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四大名著在古代是禁书吗?「中国古代九大禁书 被禁的理由千奇百怪 有些已成为传世名著」

我们常说:“真理在彼岸”,很多伟大人物说了,书籍是通向彼岸的一叶扁舟,所以才留下了“开卷有益”的话!


但是,在某些人看来,书籍也可能会变副面孔,成为毒害思想、蛊惑人心的“毒草”。


是“毒草”,当然就要铲除,于是就有了“禁书”。



毫不讳言,有书籍的地方就会有审查。


中国很注重文明传承,书籍的体量自然是浩如烟海,偏偏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是主流,除了政治和军事,连思想也追求铁板一块,所以就有了很多禁书。


遭禁最多的当然是色情类书籍,比如《金瓶梅》、《肉蒲团》,毕竟人们在社会中,是需要伦理道理的,这类书籍的流行肯定有伤风化。


此外,和色情类书籍在数量上旗鼓相当的,就是威权统治下的思想类禁书。


出于钳制思想的目的,当权者常会害怕如细菌一般的文字和疾病一般的书籍,比如有名的焚书坑儒或纳粹烧书。



靠世俗权威禁止并不能根绝这些禁书的传播,就像曾经被禁止的火种一样,它们中的一部分不仅经过重重审查、销毁后得以幸存,甚至在后人的不断阅读、流传中成为了经典。


有哪些经典是因为被禁,反而成为经典的呢?它又是为何被禁的呢?


中国古代早就有禁书的政策,自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有“焚书坑儒”的事件,那个时代也没有所谓的色情小说,那被禁的还有什么书呢?


皇帝最担心什么?毫无疑问是权力的丧失。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就有“祖龙死而地分”的说法,所以秦始皇找了个名叫祖龙的人给杀掉了;又有谶语说:“亡秦者胡也”,这才有了秦始皇命令蒙恬北击匈奴。



等到纸张和印刷普及后,这类谶语被编成了书籍,就比如说《推背图》,这类书籍对于统治来说,是很不稳定的因素,总有好事者会利用谶纬之说来煽动民众,发动起义。


自然,这类书是肯定被禁止的。


统治者除了不让民间传播不利于自己的书籍外,还禁止将帝王之术传入民间,某些书籍是官方垄断。


《商君书》是有名的天下第一禁书,为战国商鞅所作,只有历代的皇帝或者太子才能读到,是用来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统治者自然不希望其他人知道这本书。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也被誉为“兵学盛典”,但是这本书在历史上也经常被禁。因为统治者担心人民学会了其中的军事思想,对自己不利。但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自己却要熟读此书。



还有一些书籍是与官方主流思想相悖,也是统治者不愿意看到的。


虽说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温和了许多,但是在禁书这个事情上,大伙儿都一样。


比如《鬼谷子》,这是一本典型以“人性本恶”为主题思想的书籍,很明显与儒家倡导的“人性本善”是对立的,由于他描绘的全是人性深处的“恶”,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负能量太多,所以也被禁止了。


另外,就是名人效应,在禁书这方面也有体现。


我们印象中的《西游记》,据说因为尊佛贬道而触及了嘉靖皇帝信道的神经而被禁止,今天来看,《西游记》很多的内容不仅批评道教,连佛教也照批不误,更多的说法是因为李贽品评了《西游记》。



李贽,因为异端邪说,上了明朝政府黑名单,所以和他有关的书自然也成为了禁书。


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对各种观点都比较宽容,这些禁书大都重见天日。


我们发现,这些书籍被禁的理由,正是它价值所在,好比《鬼谷子》。


鬼谷子在书中所言:“捭阖者,天地之道。”“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是“谋之本,说之法。”


他把握住了天地人三材的运行发展规律,因此招招直指人心,教你把握时、势、局,洞察他人心理,占据搏弈制高点。



就像做游戏,你精通规则,便可步步抢先,有恃无恐。用句熟透的话讲,权谋之术也要符合“自然之道”,才是攻无不克的权谋,去创造历史,发挥自己独到的价值。


中国人无论说话办事、理家治国,一言一行都有这些禁书的影子。《鬼谷子》、《商君书》、《孙子兵法》都是从大千世界和人类社会抽象出来的智慧结晶。


说它们奇,因它们步步用奇,奇招迭出,招招见血,防不胜防;


说它们正,又因它崇尚“中正之道”,紧扣事物发展规律,可用来治国安邦,匡行大道:


说它秘,是由于两千年多来,它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时常靠它解决问题,而又对它知之甚少;



说它诡,则是由于它像极了一柄双刃神剑,用于正道可成一代宗师,光炳史册,用于邪道则为奸诈小人。


这便是这些禁书透露的思想,充满阴谋和大道,无所不出,无处不入,全看你拿来做什么!


对于我们而言,其中的阳谋——“大道”要学,阴谋也非常有必要学,明白了阴谋的原理,才能在竞争中,不着“阴谋”的道。


而且,这些禁书充满了辩证法,阴谋和阳谋可以转化,甚至本来就是一体!


不要忘了,谋略出自人,禁书的思想学完,无论阴谋阳谋,目的都是让自己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但是,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搞训诂学的专家学者,年代的久远,让我们无法直观理解个中奥义。


一者,很多禁书都是用晦涩的文言文写成,对于不是训诂专家的我们来说,要想搞懂,得下很大的气力;


再者,不少禁书倒是用了白话文,但是却用的是当时的民间俗语,还有方言,这对我们如何理解,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最后,虽然是禁书,作者一开始让它面世的时候,还是想让它公开发行的,这种矛盾的心理,在书中我们如何捕捉到?



如果不能解决好上面的问题,我们对于这些禁书的真正闪光点是挖掘不到的,所以我们对禁书一直停留在好奇心上!


况且,那些今人解读禁书的书籍虽汗牛充栋,但鱼龙混杂,也有各种格调不高,几乎毫无益处的糟粕。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挑选其中的精品,去粗取精,不至于白白浪费时间与精力呢?


如今,你不必再有上述疑虑了,经过了数月精心准备,在梳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看鉴钻研大量古今中外知名禁书,最终选出《鬼谷子》《孙子兵法》等9本经典禁书,并推出一档全新的精品视频专辑——《看鉴禁书》系列!



推出这个系列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期待打破大家“禁书=色情”的固有看法,了解到这些禁书创作背后的故事,内容梗概以及现实中的价值。


本次全新的看鉴禁书系列还有以下三大优点:


1)见解新颖,干货充实,我们另辟蹊径,选取原著要点,以全新视角解读中外禁书。


比如《甄嬛传》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们认为小说作者文笔很好,然后编剧功夫过硬,实际上都不是!最大的功劳是雍正本人,他自己编撰的《大义觉迷录》!


康熙诸子勾心斗角,争夺储位这些套路化的宫斗故事,其实都是四爷自己亲口说出来的。



2)篇幅短小,可随时充电,每集持续时间最多为5分钟左右,在你等候公交,饭后睡前的碎片化时间里,随手点开一集即能迅速充电!


3)在知识性和方便性的基础上,我们的内容兼顾趣味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既可以达到休闲解压的目的,又可以加深记忆,成为与人交往的谈资。


现在这档栏目只要9.9元,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购买,一起看鉴最美禁书背后的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