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鬼子:长篇连载第125期,翻译当年日军的前线杂志,用文字和老照片讲述日本侵华14年的过程。多数材料为初次展示,极为珍贵。
1938年3月初,日军控制黄河以北的山西、河南等地区后,准备南渡黄河,继续向中原腹地挺进。中方则在黄河南岸极力还击,于是,双方在东起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市),西至孟县(今河南省孟县)的战线上开始了长达十余天的炮战。下图:向黄河北岸的温县前进的日军骑兵部队。
下图:向温县挺进的日军在中途休息。温县(今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地处黄河北岸,它的南岸是巩县(今巩义市)。
下图:在清化站(今河南省博爱县)警戒的日军。
下图:河南温县,安田骑兵部队正在抓紧训练新兵,准备强渡黄河。
下图:河南温县,安田骑兵部队正在抓紧训练新兵,准备强渡黄河。
下图:日军正在抢修因战争而损毁的京汉线,准备强渡黄河。
下图:黄河北岸温县境内的坂西部队观察哨。
下图:黄河北岸温县境内的日军防空队。
下图:黄河北岸温县境内,宫川部队的大炮一字排开,轰击黄河南岸的陇海线。而中方却因为大炮的射程短,精确度差,数量少,始终无法对日军进行有力的还击。
1938年3月5日,日军宫川部队隔黄河开炮,成功炸毁了黄河南岸巩县境内的兵工厂、停车场等重要设施。下图:日军宫川部队的炮兵正在开炮。
下图:日军冈本部队的炮兵在温县境内炮轰黄河南岸的巩县。
下图:日军冈本部队的炮兵在评估对巩县的轰炸效果。
下图:日军冈本部队正在养护大炮。
下图:黄河北岸京汉线附近阳武县,日军占领的中方阵地,中方战士用石头摆的“死守”二字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