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红楼梦李衙内「玉楼春 7」

都在花落人散尽

西门庆的临终遗言,是希望妇人们守着他的灵,不要失散了,好好过日子,但在他死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李娇儿嫁了张二官,春梅被卖进了守备府,潘金莲命丧黄泉,孙雪娥与来旺儿私奔了,现在家中只剩下吴月娘、孟玉楼两个妇人。

吴月娘是正室,又有孝哥儿,掌管着西门家的财产,人生自有保障。而孟玉楼,现在已经三十六七岁了,无儿无女,看着吴月娘在西门庆刚死就防范别人偷东西,过了二七就烧了李瓶儿的影像封了李瓶儿的小楼,把春梅、潘金莲赶出家门,难免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心吧?

正如清明节孟玉楼在西门庆坟前的哭诉:“大姐姐有儿童他房里还好,闪的奴树倒无阴跟着谁过?独守孤帏怎生奈何?”

几年之前她还可以为自己做主寻找合适的人改嫁,现在却多了吴月娘这一道关卡,机会也就少了很多。

虽然她早有离开的打算,在潘金莲被逐时,她就说:“你若有了人家,使人来对奴说声,奴往那里去,顺便到你那里看你去,也是姊妹情肠。”

但她一直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也许未来的几十年就要在西门家耗尽了。

但命运很青睐书中这个最清醒理智的女人,清明这一天,她们与春梅告别,来到杏花村酒楼下,此处人山人海,正巧李知县的儿子李衙内也在,见那长挑身材妇人,不觉心摇目荡,观之不足,看之有余,口中不言,心内暗道:不知谁家妇女,有男子没有?

人群中的一瞥,就结下了二人的姻缘,李衙内也很快打听到了孟玉楼的身份。李衙内自见到孟玉楼,就放在了心上,请官媒陶妈妈去谈亲事。

原来不是李衙内对玉楼产生了单方面的相思,而是彼此一见钟情,心许目成。陶妈妈来说媒,对看管大门的来照张口便道:“奉衙内小老爹钧语,分付说咱宅内有位奶奶要嫁人,敬来说亲。”

吴月娘去问孟玉楼的意思,孟玉楼在那天也注意到了李衙内,觉得他生得一表人物,风流倜傥,两人年龄相仿,又会走马拈弓弄箭,彼此两情四目都有意,只是未知有妻子无妻子。

口中不言,心内盘算:男子汉已死,奴身边又无所出,虽故大娘有孩儿,到明日长大了,各肉儿各疼,归他娘去了,闪的我树倒无阴,竹篮儿打水。又见月娘自有了孝哥儿,心肠儿都改变,不似往时,我不如往前进一步,寻上个叶落归根之处,还只顾傻傻的守些甚么?

孟玉楼果然是有主见的女子,对自己的未来想得很清楚。

听到吴月娘所说,正是清明郊外看中的那个人,心中又是欢喜又是羞愧,问出了一堆的问题:“你衙内今年多大年纪?原娶过妻小来没有?房中有人也无?姓甚名谁?乡贯何处?地理何方?有官身无官身?”

陶妈妈讲述李衙内情况:“没有大娘子二年光景,房内只有一个从嫁使女答应,又不出众,要寻个娘子当家。”

根据孟玉楼提问的顺序,可以知道,她最关心的还是李衙内娶过妻小没有,房中有无其他人,并千叮咛万嘱咐媒人,实话实说,等听完陶妈妈的介绍,孟玉楼已是满心同意,但还是有些不放心:你休怪我叮咛盘问,你这媒人们说谎的极多。奴也吃人哄怕了。

这是指当年西门庆、薛嫂说要娶她回来当家立纪,全没想到作妾,一心以为填房,不想只是一个三房的妾,孟玉楼数年的委屈一语道尽。

待陶妈妈回答之后,玉楼又问:你衙内有儿女没有?原籍那里人氏?直到全部问题都得到满意的回答,才唤兰香放桌儿,看茶食点心与媒人吃。

玉楼对衙内满意,取了一匹大红缎子,把生辰八字交付陶妈妈。一段对于清明上坟的摹写。寡妇因上新坟而遇合李衙内,其中微含讽刺,含蓄而绵长。清明虽是上坟祭拜的节日,却又充满无限生机,正与春天的背景相合。一匹大红缎子,是玉楼从今而后,否极泰来的象征。

孟玉楼这边叫上薛嫂做媒,薛嫂与陶妈觉得孟玉楼三十七岁,比李衙内大六岁,怕有问题,将孟玉楼的八字拿去找算命先生,改成了三十四岁。

薛嫂两次捣鬼,第一次害了玉楼,第二次却成就了玉楼,作者的态度十分复杂。她前后两次分别对西门庆和李衙内所引用的俗语——“女大两,黄金日日长;女大三,黄金积如山”,却导致了十分不同的结果。命运真是无常。

玉楼嫁人,在西门庆死后第二年的四月十五日。至此,西门庆的五个妾都已分散干净。

李衙内一切满意,决定于四月初八日行礼,十五日迎娶。此次的嫁妆也有二十余担,吴月娘看着,都是她房中之物,尽数都教她带去。原旧西门庆在日,把他一张八步彩漆床陪了大姐,月娘就把潘金莲房那张螺钿床赔了他。

月娘这次颇为大方,只因孟玉楼是光明正大地进的西门家,现在又是光明正大地离开,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也没有任何话柄落在别人手中。孟玉楼拜别月娘,吴月娘道:“孟三姐,你好狠也。你去了,撇下我孤零零独自一个,和谁做伴儿?”月娘说的也是真情实语。

孟玉楼风光地离开了西门家,吴月娘回家,因见席上花攒锦簇,归到家中,进入后边院落,见静悄悄,无个人接应。想起当初有西门庆在日,姊妹们那样热闹,往人家赴席来家,都来相见说话,一条板凳姊妹们都坐不了,如今并无一个人儿了。一面扑着西门庆灵床儿,不觉一阵伤心,放声大哭。哭了一回,被丫环小玉劝止,住了眼泪。

西门庆的临终遗言是希望自己的女人们不要失散了,守着自己留下的家业好好过下去,但现在一年刚过,“嫁人的嫁人,拐带的拐带,养汉的养汉,做贼的做贼,都野鸡毛儿零挦了”,只剩下吴月娘一个正室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

吴月娘是该伤心,但她是否曾经有那么一刻后悔过呢?因为自己的防范之心,因为自己的刻薄寡恩,才导致家中妇人的分崩离析。


玉楼的这次婚姻,是《金瓶梅》这部极其黑暗而悲哀的小说里面最快乐的一件事。

李衙内与孟玉楼恩爱有加。李衙内房中本来有前夫人留下的丫环玉簪儿,三十年纪,专一搽胭抹粉,作怪成精。其衣着装扮不堪入目,由丫环的情况亦可见李衙内前一个夫人的品位,也难怪他会对玉楼一见倾心。

这个通房丫头,正如陶妈妈所说的只有一个从嫁使女答应,又不出众,甚至怪模怪样,相当富有喜剧效果。这么一个富于喜剧性的丫头,是为了轻松一下后二十回荒凉沉重的气氛,但主要是为了衬托出玉楼婚姻的幸福。这个丫头,是衙内先头娘子留下的,长相丑陋,为人怪诞,对新娶的玉楼吃醋不已,每天指桑骂槐,最后自己求去,于是被衙内卖掉。

这衙内当得实在寒碜,跟高衙内差远了,至少高衙内看上的是林冲的娘子,李衙内娶了清河县西门庆的三老婆就欢天喜地,心满意足了,也说明孟玉楼还真是属于高品质女性,可惜浪费了那么多年光阴,先是嫁给一个四处贩布的商人,不是瞧不起商人,实在那个年代地位太低,又被媒婆诳到西门庆家里,在这个超级花花公子家里洁身自好,却也孤单寂落,现在终于熬到了好时光。

金瓶作者最爱人之处,在于全不把李公子浪漫化:我们看到他在书房因读书而睡着,也看到他从前收用的丫头是如此丑陋可笑的角色。《金瓶梅》是成年人的书,因为它写现实,没有一点梦幻和自欺,非常清醒,非常尖锐,然而对这个悲哀的人世,却也非常地留情。

人多因作者写玉楼有几个白麻子而视玉楼为姿陋,这是不了解美人有一点白玉微瑕才更加动人。

我们看作者当初描写玉楼的丰姿时,特别写她身材修长苗条,“行过处花香细生,坐下时淹然百媚”,俨然是一个富有魅力的、端庄而妩媚的女子。

但是作者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写玉楼嫁给李衙内时已经三十七岁——在以女子十五岁为成年的时代,居然有一个男性作者公然写他笔下的美人是三十七岁,这不能不视为一个革命——也说明作者是一个真正懂得女人与女人好处的人。

人啊,只有经过三冬四夏,受些委屈苦痛,捱过人情冷暖,才能雪尽后看梅花,那时才会珍惜眼前的幸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