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近期上档的两部上海戏的光,跟陪伴我一起走过了两年的大家一起,向这座我们生活着的城市道一声“新年快乐”
两部上海戏,隔着70年,讲着同一座城市,不同的旧时光。连着上映时间也像约好了般,一前一后争抢着今年的第一场贺岁档。然,无论票房口碑如何,“上海”都会是最大的赢家。
倘若一定要给上海这座城市下一个关键词定义,大概“腔调”这个词最为合适。那是一种气质,一种韵律,你恨也好,喜也罢,她都像是一包弥漫在空气里的迷魂散,无色无形,经常不按牌理出牌,旁若无人地自顾自,乃至于有些“水仙花”之嫌。就像一只站在窗台上的黑猫,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步她是要纵身一跃,还是会蓦然回首,乖张地叫上一声“喵”,或者什么都不是,她只是想垂着尾巴,撑着身子,静静地坐着吹吹风......
如果不是因为上海,这两部片子实在不适合被放到一起相提并论地说长道短。《罗》的叙事里满是80年前的海上花都,十里洋场。《摆》的底色里尽是10年前的魔都夜场,曾经在最繁华的喧嚣声中,这座城市的原力每每都从晚上10点开始苏醒。前者精致闷骚,听得是味道,看得是腔调,就像一张在说故事的老唱片;后者放肆情挑,图得是热闹,当然也不乏吐槽,整一部千禧年代的“中二未成年段子集”。
好在,这都是“怀念上海”的电影,透过时间的镜头,透过生活的滤片,每个上海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而这座城市,就像漂在海上的一艘诺亚方舟,载着所有人的怀念,摇晃着时光,一如既往,飘飘荡荡……
《罗曼蒂克》里的“摆渡人”
对于我们这个素来以文明古国自居的天朝来说,上海是最不像中国的城市。没有几百上千年波澜壮阔的朝代更替可以用作炫耀的原创历史资本。唯有短短一百年的风云变幻,让众多的文化&意识形态在这座自由之城里交汇融合,使之就像一只文化火锅般,在经过了时间这道底料的浸润&调和之后,自成一道风味。不过,究其初始,却已无缘由可探。所以在众多的年代剧本里,也就只有和民国时期相关的宏大叙事里,这座城市才会被或多或少地用来充作背景BGM。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块厚重的背布下,上海仍是最孤寂的一座城,就像一个漂在海上的“摆渡人”,迎来送往无数人,讲着若干精彩的八卦传奇与听闻……
这是一个“彩云易散琉璃碎,烟花易冷人易分”的故事,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们耳熟能详的海上旧闻被一口精明地道的老上海话演绎得冰冷、犀利,但也同样考究得体,收放自如;讲得是旧时光,渡得是有缘人。那样一个年代,精彩到随便在街上捡着一片砖瓦,便捡回了一段故事
袁泉在故事里,有句话没说错,大意就是喜欢一个地方,就会喜欢一个地方的菜。10年前,魔都酒吧夜场里最入门级的一句黑话就是“撩菜”(意同如今的撩妹),所以讲上海的旧时光,就一定绕不开那些上海女人们。
都说操一口吴侬软语的上海女人酷似一盅桂花酿,甜中带涩,后劲异常,看似性良温和无公害,实则依旧可以让人醉到不省人事,有时不巧还会要人性命。
论起绕指柔的“作”和“嗲”,上海女人倘若是认了第二,还真就没人能认第一。即便是这一回混迹在四马路声色之地里的“霍思燕”,寥寥几句话,眉宇神情间,不动声色里也尽是绵里藏针般的套路,没有一丝过火的风骚,反倒存在感爆棚,张力处处可见。只不过,再一斟酌,直叫人细思极恐。
闫妮的总管王妈,倒是风情的刚刚好。有上海女人的精明实干,也有海派女人特有的毒舌傲娇(沪语里常说的“蹙客”)。拉皮条当说客,话说的滴水不漏;调笑情场失算的滑头伙计,又装得无辜呆萌。唯独对她的专业技能——厨艺却颇有匠人精神,容不得半点质疑,酒水台上一句不咸不淡地菜式点评,也能叫她不安上半天。为这个略带刀光血影的故事,添上一勺7嘴8舌的日常气息&生活质感,反倒叫人觉得亲切无比。
章子怡的花痴13点,还是用力过度了些。一穿旗袍还是那个2046&茉莉花开;一穿和服还是那个艺伎回忆录里的小百合(还不如恶女花魁里土屋安娜的收放自如);一演放浪,还是那个夜宴里的那个晚娘。有句话说得好,“还是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可就是这风情,总缺了一口气,不如那个周旋于家长里短中的王妈,风姿独特。
不过,上海的气质并不都在于女人,男人的精致才更出色。
跟老上海有关的场景里,一定少不了麻将戏。这次也无例外,一桌老戏骨的麻将戏最是出彩。难得看到浅野忠信操着地道的上海话(即使我们都知道那是配音),说自己是上海人,至少麻将打得比在座的都好。可惜偏就是这桌麻将,才不巧漏了他的底牌。真正的上海精神讲究的是内功城府,低调从容,就好比杜大亨那句最著名的“诺伊组特”,轻描淡写里竟是叫人惊心动魄地杀气腾腾。
葛优的陆大亨,竟然出乎意料地很上海。没有大开大合的嚣张,也没有顽主老炮儿的痞气,永远的99度,在临沸腾的1度之前,先自行调节好了温度。作为海派历史上最有礼貌,也最斯文的一个黑帮老大,终其一生的做人精髓也就那6个字“有本事,没脾气”。唯一遗憾的是,葛大爷那口字正腔圆的国语音,煞了风景,变了腔调,就像蘸大闸蟹的香醋里忘了放姜,倒添了把胡椒一般,不知是何缘故。
全片最叫人惊喜的梗,竟然是在吃瓜群众里看到了“关谷神奇”(王传君)。乍一看,我完全没有认出,那个一直在用“上海话”对杜江进行“SEX”入门教育的打手甲,竟然是《爱情公寓》里呆萌的二次元宅男。作为打手,人家还是很坚持职业操守的,生活做得清爽,只求发达,不讲是非,严守江湖规矩,什么时候高调,什么时候低调。即便放在如今10年代的“污文化”背景下,他依然可以不失腔调。那是一种言传意教,带点荤,带点浪,但就是不带脏,色而不淫,性感闷骚的刚刚好。昔日上海,即便是码头上的小混混,也是颇见过大世面的!
就像佛罗伦萨和翡冷翠并不能完全算是一回事,前者只是一个地名,后者是一个梦想里的乌托邦。“浪漫”和“罗曼蒂克”*,较真起来也不是同一回事,前者只是一个adj(形容词),而后者是对一度鼎盛的欧洲帝国时代的念念不忘。但终究,罗曼蒂克会消逝,而我们心里的那扁渡舟一直都在海上,摇摇晃晃……
*英文romantic,也就是罗曼蒂克,词根是Rome罗马。中世纪欧洲基督教认为罗马人生性多情、放荡、多愁善感。因此,romantic,原意“罗马人的”,后来引申为“浪漫、多情”
《摆渡人》的“罗曼史”
有句话叫作“心中有座坟,住着未/已亡人”,实在太适合这部片子。信誓旦旦地说着要摆渡他人爱情的人,不过都是在超度自己的感情。片子的英文名叫”SEE U TOMORROW”,(我老觉得在讲金针菇),但是很奇怪,有些人,无论你如何期待盼望,其实这辈子你早就已经见过了最后一面。
这一次,王家卫在他自己最游刃有余的剧情体裁里,把自己杀了个片甲不留。如果单从故事架构来看,虽然借着10年前海上酒吧文化的兴盛躯壳,BUT重庆森林里的港片痕迹仍依稀可见,东成西就里的无厘头一如既往,只不过色调一改晦暗清冷,倒是天上人间了许多。(到底人家VSOP 和百威这回是下血本,给了N多植入钱啊)
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部成功的“中二撩人小品集”,外带“笑林比贱盛典”,吸金无数。反正看的人其实也就是图个热闹,顺带着也让心中憋闷许久的吐槽又多了个出口,理气强身的有萨覅好?
不知道王家卫是存心还是有意,硬生生地非让“金大班主”和“伟爵爷”演了回《东成西就.2016小团圆》。“武男神”挂着那两根经典的香肠嘴向前辈致敬,含贱量指数爆表,节操破碎了一地。看着年过五旬,痞气未改,但持重了良多的伟哥重现江湖,在一旁作陪,还是会教人难掩唏嘘:又一个时代的终结。这场戏中戏,各中内涵,观者自品,巧在妙合无痕,仿若原本。看来在比贱这件事情上,老王还是蛮认真地敢于挑战自我,两代男神的“西毒梦”就此也算是功德圆满了。(PS. 全片再也没有比伟叔更加尽心、长情的代言人了,全片最硬,最直接的植入非“雪佛兰”莫属,直接潜台词“带你私奔去月球”。当然,也没有比金版主更适合演绎二次元经典“灌篮高手”梗的人选了)
不过,全片最大的男神冷门却不在上述这两位。鹿晗和陈奕迅的骚年&成年CP组,就颜值组合上,脑洞实在开得也是够大的。但转念一想,这是在暗喻“小李子”的前世今生咩?(大概我也是想得太多了)。总之,也真是难为老王3拼4组地凑足了这一桌男人,算是对老中青三代YY群给了个交待,作了场具体的年代总结,让这一页国民YY罗曼史也算是告了一个段落。
八完了男神,也该来吐一吐女神了。马苏疯癫地打着酱油,演着现代版的“金镶玉”,可惜骚浪贱不足,霸气又太过火;
杜鹃的“调酒师”叫我说什么好呢?总之,这些年的超模ANGLE们也都像韩国整容室里的套餐一样:“同一个表情,同一个配方”。
全片唯一一场女神擂台争霸赛,在新旧两位天王嫂中一决高下。只可惜,两个女人比赛9洞高尔夫那段,我是真想大开结界,远离这群“愚蠢的人类”。
先说新晋王太太的人设表演,总结来说就是一场“粉丝玛丽苏”,但究其根本还是叫人叹息:“圣母的G点,是渣男永远的温床”!(没办法,我是素来瞧不上找备胎疗情伤的,实在浪费人力资源,荒废别人时间)。
再说,贵为上一代准天王嫂的熊黛玲,浑身充斥着90年代珠光宝气的港片风味。好看是好看,但斗气摆魁的背后,还是那股子暴发户式的底气不足声量凑,卖相蛮好,就是太吵。
该片虽然女神云集,可竟都不如一个“女汉子”的戏份来的叫人印象深刻。贾玲的那个“吃货弃妇重生”的插曲故事,虽短但最接地气也最打动人心,甭管什么“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最后都会在一道色美汁嫩的“小鲜肉”面前败下阵来,如浮云消散。竟然就和当年《甜蜜蜜》里豹哥的那句“傻女,明天早上起来满街都是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一样异曲同工的妙。你看,最终打动人心的话永远都是人话。
如果抛却了这个故事的松散结构,姑且不论,至少老王的台词还是一贯的质感出众,矫情但也点题。比方说“九洞高尔夫”最后一局里,那杯叫做“答案”的酒,还是能叫人内心小波澜一下的。人,终其一生,总还是要记得对自己诚实:因为追求而得到,也会因得到而失去,人生万事,大抵如此。所有的罗曼史都会曲终人散,不过是又多添上几本情债作谈资。索性有缘,可能这个故事又会成为下一个故事的背景板,但你看,至多也就不过如此罢了。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完!
公众微信号:首席品牌八卦官CBO
这是一个集吐槽用语与八卦能量于一身的公众号
有意吐槽&踢馆者,直接搜索即可关注。嫌烦怕累者,长按以下二维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