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袁世凯后的军阀「《军阀风云》第59回袁世凯再练新军 民国军阀班底形成」

《军阀风云》第59回袁世凯再练新军 民国军阀班底形成

《辛丑条约》后,清政府练新军的鼓噪再起,袁世凯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再次“整军经武”,拟定《新军募集操练规划19条》,受到清政府认可。

1902年初,袁世凯授权王英楷、王士珍等在河北一带挑选青年壮6000名,又选派武卫右军有发展前途的50名士兵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并在保定设立督练公所。编为“常备军”亦称“新练军”。袁世凯自任全军总统,把军权集中于参谋、教练、兵备三处。

第二年,他又提议设立“练兵处”。常备军可以说是中国正式陆军的开始,袁世凯先编成常备新军左镇和常备新军右镇两个军制。每镇辖步队二协,马队一标,炮队一标,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全镇官兵共12512名。当时的军制,所谓镇、协、标、营、队等于现在的师、旅、团、营、连。两镇为一军,是一种战时组织,统率这一军的叫总统或军统。统制或翼长就是现在的师长,协统就是现在的旅长,标统就是现在的团长,管带就是现在的营长,队官或哨官就是现在的连长,帮带或督队官就是现在的副营长。

常备军组建后,任命徐世昌为练兵处提调,冯国璋为教练处总办,刘永庆为兵备处总办,段祺瑞为参谋处总办。为了避开清朝廷对他的疑心,练兵表面上由满族亲贵奕劻、铁良掌握,袁世凯只居“会办练兵大臣”,可实际上他仍是练兵处的主要角色。因为总理练兵事务的奕劻不仅早已被他买通,而且素不问兵,不问军政,铁良也是才识平平的庸庸之辈。所以练兵处还是为他一手包揽,兵权集于他一身。

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是小站出身,袁世凯对三人十分器重,并一视同仁。这是袁世凯的驾驭术,让他们三人平衡发展,以便相互制约,便于控制。常备军组建时,王士珍为第一协协统,其后在成立第二协时,袁世凯出了一个新规定,就是“用人唯才”,因此,新军所有高级将领必须经过考试,成绩最好的出任高职,第二协成立后,举行了一次考试,考得最高的是冯国璋,因此,便由冯国璋出任第二协协统。王士珍、冯国璋都当上了协统,袁世凯对段祺瑞感到非常遗憾,在第三个协成立时,袁世凯怕这位成绩不好的段祺瑞仍考不上,在考试前把试题偷偷告诉了段祺瑞,这才使段祺瑞当上了协统。由于这件事,使段祺瑞毕生为之感动,常常对知己说袁世凯的私恩太重。

1904年前,北洋军已经成立了一二三镇,由王英楷、吴长纯、段祺瑞分任统制。1905年又成立了四五六镇。兵力达八、九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武装,北洋六镇的建立,标志着北洋军阀这个军事集团的形成。第六镇是由“巡警营北段”扩充编制组建。段祺瑞由第三镇统制调为第四镇统制。张怀芝、冯国璋分别任第五、六统制。

不久,袁世凯又将第三镇和第六镇两镇的番号对调。段祺瑞又被调为变更了番号的第三镇统制。这个新的第三镇本是第六镇,它的前身是“巡警营北段”,所以其中将领都是北洋各镇的骨干,可以算作北洋各军中的核心部队。在北洋军不断扩编中,各镇统制经常调来调去。如段祺瑞就先后担任过第三、第四、第六镇的统制。这显示袁世凯使用干部的一个特点,就是决不让他们自己形成一股力量。在此期间,袁世凯因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军事武装为资历本,而同时身兼数职。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参预政务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督办电政大臣、会办练兵大臣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