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南岸的弹子石,有一尊摩崖造像,它的脚下就是奔流不息的长江。它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朝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已经650余年了。我想如果它会说话,它可能会发出如辛弃疾一样的感叹吧:“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它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因为它是重庆历史上第一个由皇帝下令修建的造像。很多人知道重庆是民国的陪都,又或许知道重庆是先秦时期巴国的都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重庆在历史上曾经三次建都。这尊摩崖造像的石刻大佛便和那一次建都有关。
元末明初时,西南这边有个小王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相传在650多年前长江水患在重庆流域非常频繁,来往船只时常触礁,百姓们传言说有妖怪作祟。当时已经建国称帝的明玉珍十分体恤百姓,便下令由大将邹兴在长江南岸的山崖上雕刻石像,修建庙宇,以镇水妖。这也就是现在位于弹子石附近的弹子石摩崖造像和大佛寺的由来了。其典故在《蜀輶日记》中有所记载:“江水过鹧鸪石,弹子石至观音碚,南岸有大石佛,明夏都察院,邹兴所凿也”。
弹子石摩崖造像高7.5米,佛两边各雕一尊双手合十的弟子立像,高2.3米。龛左侧5米崖壁处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题刻:"大慈、大悲、大原;佛骨、佛眼、佛心"。
弹子石摩崖造像背后的大佛寺,现在仅存一座五佛殿。佛殿内有5尊高约4米的佛像。在2011年由大夏国开国元勋的后人回国寻根时,发现了一个关于佛像特殊造像背后的故事。
五佛殿的最左侧为坐青狮之文殊菩萨,最右侧为坐白象之普贤菩萨。特殊的造像在于,文殊菩萨是只有左眼的独目菩萨,而普贤菩萨是鹰钩鼻。翻阅史料,在《明史明玉珍传》中有记载“......与元将哈林秃连战湖中,飞矢中其右目,逐眇而失右眼”与五佛殿中只有左眼的独目菩萨不谋而合。而鹰钩鼻的普贤菩萨与明玉珍的恩人徐寿辉的面相在相关文献的描述也相符合。据《明实录·徐寿辉传》描述徐寿辉外貌:“姿状庞厚、体貌魁岸、相貌异众”。
弹子石摩崖造像是我国唯一可确认,由农民起义军政权凿刻的石刻造像。弹子石摩崖造像是长江三峡库区唯一的元代摩崖造像,同时也是长江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
大佛寺在历史上香火鼎盛,曾多次扩建。但因历代战乱等问题。现仅存五佛殿和弹子石摩崖造像。经过了几百年时光的流逝,无数次战争的洗礼。五佛殿和弹子石摩崖造像也被风化侵蚀,破损严重。所以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现在大佛寺正在修复。
晚上在江风的吹拂下,从南滨路走到大佛寺脚下,只见大佛寺已经被围起来做加固修复工作,弹子石摩崖造像还能看到上半部分,周围还有香客隔着围栏朝着里面的大佛诚心叩首。
大佛除了历史和宗教色彩浓厚外,其水文价值也非常突出。以前重庆长江江水每到涨潮季时,大佛会因为涨潮的水位的高低,不同的位置会被江水淹没。成为了长江洪水水位的记录标志。以前老百姓还曾用大佛洗脚、大佛洗手、大佛洗脸来表示长江水位的变化。
现在大佛寺附近都建满了新的建筑,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洋人街,弹子石老街,两个景点以它为中点,一前一后的在它身后的南滨路上,每天人来人往。内环上重要的大桥,大佛寺大桥在它顶上建立,每天车水马龙。不变的只有在它面前缓缓流动的长江,和在江对面陪着它600来年,它的建造者明玉珍的睿陵。
现在就让我们静静的等着修复工作的完成,见证大佛寺的新生吧。
重庆游品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