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道骨、儒行”,是我理解的传统中国,士大夫阶层做人的标准。用四维书院的标准就是要具备“天地精神,庙堂气象,圣贤学问,忠烈风骨”。这是中国读书人的君子人格。这样的人,一眼望去,皮脉肉筋骨,五脏六腑,一目了然,像X光透视一样,人活得干净、清爽、通透,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佛心——做人首先要有一颗恻隐之心,看到别人受苦自己心有不忍,想去帮助他。医家有言“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佛心为何如此重要?佛心是无分别心,是大慈大悲心,众生平等心。
道骨——以道为骨,生命的支撑结构。不依道而行,人生立不住的。道骨(傲骨)是一种卓然而立的人格气质。一个人没有傲骨,没有坚守的底线,遇到非常之缘会丧失人格、出卖灵魂的。
儒行——用儒家的礼乐修养来规范行为,待人处事。社会有通行的世俗规则,做人做事要讲规则,言谈举止要有分寸,要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些都是儒家做人之礼。《礼记》中有一篇文章叫“儒行”,讨论了16种儒行,也是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中化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上当然不只儒释道三家,只能说这三家最有生命力。为什么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第一,三家都具备深厚的哲学底蕴,不是只有工具实用性,佛心同仁、道家通义、儒家用礼。第二,它们都是以人为本,都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先做个好人,然后才有人性的升华。所以,开佛家智慧,用道家功夫,敦儒家品行,用佛心养性,道骨儒行养命,是传统修行人要走的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