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风口这本书「我一口风一口」

关于家乡的记忆

我家住在惠民地区桓城县团结人民公社所在地的康王村。后来因为行政区划变更,划归淄博市管辖,后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乡政府才从我家那儿撤走,现在村里供销社依然保持着以前的原貌,供销社大门两侧的墙上,还保存着当年的标语口号: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只是再无人使用,闲置多年了。

从我记事之始,姥姥家就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有时姥姥做了好吃的,一定会留下我吃饭。父母是当庄亲(一个村的亲家),两家的胡同头正对着,我家在姥姥家那条宽敞明亮的大道的十字路口东侧路北面,姥姥家在我家的对过,一街之隔。我家在路北侧的胡同里 ,长长的胡同头沿街有一个大门,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圆圆的立方体石墩子,靠着石墩子,分别对称植有一颗大槐树,两棵大槐树把我家大门遮得严严实实。

炎热的夏天,绿茵下是童年玩伴的天堂,也是父老乡亲们茶余饭后聊天的会所。大门后头东首是我家的东跨院,原来没有院门,只有一个木栅栏,院子里面种着十几颗大榆树,间杂几棵笨槐!木栅栏和大门中间,建了一间低矮的猪舍,猪舍靠东有有一个小小的厕所,厕所与猪舍一墙之隔,厕所的粪便就成了几头猪的美食,吞起来哐哐作响!有时真担心被猪儿子啃了我屁股。院子里,可是我童年的天堂,父亲曾经在院子里养过大白兔,养过山羊,也养过鸡鸭鹅。每天给这些个家禽家畜喂食是我必须干的事!这些吃货远远的听到我的脚步声,都挤到栅栏门口,等我进去喂食。嘈杂的叫声无疑是它们对我的欢迎。

长长的跨院东西长南北短,长方形的院子东首,父亲新盖了三小间红砖地基的土胚房子,房子还腻了白石灰,屋内房梁上经常吊着一个柳条筐,里面是地瓜干等怕潮湿怕鼠咬的食物,就这样还经常看见老鼠们爬在房梁觊觎筐里食物的身影。

那三间房子,对着门口,有一张父亲自己亲手制作并上了红油漆的方桌,两侧各有一把靠背椅,方桌与白墙之间有一条长条的案几。靠南墙有新铺的大土炕,苇席上面有一个大大的装衣服被褥的红油漆梧桐木箱子。箱子里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被褥。我的爱整洁卫生的好习惯就是受两个姐姐的影响和传承。一直到现在两个姐姐家虽然富裕程度不一样,但条条有序,干净整洁,却是毫无二致!

那里曾经是大姐和二姐的闺房,毕竟女孩子长大了和父母兄弟住在一个屋里,也不太方便。父母就自己动手,并请来了几个邻居帮忙,当然父亲也经常帮他们的忙。父亲是一个勤快了一辈子的人,挺会钻研,手艺也挺好。他木工手艺特好,当然是跟姥爷学的。也瓦工手艺也不错,我却不知他跟谁学的,也许是自学成才吧。后来长大了,我还跟着他给人家干过盖屋起脊等活的小工。

父亲前年就砍了东跨院的几个榆树和胡同里的几棵槐树,和姥爷一起分别起了房梁,截了屋檩,做了一扇木门,两扇窗户,请人割了玻璃,没有几天小东屋就建好了,做了两个姐姐的闺房。那里是大姐曾经追求过理想梦想忘不了的地方,也是大姐高考落榜哭了一整夜的伤心地!

我家东跨院的对面,那时是公社信用社的所在地,公社信用社的东门开在我家的胡同里。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父亲和信用社的领导发生了不快,我也不知道为啥,后来信用社开了西门,就不再从我家大门里走了。

信用社西门对过,村子南北大街的路西是公社银行所在地!我家曾经与信用社和银行的人非常熟悉,关系非同一般,因为父亲是我们生产队的小队会计,又是邻居。一来二去的,来往密切了,就有人经常来我家买鸡蛋鹅蛋,因为舍得出钱。

不过那时,自己家里养的鸡蛋,不是过年过明节,饭桌上是一般见不到鸡蛋的影子。大都是攒几天,一周左右吧,攒够二至三斤的样子,也就是我家盛鸡蛋的坛子差不多满满的时候,母亲就用头巾兜了鸡蛋去供销社换购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等物。

因为与信用社人来往多了,母亲也乐意攒着出售鸡蛋鸭蛋给他们,刚刚凑够了就和信用社的大厨说。

后来两家关系发生隔阂,分歧无解,逐渐关系疏远了。信用社领导从他们院子西墙上开了一个大门,那个地方原来有个小侧门。信用社大门开后,来往就越来越少了。

我依稀记得,两家关系密切时,信用社那几个人可能是晚上值班吧!酒足饭饱之后,会在院子里唱阿庆嫂沙家浜等流行的样板戏。那位嗓门挺大,声音洪亮,高个子唱戏人的儿子 ,后来当兵转业做了我的同事,再后来当上了副行长。其他几个在银行和信用社工作的人后来也曾经与我共过事。曾经有人还开过我玩笑,说见过我光屁股常挨打的事情。

我家长长的胡同北首东侧,有两家邻居,一家姓高,和我家东跨院院墙相隔。胡同北首西侧,是我家的老宅子。一个小一点的大门,我的家人称呼叫二门!迎面是一面大大的影壁,影壁背后是一颗又高又大的老枣树。

高耸的枣树,枝繁叶茂,几乎把我家的院子遮挡了一大半多。这颗老枣树曾经是我家的一颗发财树!每年中秋节,也就是收获大枣的季节,丰收的枣子挂满了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高一点的个子就可以伸手够着。

枣子又圆又大,颜色鲜艳,清脆甘甜,那是我邻居玩伴渴望已久的美味。每当听到我爬上树用大竹竿敲打枣子的啪啪声,就会闻讯跑来,分享我家的幸福时光。

记得一九七六年,五月间天,星星般黄色的枣花早早的开满了枝头,浓郁,芬芳,远远的都能闻到。天气非常干旱,父亲对母亲说,旱枣涝梨,今年枣树收成肯定好。等秋后枣熟了,卖了枣,来年就可为大姐置办些嫁妆,也可以让三儿(我的乳名)去上小学了。

毕竟明年我都八岁多了,要不玩傻了咋办呢?不上学能有个好前程吗?这也就是我后来考银行学校的一点初衷。银行信用社的那些个大哥大姐,其实他们也比我大不了多少。工作环境舒适优越,既没有风吹日晒,也没有风里来雨里去。有钱花,工作还体面。

我家院子北面原来有三间正房,后来东西加盖了东偏房和西偏房。正房一直是父母居住,西侧房曾经的两个姐姐的闺房,后来去了东跨院。西侧房就成了哥哥的房间。东侧房盖的晚一些,后来做了大哥的婚房。西偏房,我叫西屋,则是饭房。后来搬家后,还曾经养过牛和驴子!

渐渐的我有了自己的想法了。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有自己的目标追求。后来学历史才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就是要改变他们命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能再和父母这辈子一样,与土地为伴,与庄稼结盟。汗珠子摔八瓣又有何用?

我下定决心改变我的人生轨迹,从此我的人生目标逐渐明亮。我上学从来不迟到不旷课,就连后来姥爷去世,也没有耽误我上学,直到现在,四十多年后,我依然对自己当初的想法感到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像大哥一样,上学就是应付公事,糊里糊涂混了一张初中毕业证,就跟着父母种地,后来跟别人外出打工。我也不曾和二哥一样,经常逃学 被老师叫家长,回家免不了挨揍。他们两个就是我的一面反面镜子,我可不学他们!我一定不辱父母使命,从这个小小的村庄走出去,实现我朦胧的远大理想。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精彩故事请大家关注今日头条我的账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