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传”中文版封面(图片来源:译林出版社)
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仅在俄罗斯本国拥有颇高民望,在其他国家也拥有不少“粉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对于俄罗斯这个与中国有着悠久友谊历史的大国,要了解她的领导人、了解她的政治运行逻辑,有没有一种内容足够扎实、论述令人信服的著作可供选择?
现在,这本著作来了。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8月22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权威传记《普京:权力的逻辑》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行。
《普京:权利的逻辑》作者、德国记者胡贝特·塞佩尔(图片来源:译林出版社)
“没有第二个西方记者能像胡贝特·塞佩尔一样接近普京。”
《普京:权力的逻辑》由德国记者胡贝特·塞佩尔撰写。塞佩尔1950年出生于德国阿尔策瑙,曾任《明星周刊》《明镜周刊》编辑、驻外记者,于1990年代转入电视行业。2012年,塞佩尔为德国电视一台拍摄了纪录片《我,普京:肖像》;2014年初,对斯诺登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首次电视采访;2014年11月,就乌克兰冲突问题采访了普京。曾获赫尔穆特·施密特记者奖,其拍摄的纪录片获阿道夫·格里默电视奖,并两次获得德国电视奖。
从报道履历看,可以说,塞佩尔本人即是一位“普京粉”。
自2010年以来,塞佩尔多次采访普京、陪同普京出访,得以近距离观察普京的执政风格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普京甚至在一些重大国际、国内事件发生后连夜接受作者深度采访,他对作者的信赖之深可见一斑。作者还采访了普京的众多政坛敌友,如梅德韦杰夫、别列佐夫斯基等,收纳各方声音。《明镜周刊》评论说:“没有第二个西方记者能像胡贝特·塞佩尔一样接近普京。”
凭借权威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力争还原一个真实而丰满的普京形象,披露这位铁腕领导人鲜为人知的一面,揭示其在国际、国内政治决策中的权力逻辑,带读者认识一个更加真实可信的普京。普京如何在三年内从初入克里姆林宫的无名之辈,成为身负复兴俄罗斯众望的总统?他如何清理操纵国家命脉的七寡头,拯救因休克疗法奄奄一息的经济?他如何一反叶利钦时代的软弱,以淌血的代价,坚决打赢车臣战争,收复克里米亚,捍卫国家的统一?他如何突破西方世界的围追堵截,制衡不断东扩的北约,维护俄罗斯的超级大国地位?
嘉宾共同为该书中文版揭幕(图片来源:译林出版社)
普京曾破例亲自出席传记俄文版首发式
作者在序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克里姆林宫的研究者根本接触不到权力圈,却在不断推出新理论,“政治家与记者之间的货币是由信息与信任铸造的。接近是获得信息的先决条件,这些信息应该能够透过现象直达本质”,而“这本书将展现相互竞争的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展现真正的弗拉基米尔·普京视角”。
正因为这种内容的信实性和权威性,《普京:权力的逻辑》得到了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的认可,以及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的推荐。
更具意义的是,此前,普京曾破例亲自出席了传记俄文版的首发式,传记也因此具有了独一无二的价值。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图片来源:译林出版社)
俄大使:在俄中建交70周年之际出版权威版本的普京传记意义非凡
新书发布会活动由译林出版社、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联合主办。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高级顾问李东东,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副署长格里高利耶夫,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江涛,外交部欧亚司参赞罗世雄,俄罗斯文化中心主任梅里尼科娃,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中央对外联络部欧亚局俄罗斯处副处长徐钦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冯玉军教授等出席。
到场的还有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大、北外、首师大、对外经贸大学、北二外等知名机构的俄罗斯研究专家以及其他嘉宾。发布会由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主持。
杰尼索夫大使表示,俄中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出版领域的合作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认为,译林社在俄中建交70周年之际出版权威版本的普京传记意义非凡,并称赞了本书的设计与质量。
致辞结束后,佘江涛总经理向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赠书,中心主任梅里尼科娃表达了感谢。
据了解,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计划携本书赴莫斯科参加于2019年9月4-8日举行的国际书展,将其作为中俄文化交流、中俄政府间互译出版项目的重要成果展示,并举办中文版的首发活动。
(编辑:季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