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推荐关于婚姻的书「讲婚姻的书」


春天到了,书米们复工了吗?现在情况虽然好转,但仍不可大意哦。

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在家看书是不错的选择。

这个月,书单君为书米们精心挑选了十本有意思的书。其中有文学、心理学、医学、历史等等。

如果说读书是开启一段美好的旅程,在这个无法出游的春天,就在书籍的旅行中漫游吧。

✨NO.1✨

饱食穷民

可以说,这是日本的“社畜”之书,全景式地描绘了日本经济腾飞时期的种种境况。

“脑子聪不聪明,学习、工作成绩好不好,有没有能力迅速完战任务,对公司有没有贡献……他们内心的刑具,就是这些丈量、判断个体价值高低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价值观建构的体系驱赶着人们陷入无限竞争的社会。”

这些不仅仅是日本独有的现象,对当今的中国也很有借鉴意义。

其中,金钱主义,竞争压力大,KPI至上,过劳,996,身陷小微贷财务危机;程序员逐渐被机器异化,无性;精神病态,强迫症、过食症、抑郁;女性备受刻板化审美折磨,减肥潮,过度消费……曾在日本发生的问题,也发生在了中国社会中,必须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NO.2✨

无处安放的同情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

“同情”是一种移情作用,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情感。将他人的遭遇移情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出感同身受的共鸣与理解,这便是同情的含义。

网络时代,我们每天都包围在全世界的信息资讯中,即使是远在数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其中的细节,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入室杀人,女性被性侵,医生被砍伤,非法移民惨死集装箱,哪里又出现了恐怖袭击,飞机失事......类似的新闻永无止境。

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感被距离拉伸时,必然会挥发、黯淡,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灾难,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身边的义务。

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巴尔扎克、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启蒙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荣格等文学与思想巨擘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掀起了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NO.3✨

溢出

超大规模制造业能力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特殊地位,推动着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共生演化。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走向如何?贸易摩擦会对此构成怎样的影响?

作者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展开了实地调研。你会看到:制造业向越南的所谓“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推动“溢出”的坚实力量,是中国的民间经济。

“溢出”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公司组织形式以及生产逻辑的演化,令经济空间以各种方式穿透国界。商人秩序因此有可能走上历史前台,与政治秩序共同推动世界新秩序的演化。

这本书,让你透过对制造业一线的一手研究,由表及里地看到中国制造业的真实力量与东亚制造业集聚区的演化逻辑。书里的研究不仅着眼于现实,还展示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秩序的未来可能性。


✨NO.4✨

第三帝国的到来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最富裕、最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却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 ,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细致解析纳粹掌权的过程,获得今日的镜鉴——纳粹统治德国的时间虽只有十二年,却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在现代世界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理解纳粹的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明白纳粹独裁政权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历史重演,时至今日依然必要。

从德国特殊的历史中寻找法西斯和民粹主义的根源——纳粹的崛起并不能简单视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特产物,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能使任何国家堕入暴力的深渊。本书详细阐述了历经一战、《凡尔赛条约》、恶性通货膨胀和大萧条的德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专制统治;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如何为激进思想的酝酿提供了温床。


✨NO.5✨

只有心理医生知道

心理健康近些年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好的心理咨询可以救人,但有毒的心理咨询却会使人坠入深渊。

作者玛丽·皮弗30多年来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多动症儿童、受凌虐的妇女、天赋异禀的学生、同性恋父亲、暴躁的青年、精神变态者……独特的经历使她对人类的苦痛与心理有着更深的体会。

玛丽以书信的方式来总结自己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解和感悟,在咨询伦理、咨询原则、心理咨询与药物、咨询成败得失、行业压力、心理医生的身心自救、人际关系、原生家庭、婚姻幸福等方面都给出了真知灼见。

本书既是给年轻心理医生的从业教科书,帮助其成为对大众真正有帮助的优秀从业者;而对大众而言,本书更是一本打开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神秘之门的钥匙,带大家去探究心理医生的坚守、禁忌、伦理、方法与底线,以及心理治疗的秘密,帮大家在扪心问诊之前真正了解心理咨询,了解自己所需,不受无谓的伤害。


✨NO.6✨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这本书出版于2019年10月,按理说放进此次荐书有些勉强,但疫情的爆发让我们对健康更加关注,因此一本好的医学书是值得推荐的。

医学面对的是复杂的生命现象,既是最新科学技术的主战场,也是人类自我关怀和探寻生命意义的最前沿。人在一生中,难免要面对疾病的来临与生命的诘问,以医学的思维面对自我,以科学的方式关爱家人,才是对自己与家人真正的爱。

作者薄世宁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科副主任医师,在一线工作近20年的他,每天面对的是时间急迫、状况棘手、病症复杂的重症患者,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努力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

基于从医多年的经验与思考,他完成了这部医学通识作品,并希望通过这本书普及医学常识,进而探讨医学的本质、医生的角色与生命的意义,并跨越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认知鸿沟。

本书探讨了生命、医学、医生、疾病、治疗、病患等话题。从医学的基础共识、疾病的缘起,到医疗活动的实质、医学的重大里程碑……全书共七大主题,让医生的智慧为你所用。


✨NO.7✨

坡道上的家

这是一本为家庭女性发声的重量级小说。

小说讲述了新手妈妈里沙子,被选为了一名陪审员,接受审判的是一名杀害幼女的“恶母”。随着庭审的深入,里沙子却发现被告和自己是如此相似……

为了育儿放弃职业生涯,却因此失去了最后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再多的辛苦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丈夫帮忙再少都会被外界赞扬;育儿中有无数的疑问和困难,却只会被敷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里沙子开始怀疑:“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可能因为这些遭遇,变为被告席上的嫌犯?”

在这样一个社会结构之下,很多事情是习察不焉的“理所当然”,作为“母亲”的女性所遭遇到的和所承受的,明明觉得不对劲,却都很难明确表达出来。

这部小说是一部“自省”之书,里沙子要逐渐把“内化”成自己行事准则的那些“当然”,从如空气一般弥漫的琐事中扒拉出来,不断地琢磨体味,不断地从自身境遇中追根溯源。这本书最精彩的就是它的心理描写,读来很能感同身受。


✨NO.8✨

雾行者

路内是备受关注的“70后”作家,每每出手不凡。

在这本长达40多万字的新作中,路内讲述了2004年冬,美仙建材公司仓库管理员周劭重返故地,调查一起部门同事的车祸死亡事件。与此同时,他的多年好友、南京仓管理员端木云不告而别。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时代正在到来。

这是一本关于世纪交替的小说,从1998年的夏季,到奥运前夕的2008年,关于仓库管理员奇异的生活,关 于仿佛火车消失于隧道的二十岁时的恋人,直至中年的迷惘与自戮、告别与重逢,一群想要消灭过去之我的人,以及何之为我。

五个章节,五种迥异风格:梦境、寓言、当代现实、小说素材、文学批评拼织成复杂强悍的叙事体,充满内在回响。深情而狂暴,现实而迷乱,带领读者横穿修辞术的318国道,不绝如缕,直抵小说结尾的喜马拉雅山脉。

现今有耐心和能力好好写长篇的作者不多了,且读且珍惜。


✨NO.9✨

罪恶之城的骑士:雷蒙德·钱德勒传

雷蒙德·钱德勒是书单君非常喜欢的小说家,尤其是那本《漫长的告别》,虽然披着犯罪小说的外衣,却是不折不扣的经典文学。村上春树、加缪、艾略特、奥登、奥尼尔、钱锺书等文学巨匠都对他推崇备至。

钱德勒的小说冷静、肃穆、诗意,这些特质使他的小说虽然节奏不快,却令读者欲罢不能。

一个作者的风格与他本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我们对雷蒙德·钱德勒的了解总是掺杂着各类秘闻和真真假假的逸事,他的一生同他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一样扑朔迷离。

本书作者汤姆·威廉斯跨越大西洋两岸,吸纳大量新的采访、此前未曾公开的信件和档案,帮助我们剥丝抽茧地了解这位神秘的作家。

雷蒙德从小倍感孤独,他的童年笼罩在父母失败婚姻的残酷阴影之下,父亲酒后不断动用暴力,迫使他和母亲离家出走,先去了爱尔兰,后来去了伦敦。雷二十多岁时为了追求新生活而回到美国。他在腐败丛生的洛杉矶遇到了毕生挚爱:比他年长十八岁的茜茜。

人到中年,雷因酗酒葬送了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直到这时才转向犯罪小说的写作,他的写作生涯喜忧参半。他执着的写作理念、未竟的文学抱负,以及在茜茜过世后一度轻生的念头,都让他渐渐远离踏入文坛时的初衷。但是,他留下的文学遗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笔下的私家侦探菲利普·马洛激励着一代代犯罪小说家,奔袭在破败的街道上。

汤姆·威廉斯将一路追随这位文学巨匠,告诉你犯罪小说何以升华到艺术的高度。

✨NO.10✨

为爱成婚

今天,婚姻被人们视为爱情与友谊、性与稳定生活的幸福港湾。但同时,它又常常在现实中给我们带来种种焦虑和痛苦。这种令人沮丧的落差让我们忍不住去探究:

什么是婚姻?它跟爱情是什么关系?它如何变成今天的样子,未来又会走向何方?

历史学家斯蒂芬妮·孔茨在这部开拓性的著作中,把我们带上了一段婚姻探索之旅。从古巴比伦的婚姻密谋,到维多利亚时代情侣们的性苦闷,再到当前关于同居、离婚、同性婚姻的争论,作者用真实、丰富的婚姻故事,粉碎了诸多关于婚姻生活的神话。

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婚姻并不基于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而是一种专门用来获取财富和权力的制度。到了19世纪,当妻子成了“家庭的天使”而丈夫成了“养家者”的时候,婚姻才得以进入人们感情生活中。

然而,当人们期待婚姻中有浪漫和亲昵的时候,它也就变得脆弱易碎了。

作者针对当下婚恋问题痛点,用真实故事颠覆陈腐观念,还原婚姻的本来面目,为现实婚恋选择提供了参照和建议。

编辑 | 阿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