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夏至养生药膳「24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

夏至

(公历6月21日)(阴历五月二十七)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一阴生

季节换节令

白天长又长

小睡天又明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后来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夏至节”。

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日照最长的一天,夏至后傍晚常有雷阵雨,但因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亦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景象。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长长的面条,或许还暗示了夏至长长的白天。

夏至小麦刚收,古时民间常以新麦制成凉面来敬神,一是表达对今年麦子丰收的感谢,二是祈愿来年消灾解难再获丰收。

陕西人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江南地区在夏至时节会吃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上说:“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浙江绍兴地区在夏至日这天祭祖,俗称“做夏至”,又因绍兴地区的气候,龙舟竞渡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礼记》上说,夏至之后,“半夏生,木槿荣”。仲夏盛开的木槿,是一种极美的花,古人常常用它来形容美貌的女子。可是这花的美丽却是极为短暂,朝开夕落,一如世间万物,皆跳不出无常二字。

这个时节不仅有绚丽的彩虹,清透的云彩,可爱的稻草人,在遥远的漠河县还有迷人的北极光,穿越到夜晚还能看到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和满天的星斗。

夏至养生重在潜阳归根、滋阴养肾。因为夏至之日,是阳气开始沉降的关键时刻,要引阳下行。“阳升则出,阳降则入”,阳气浮于体表,导致体内的阳气不足,容易困倦。

所以古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之时人体里面阳气虚,所以要养阳气;秋冬的时候,“阳降则入”,体内的阳气很充足了,就要养阴,不滋阴就会津液不足,容易上火。

阴阳互生互长,阳气盛的时候,阴气也跟着盛,所以体内阳气足了,同时就要养阴,让阳气收藏进去,达到阴阳平衡。

现在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吃宵夜、喝冷饮、吹空调,所以普遍存在阳气不足的现象,此时应当注意养阳气,可以适当地放松、闭关。

这一天除了必服不可的西药之外,最好不服用西药,因为西药耗元气,表面上治病的效果立竿见影,实际上是把我们储存的生命元气激出来,耗损元气。

药师法门里面养阳气,且让阳气潜阳归根的一个方法,就是服“四逆汤”。医圣张仲景也常用此方。

制附片10克(有小毒性,加水先煎一个小时),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生龙骨粉、生牡蛎粉、山萸肉各30克,白芍20克,再放一把黄豆,总共用八味沉降的中药煎服。夏至这一天吃一剂,早晚服用就能够帮助我们顺利地引阳归根,如果阳气很虚的人,可以在夏至节气十五天里多吃几副。

此外可以在夏至这一天用五味子、西洋参、龙眼肉各5克,然后放冰糖20克,炖服,也能够养心安神、补益肝肾,是夏至最好的养生茶。

摘一枝新长的稻穗,放在祖先牌位面前,缅怀先辈的养育之恩。因为人们知道,生命中的每个过程都只是生命中上一个阶段的转折,都是缘起的规律,而顺应规律生长则是大自然的天性。

注:本片所有养生方均来自大愿法师《药师法门健康养生随许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