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大象的科普知识「关于大象的相关知识」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葛晨)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这种大型动物一直受到人们关注,人们对“长鼻子朋友”的研究正愈发广泛深入。

大象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它们是陆地上现存最大哺乳动物,有的大象身高可达4米,有记载的最重大象超过10吨,成年象每天能吃掉150公斤食物。

目前地球上生活着两种大象——非洲象和亚洲象,其中非洲象包括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大象寿命较长,一般能活到60至70岁。

大象的长鼻子能够完成撕碎枝叶、吸水等复杂动作,这不光有赖于鼻子的肌肉,还与鼻子的皮肤特点相关。象鼻上部和下部皮肤的延展程度不同,上部有非常容易延展的深褶皱,而下部表层布满较小的褶皱,便于抓握和搬运物体。

大象记忆力强,还能预测天气。它们听觉灵敏,可察觉到极低的声波频率,因此可以听到远处小的雷声和大雨声,并预测雨水何时到来,从而改变行进路线。

野生非洲象是目前已知睡得最少的哺乳动物,平均每天仅睡两个小时,有时甚至全天不眠。如此“不怕困”可能与它们的体型有关,通常体型越大的哺乳动物越倾向少睡。

大象是群居动物,不愿独自生活。一项有关大象粪便中激素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表明,独居大象比群居大象承受更多压力。

大象体内癌细胞的数量是人类的100倍,但死于癌症的大象比例只有人类的三分之一不到。研究人员发现,大象体内特有一种白血病抑制因子6(LIF6),它能与有助抑制癌症的P53基因副本“合作”,消除受损细胞并防止癌变。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部分地区人类活动特别是盗猎行为影响,大象的数量在快速减少。亚洲象和非洲草原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非洲森林象则是极危物种。今年8月12日是第11个世界大象日,动物保护组织和有识之士在每年世界大象日期间通过各种活动,呼吁人们加强保护大象的意识和行动。

2021年,在中国云南栖息的一群野生亚洲象的“北上南归”之旅,引发全民观象热潮,让世界看到中国多年来为保护大象作出的努力。

来源: 新华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