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千百年来,波光潋滟的秦淮河,滋养了多少风流人物,她们或妩媚,或温柔,成为金陵城中永不消逝的色彩。
有这样一位女子,生逢乱世之中,明艳动人的外表下,是一颗高洁如雪的心。
她辗转于物欲横流的烟花场,却不沉沦放纵;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却宁死不愿变节。
她从十里秦淮的桨声灯影里走过,挑起一个时代的风骨,亦留下百年悠悠的脂粉香。
她就是“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
柳如是,如是柳。
柳如是就像自己的名字,凭借杨柳一般的美丽风姿和柔韧傲骨,让无数人倾心。
王国维视她为女中豪杰,陈寅恪称她为“异代知己”,即使在双目失明、右腿摔断的情况下,也坚持以口述的方式,为她写下了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
她用传奇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人能拥有怎样的高度,都取决于内心的品格。
流落风尘,高洁自持
1618年,一名女婴诞生在秦淮河畔。
然而,没有人知道她姓甚名谁,父母来自哪里。
她是被家人抛弃的弃婴,像商品一样被辗转几手,连名字,都是长大后自己取的。
10岁那年,她被卖给江南名妓徐佛,学了一身才艺。
14岁,她又被送给大学士周道登,耳濡目染下,习得了写诗的本领。
只是好景不长,周道登去世,女孩又被他的家人卖到妓院里去了。
在那段飘零的时光里,女孩给自己取了很多个名字:杨朝、杨影怜、杨爱……
每个名字,都有她的影子。
小小年纪,她就已经懂得:比起顾影自怜,更重要的,是学会自爱。
几年后,女孩乘船南下苏州。
看着两岸远山如黛,她再次为自己改名:柳如是。
名字出自辛弃疾的一首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她希望自己能如山峦那般,秀丽之中,自有一番坚定品格。
因为才情卓绝,加上容貌脱俗,柳如是的名声很快传开了。
很多才子名流,都蜂拥到青楼门口,希望见她一面。
可柳如是并不因此轻许芳心。
曾经有一位公子,想用三十金卖柳如是一笑,结果惹恼了柳如是,她生气地质问鸨母:
“他到底给了你多少钱?怎么让这样一个奇俗的人来见我?”
为了彻底摆脱这位公子,柳如是剪掉了一缕秀发送他,算是两清了。
16岁时,柳如是结识了“云间三子”宋征舆。
两人词曲相通,琴瑟相合,度过了一段浪漫又缠绵的日子。
然而不久后,宋征舆的母亲知道了儿子和妓女交往的事情,她坚决反对两人在一起,宋征舆也因此陷入彷徨之中。
心上人的懦弱,让柳如是十分心碎,她摔断了七弦琴,从此与宋征舆不复相见。
后来,柳如是又被松江才子陈子龙猛烈追求。
但在得知陈子龙已有婚配后,柳如是还是毅然离开了他。即使陈子龙怎么挽留,也无济于事。
杨绛说:
无论什么关系,情分被消耗殆尽,缘分便走到了终点……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从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愿来生不见,不欠,不念。
对待感情,柳如是有自己的坚守。
她怎会不知,凭借自己的资本,可以轻而易举得到让人羡慕的金钱和情爱?
但她依然守牢底线,不把自己轻易托付给任何一个人。
流落风尘,却不骄矜放纵;被辜负后,懂得及时止损。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环境里,这样高洁的品性,最是难得。
嫁与良人,鹣鲽情深
20岁那年,柳如是女扮男装,自号“柳儒士”,去常熟山庄拜会天下名士。
不曾想,这一去,就让她邂逅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
凭借一句“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柳如是赢得了众人的称赞,亦吸引了当时文坛领袖钱谦益的目光。
这位钱谦益何许人也?
原来,他是当时的东林党首领,原朝廷礼部侍郎,有着天下“文章伯”的美名。
巧的是,这位年过半百的大才子,也正是柳如是一直以来的偶像。
就这样,柳如是和钱谦益一见如故,很快坠入了爱河。
两人经常一起吟诗作画,徜徉山水之间。
钱谦益还在院子里修了一座“我闻室”,以“如是我闻”的典故,表明对心上人的珍惜和爱意。
为了让柳如是能如寻常女子一般出嫁,钱谦益甚至不顾众人反对,以正妻的礼仪,迎娶了柳如是。
“西泠月照紫兰丛,杨柳丝多待好风。”
柳如是终于等到了,那个值得托付一生的人。
成婚后,夫妻俩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钱谦益为柳如是盖了藏书无数的“绛云楼”,两人常在其中比赛对诗。
通常,钱谦益每写完一首,就会差下人拿给柳如是,而柳如是的诗,也总能即刻送到他手上。
两人还一起校对书稿,柳如是凭借高超的记忆力,帮助丈夫完成了《列朝诗集小传》的部分勘定工作。
薄伽丘曾说:
真正的爱能够鼓舞人,唤醒内心沉睡的力量,潜藏的才能。
即使钱谦益不在身边,柳如是依然是人群中最耀眼的存在。
她经常穿儒服,戴儒巾,穿梭在各界名流集会中,妙语连珠的谈吐,让很多男子都自愧不如。
连钱谦益都忍不住称赞她:
“佳人哪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
柳如是没有活成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但却凭借满身才情,绽放出了独特的光芒。
杨绛曾说:“人要成长,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即使遇见了理想中的爱情,但柳如是从未因此停止成长的脚步。
凭借自身的才华,她在文坛留下了亮眼的一笔,也为历史增添了动人的颜色。
红颜傲骨,宁死不屈
然而,美好的日子总是不长久。
柳如是27岁那年,清军攻破了南京城。
得知消息后,柳如是悲愤不已,她决定自杀殉国,誓死不向敌人投降。
柳如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钱谦益,她相信丈夫会跟自己做出同样的选择,然而她想错了。
那一天,夫妻俩泛舟湖上,行至湖心,柳如是正准备投水自尽,钱谦益却俯身试了一下水,说:
“太冷了,我不能跳。”
柳如是不可置信地看着丈夫,一阵心寒后,她转身便跳进了湖里。
虽然后来钱谦益把她救了上来,但柳如是对丈夫的失望,还是与日俱增。
尤其是清军入关后,钱谦益居然下跪投降,还剃了个和清朝人一样的“老鼠头”,柳如是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身为曾经的明朝要员,怎么可以如此摇摆不定、毫无气节?
有天钱谦益回家,柳如是直接抄起一个水盆,就向他砸了过去。
从那以后,柳如是开始公然和钱谦益唱反调。
她不仅慷慨解囊,捐助明末的忠臣良将,而且允许他们来自己的家里商议计划,其中就包括钱谦益的学生郑成功。
看到柳如是如此坚定不移,钱谦益逐渐动摇。
1646年,他辞去了朝廷的官职,和柳如是一起返回故乡常熟,暗中资助反清将士的地下活动。
然而没过多久,意外就发生了。
几个月后,钱谦益因为好友反清复明的案件被牵连,被投入大狱。
柳如是当时还有病在身,听闻消息,她立即上书官员,说自己愿意代丈夫去死,或者陪他一起死。
但提刑官怎会理会一个妇道人家的请求呢?
柳如是只得辗转求人、借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钱谦益救了出来。
听闻妻子的付出,钱谦益百感交集,他感慨:
“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
大难当头时,就连我的儿子也畏缩不前,唯有爱妻柳如是生死相随。
妻子的勇毅和风骨,成了钱谦益往后余生中坚定信念最大的力量。
1664年,82岁的钱谦益溘然长逝,柳如是也在不久后悬梁自尽,追随他去了。
临死前,她留下遗言:
脚下土地,已非国土。希望我死后,能把棺材悬挂在铁链上。我就算死,也绝不沾敌人的土地!
铁骨铮铮,让人肃然起敬。
秋瑾曾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柳如是用生命,奏响了一个朝代最后的挽歌,亦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凛然正气。
傲然如她,就像是沉在秦淮河底的一方玉,不能摧其志,亦不可伤其魂。
徐天啸曾评价柳如是:
“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柳如是的人生,从最低贱的妓女起步,却因高贵的品性和风骨,流芳百世。
她拥有最深情的爱,也拥有最坚韧的骨。
即使离开人间百年,她的崇高人格,也依然在历史的长夜里,熠熠生辉。
莎士比亚曾说:
“苦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遭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一个人,可以没有高贵的出身,但一定要活出高贵的品行。
愿我们为人处世,都能像柳如是一般,身处低谷不堕落,面对强权不屈从,始终保持终身成长的能力,和对底线与原则的坚守。
如此,才算不枉此生。
作者 | 竹西,爱读书,爱生活。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