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情(小小说)
安康 李永明
炎炎烈日之下,一位老人正奋力的挖着烟苗地里的杂草。
一场小雨过后,绿油油的烟苗间隙下疯长着野草,老人不紧不慢把地里的野草连根挖断,野草在地皮上一下子卷着叶子蔫了,烟苗下面一下子通风豁亮起来。这位劳碌的老者不是农民,而是一位五保老人。
老人名叫惠全社,今年62岁,是一名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他属于脱贫攻坚兜底户,国家给予生活补贴,不缺吃少穿,可老人不安现状,肯吃苦爱钻研,慢慢掌握了烤烟种植技术,成为一名“烟把式”。
一天晚上,惠老汉摸黑找到村主任家里,屁股没暖热,就断断续续说明来意,想种烤烟,村长看着老人心里很吃惊,心想,这把年纪了,还自食其力,为国分忧,村长心里很是温暖。并当着惠老汉的面拍着胸口应承下来。不长时间就给老人协调百余亩缓坡地,让老人种植烤烟。过往行人经常看到,惠老汉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忙活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滴汗水八个瓣落在地里。村长也心痛惠老汉,经常组织闲散人员给老人帮工,社会上一些热心人士也被惠老汉的精神所打动,经常在节假日携亲带友帮助惠老汉干活。烟地里人头攒动,男女老少干的热火朝天,使贫穷寥寂的穷山村变得热闹异常。
下苗育秧是个技术活路,惠老汉精心耕耘着,从种子、地膜、肥料,严格把关,每天蹲在地里照看着,慢慢的有人跟他一起谋发展,他乐于传授技术经验。这当中,村子里有些人不愿种地外出挣钱,农村娃嫌累嫌苦不愿种庄稼了,可惠老汉坚持种烤烟十来年,也失败过却不气馁,咬着牙关挺下来。惠老汉身板硬朗,没有病疾。
烤烟最难得是烘烤环节,惠老汉走遍了村村落落山山卯卯。他把烤烟炉建在了一个宽敞通风的地方,当地政府给他请来技术员做帮手,成熟的烟叶长得一人多高,叶面硕大,烟苗地里密不透风,一片碧绿。到了收获季节,村民们把收获的烟叶码放整齐晾晒,把一些瘦小变黄的烟叶剔除掉,全部交给惠老汉进行烘烤。烟叶进了烤炉后,呛人的烟味在村子里飘荡着,不长时间金黄的烟叶就出来了,码成小山似的。烤烟不愁销路,烟厂派人上门收购,村民们都领到了一张张崭新的钞票,心里乐开了花,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从家里取来了土鸡蛋、蜂蜜、腊肉送给惠老汉。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发展烤烟600亩以上,带领村民增收200万元,烤烟成为偏远山区的主导产业。
他是一名五保老人,在家里享受国家补贴过日子,生活上有保障,村里很多人不理解,还有的说他出风头,不会享福,惠老汉发自肺腑这样说:国家政策好,每个月给发五保金,看病住院全报销,政府替咱老百姓着想,自己通过双手努力,日子就更加好过了。这掷地有声的朴素话语道出了一位五保老人的高尚情怀。
(作者系省散文学会会员,安康市作协会员,汉滨区作协理事,《汉江文艺》签约作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