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小三子逆袭记「小三后续」

六老汉早年丧偶,一个人拉扯三个儿子长大成人。虽然生活艰辛,但是,村里人都说刘老汉是个有福气的人。

大儿子最有出息,在外地某县做了副县长。二儿子夫妻外出打工。虽然辛苦,日子过得也算殷实。

最小的儿子没有结婚,因为哥哥们都远走他乡,放心不下父亲一个人留在家里,就在家乡经营十几亩地,照顾老人。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没人觉得哪里不对,哪里不好。

在外工作的,打工的儿子们,每个月都会给刘老汉寄钱,或者买些村里少见的昂贵礼物。刘老汉每每这个时候,都喜欢假装无意地跟村里人炫耀一番。

村里人提起刘老汉的两个儿子,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刘老汉有福气。

小儿子除了种地,照顾父亲,还时不时地帮村里有困难的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夸赞之余,大家都觉得小儿子没啥出息,在刘家是个闲人。帮忙理所应当。刘老汉也乐在其中。

刘老汉的晚年,不愁吃喝,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孝顺他,日子美得不要不要的。

小儿子也结婚了。

夫妻两个共同照顾刘老汉,刘老汉更美了。


这些年,最累的要数小儿子了,刘老汉脑血栓住院两次,都是小儿子两口子伺候着,一边照顾病人,一边伺候庄稼。虽然不像两个哥哥给的钱多,但是也是尽心尽力。

春节到了。一大家子围坐在刘老汉身边一起吃年夜饭。小儿子媳妇张罗着,伺候着一大家子人。

团圆,幸福。

饭桌上,两个哥哥谈起外边的世界,滔滔不绝,刘老汉欣赏两个人儿子有出息,给自己长脸了。

小儿子在一旁傻笑着,不时地给父亲和哥哥倒酒。

酒过三巡,不知道从那句话开始,大哥和二哥都对老三颇有微词,觉得父亲生病,是老三没有照顾好父亲。嫂子们更是话里话外的表示,我们出钱,你们就应该多出力,把父亲照顾好。

话是越来越难听。小儿子的媳妇听不下去了。

大哥,二哥。父亲是你们三兄弟的父亲,出钱我们也应该必须出一份。不能让你们吃亏。以后照顾爸爸的事,你们也应该有一份。

气氛一下子凝住了。

春节后,老大夫妻走了,老二一个人出去打工,留下媳妇照顾父亲。

日子,继续。

几个月后,老二媳妇终于因为和公公处不到一块,回了娘家。老大身不由己,无奈只能让媳妇先回老家照顾父亲。

老三两口子,承包了200亩地,搞起来机械化种植,同时办起了农家乐。一年过去了,老三富了。

又一个春节。

村里人更羡慕刘老汉了,今年都夸老三最有出息。

其实,刘老汉瘦了,面容也憔悴了。看着一大家子又聚到一起,心里万般滋味。

老三媳妇还是和往常一样,张罗饭菜,老三依旧陪着父亲,哥哥喝酒。

酒过三巡,老三媳妇儿和丈夫对视一眼,站了起来。

举起酒杯道:大嫂,二嫂,这一年你们辛苦了!

一句话,大媳妇的眼泪刷的就涌出来了。夫妻分居两地的艰辛,一个人照顾老人,孩子的不容易,心里的万般委屈,都随着泪水倾泻出来。

老三媳妇接着说:大哥,二哥,你们在外边工作,有自己的难处,如果还放心我们照顾爸,以后,你们啥时候有空,啥时候来看爸,家里的事就交给我们吧!

众人看着老三媳妇,刘老汉迫不及待的第一个开口:就这么定吧。

老大老二齐声应和:听爸的,听爸的。

老二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下了,老大脸红的发烫,不知道是不是今天的酒太烈了。

春节后,

一家人又各奔东西,家里剩下了刘老汉和老三夫妻。

后记:从那以后,家里人,村里人,都觉得老三媳妇是个能人,有情有义有本事的孝顺媳妇。有意无意的,家里的事都愿意听老三的,应该说是听老三媳妇的。

老三媳妇还张罗着给公公找了一个老伴儿。刘老汉仿佛年轻了许多。

村里给老三媳妇发了奖状。并给予了《新农村好媳妇》的光荣称号。

老三揽住媳妇的肩头,轻轻吻了一下媳妇日渐皱纹的额头说道:“娶了你,是我的福分,也是我们家的福分。”老三媳妇说:“我最大的能耐就是找了一个好丈夫,你是诸葛亮,我最多算个张飞!”

老三没有说话,脑子里闪现着当年,为了大哥读研究生,自己含泪,背着家人撕掉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故事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