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唐诗里的酒香是什么「唐诗与酒」

文 | 孙秀斌

在唐诗里徜徉,不仅会看到瑰丽奇特的景色,还常常会嗅到扑鼻而来的酒香,那醇香四溢的诗句会使我陶醉。我细细地品味着,咀嚼着,突然感到,酒,真是一种伟大的液体,令那么多文人墨客沉湎,迷恋,醉死梦生。酒,莫非是诗人灵感的催化剂,多少千古佳句在豪饮之后随口吟出。没有酒,会有唐诗的豪迈奔放吗?会有唐诗的超逸洒脱吗?会有唐诗的伤感落寞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酒,唐诗是不会那么出彩,令人动容的。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是对一生豪饮,狂放不羁,才气过人的李白的真实写照。你看他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怀才不遇的李白,在与朋友畅饮时,抒发的感慨是何等的豪迈。酒能助兴,更能壮志。在饱受朝臣诋毁,被迫离开长安时,李白在《行路难》中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海济沧海”,的豪情。孤独时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闲暇时他“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发痴时他“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在忧虑时他又发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悟。李白流传在世的诗有九百多首,其中与酒有关的就有一百多首,足以体现他的诗酒人生。

如果说诗仙李白豪饮,是因为他的豪放性格和浪漫主义的情怀,那么以忧国忧民形象著称的诗圣杜甫,其酒瘾也是大的惊人。诗人为了饮酒,日日典衣买酒,处处欠下酒账。“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首诗就是对杜甫人生的真实写照。诗人穷困潦倒,食不果腹,但这并未影响他的家国情怀。“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九日》以酒后追忆唐玄宗去骊山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之事。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则勾勒出一副触目惊心的贫富图。杜甫好酒还好结交诗友,常常与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八位诗友相聚,写下了生动有趣的《饮中八仙歌》。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期文人士大夫乐观豁达的性格。

在唐朝好酒的诗人中,有一位大咖不能不提,他就是被誉为“诗魔”,“诗王”的白居易。白居易既是一位钟情于酒的酒客,同时也是一位技艺卓越的酿酒师。美酒酿成后,岂能独享,于是他向朋友发出了邀请:“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白居易善饮,而且写下了九百多首与酒有关的诗,远在李白杜甫之上。他写下如此多的饮酒诗,除了自己好酒,还与他崇拜的两位偶像陶渊明,刘伶有关。他曾在诗中写道:“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前贤如此贪杯,自个焉得不饮?白居易做过多年的官,唐朝的宴会又盛行,所以他就难得清醒:“日日酒家去,脱衣典数杯”。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疲惫的韦应物,以这样的诗句来安慰旅途的劳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劝朋友多喝一杯,出了阳关,可没有这样交情深厚的朋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的杜牧,为了排遣心中的失意和伤感,想找一家酒家喝几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和即将出征的将士,开怀痛饮,视死如归,吟出如此悲壮名篇。还有刘禹锡,元稹,张籍,李贺,李商隐等等,他们的诗酒人生,孕育出风格多样的佳作名篇,被后人世代地传阅,吟诵。

酒与诗,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唐朝是善饮的时代,唐朝是诗酒结合的鼎盛时期。诗增添了饮酒的乐趣,而酒则舒扬了诗的神韵。品味唐诗,细嗅唐诗里的酒香,我们是不是也有几分微醉了。

(来源:五莲诗社 图片选自网络)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