主要人物进行串联。不断重复的三段式叙述仿佛有一种奇异的秩序感,让人们总想迫不及待地透过层层叙事,揭开整个故事的真相。

1.两层母女关系的悬念设置

保奈美看向睡在身边的薰。她的身体豪迈地露在被子外,呼呼睡得正香。保奈美不禁轻笑,她将两手伸到薰的腋下,轻轻将她拽回到被窝。

下方不断传来奶声奶气的走调歌声,真琴不禁笑出声来。
真琴的小公主。
我可爱的女儿。
我一定要守护这个孩子。

文中当以保奈美为视角的时候,作者用细腻的文字描写了大量她和熏互动的场景。例如上面的引用文字,读者很容易陷入作者的叙事圈套,以为熏就是那个保奈美来之不易的小女儿。保奈美如今四十多岁,而熏才上幼儿园。大家都以为保奈美老来得女,一直关注男童谋杀案也是因为担心这个小女儿的安危。谁知故事到了下半场开始剑走偏锋,看似对熏异常关注的杀人恶魔真琴似乎和熏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作者其实早在这些看似并不关联的剧情中暗暗埋下了伏笔,直到最后三条叙事线归为一条,让这些毫无关系的人物终于在故事结尾处交汇,隐藏的人物关系也被逐一揭开。本以为铁定的母女保奈美和熏之间的逻辑关系被打破,而被层层包裹的两层母女关系暗线逐渐浮出水面。人们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照顾熏的保奈美其实是真琴的妈妈,而熏实际上是真琴被少年犯蓼科秀树强奸后生下的女儿。

2.男女性别模糊倒置的悬念设置

除了人物关系的玄妙设置,男女性别的模糊倒置也为叙事增添了不少悬念。深受女生欢迎,且擅长理科和剑道的高中生,这样的人物设定很容易让人以为真琴是一个男生,而忽略了她作为女性的可能。作者一边刻意淡化真琴的性别特征,另一边用暧昧的语句描述“他”对熏不同寻常的态度,利用一些烟雾弹误导读者以为这个喜好虐杀儿童的“少年”是不是也盯上了幼小无辜的熏。但仔细阅读又会发现,真琴似乎对男性有某种恐惧,不喜欢被男生触碰,平时又习惯保持距离。这样的暗示也告诉我们真琴肯定受到过男性的伤害。而四年前的罪犯蓼科秀树就曾犯过强奸案,家里还收藏了受害女孩的照片。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通过对这两件事的联想,猜测真琴是否为当年蓼科秀树强奸案的受害者,并且“他”的真实性别应该是一名女生。


爱和罪恶并行的情感:我该如何保护你,我最亲爱的孩子

“男人是在孩子出生后才成为父亲的,但女人,是从小生命来到体内的那一瞬间起,就是母亲了。”这就是母爱和父爱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孩子融入了母亲的骨血,是女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母亲总是爱得更为深切。然而夫妻之间的某些不平等关系,有时候会让母亲对孩子的爱更为极端偏激,甚至造成不可饶恕的罪恶。

1.真琴的罪恶之爱

还是不要冒险了。不能再有动作了。
又深呼吸了好几次,总算按捺住了冲动。
可是……再杀一个的话,或许——
这个想法像一滴雨水,滴落在真琴平静的心湖中,波纹荡漾开来。
对……再杀一个的话……
正在激烈抗争的头脑和心渐渐达成了一致。

因为四年前被童年时期的玩伴强奸,真琴的内心逐渐滋生了阴暗的情绪,产生了无法控制的心理问题。她对生活中的坏男孩十分厌恶,不惜哄骗他们到家,亲手杀死他们,并以割下小男孩的性器官作为制裁的方式,享受报复般的快感。对真琴而言,这样的犯罪行为,不仅是因为心理创伤而进行的自我慰藉,更是出于对女儿熏的一种保护和爱。真琴认为只有清除生活中的这些坏男孩,才能避免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为她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成长空间。真琴的爱可悲又扭曲,是一种伤害的延续,更让自己通往了罪恶的深渊。

2.保奈美的罪恶之爱

于是,进入蓼科的公寓时,保奈美在心中念道:
我必须要保护女儿。
——不择手段。

而保奈美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不易受孕,但通过医疗技术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拥有了一个与自己骨血相连的孩子。这个孩子有多么的来之不易,只有保奈美自己知道。而她正是因为对孩子刻骨的爱意,一度成为了一名神经兮兮的母亲。她早就察觉到了女儿真琴的杀人行为,为了掩盖孩子的罪行,她宁愿化身为恶魔,为真琴善后躲过警察的追查。然而这样宛如救世圣母般的爱真的好吗?

这样的爱无疑是自私的,罪恶的,可悲却又令人哀痛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基于对孩子的爱意,母亲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剔除一切不利因素,努力让他们安心成长。只是这样的爱意里包裹着血淋淋的罪恶,让人不寒而栗。


关于社会犯罪的反思:混乱的道德秩序下复杂的人性

书中一桩桩令人心惊肉跳的青少年犯罪案让人忍不住深思。性侵、霸凌、虐杀等一系列犯罪案件看似很遥远,其实很有可能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

1.谋杀灵魂的强奸犯

强奸是谋杀灵魂,谋杀肉体,谋杀未来。

少年犯蓼科秀树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犯下多起少女强奸案。事后他的母亲没有自我反思,更没有对儿子的言行进行正确引导,只求保奈美一家能原谅她还未成年的孩子。如果这种冷漠自私、毫无悔意的少年都能如此轻易地被原谅,那么又有谁来拯救他们受到伤害的女儿真琴呢?谁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宝?显然真琴的灵魂已在当年被少年犯蓼科秀树扼杀。而现实中强奸犯罪带来的伤害痛苦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这种痛苦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折磨。全球每年就有数以万计的强奸和其他性侵犯案件发生。部分人道主义者表示任何罪犯都应享有最基本的人权。但很多女性极度反对强奸犯,认为性犯罪者不需要人权。他们给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已经终生无法弥补了,和他们谈人权,岂不是可笑?

那么面对强奸犯罪,倘若法律没有给予应有的惩罚,我们是否需要亲自执行惩戒,把自己也推向犯罪的深渊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但是人类固执的情感往往让我们抛弃应有的理智,走向偏激的道路。

2.病态的母爱

小说中的保奈美对女儿的爱意可以说超越了一切,她就是可以为女儿做出任何牺牲的“圣母”。而真琴从当年单纯无辜的受害者成长为嗜血暴虐的刽子手也离不开母亲在背后一味的包庇纵容。在这样病态的母爱下罔顾道德法律的行为实在令人担忧。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也最具有包容的事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以爱的名义做任何事情。保奈美为保护真琴,破坏尸体误导警察,又杀死蓼科秀树,造成男童谋杀案嫌疑人畏罪自杀的假象。这样的保护真能让孩子远离黑暗吗?实则不然。小说开放式的结尾虽然没有告诉我们,这对母女最终的结局。但我想潜藏在真琴内心的恶魔,不会就此停息。它如同一头困兽伺机而动,一旦有了合适的时机就会从中扑出来,继续杀人作恶。保奈美不可能每次都能如此完美地替女儿收场。终有一天她们母女的罪行会大白天下。


母亲的杀人只是为了复仇和守护,这是伟大而可怕的母爱。这样的母爱正如天使和魔鬼,它将闪耀着圣母光辉的极致爱意包裹在层层罪恶之下,将人类最复杂而又浓烈的情感裹挟其中。

“我爱你,孩子。”

这一定是世间最动人的话语。

但我希望这样的爱意不要染上罪恶的尘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