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炮击军舰事件「入侵南京的日军下场」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出现了不少的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英雄曾是一名炮兵,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用一发炮弹打翻了日军驱逐舰,救下了南京10万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人又是谁?这个人就是骆熺标。

圌山关炮台位于镇江市东北约30公里,属于镇江要塞司令部管理。1937年12月,日军进逼镇江,台长和要塞司令竟然打算不抵抗就撤往苏北,在撤走前命令战士们将炮台炸毁并撤走大炮。炮台班班长骆熺标和手下的11个战士对领导的逃跑行为极为失望,并决定留下来同日军对抗。


当时,原本的9尊大炮有8尊都已经被撤走或者沉入江底,就只剩下了一尊还没有被撤走。骆熺标立即和其他战士们将这尊大炮修复好,并将剩下的部分炮弹搬运到山顶的炮座边,然后在此等待敌军。

江阴沦陷后,日军的下一步计划就是拿下圌山关,然后占领镇江,最后再全面占领南京。日军的舰队一共有15艘,不久就出现在了战士们的视野中。奇怪的是,日军舰队进入有效射程后,竟然没有发炮试探,或许是没有在要塞上看到人的踪迹,所以以为驻守圌山关的的士兵已经全部逃跑了。

眼看日军驱逐舰即将靠近,骆熺标立即命令发炮。遗憾的是第一发炮弹并没有击中敌舰,紧接着骆熺标又命令战士发第二炮,但仍然没有击中。骆熺标有些急了,于是亲自调整大炮角度,发出了第三炮,这一炮击中了敌舰的尾部。骆熺标又发射了第四炮,没想到这次因炮弹质量有问题,不仅没有打出,炮身还被炸坏了,而此时敌人的大炮已经开始轰击炮台,战士们的处境很危险,骆熺标只好连夜带队撤离圌山,向苏北撤退。

敌人在遭到大炮袭击后,以为前方有埋伏,不敢轻易靠近,暂时撤退了30里。之后又用了两天时间对圌山关进行狂轰滥炸,最后才发现没有守军。而正是这三天时间,南京城有将近10来万人安全撤到了北岸。原来,日军原本打算封锁长江航道和北岸,但因为此事耽误了三天,计划被迫推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