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加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有哪些」

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 获奖理由

全文共1649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作文素材 之 阿尔贝·加缪 |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解读 | 上(周末好文)

阿尔贝·加缪(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之一,获奖时年仅44岁。

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东部沿海城市蒙多维(现名德雷昂),其父亲在他1岁时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后他便跟随母亲移居西班牙贫民区。

加缪儿时受到教师路易·热尔曼的鼓励,参加助学金考试并进入中学继续学习,加缪还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辞中感谢了这位教师。

1930年,加缪进入哲学班进行学习,同时患上了肺结核,而肺结核的出现终结了加缪原本热爱的足球梦想,尽管他曾认为“只有通过足球,我才能了解人及人的灵魂”。

1932年,加缪在《南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随笔,次年,他进入阿尔及尔大学进行哲学和古典文学的学习。

1935年,加缪结束了他仅仅维持了一年的第一次婚姻,并投身于戏剧活动,他不仅仅写过剧本,还亲身做过演员,而且自己创办过剧团。

1936年,他以题为《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思想》的论文毕业,然而他却因肺病擦肩大学任教资格考试。

1937年,加缪发表了随笔集《反与正》,这部随笔集展现了诸如人在异化世界的孤独以及如何面对死亡等等的深刻思想。

1940年,加缪移居巴黎,在《巴黎晚报》从事编辑工作。

同年,德国军队侵入巴黎,加缪携妻子前往奥兰城教书同时修养身体,而在这段静养时期,他开始酝酿《鼠疫》。

1942年,加缪出版小说《局外人》并因此而名声大噪,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存在主义中世界的“荒谬”,因此,加缪被归类于存在主义思想流派,尽管他并不承认这一点。

次年,加缪出版了其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其中更加深刻的展示了关于存在主义的观念,因此也加深了文学以及哲学界对加缪思想流派的“误解”。

1945年,他的戏剧《卡里古拉》进行首次演出。

1947年,加缪最知名作品之一的长篇小说《鼠疫》出版,这部作品获得了法国批评奖,并进一步巩固和确定了加缪在西方当代文学史上的大师地位。

1949年,他的戏剧《正义者》进行首次演出。

1954年,加缪出版了《夏天》,同年他唯一一次的短期游历了荷兰,而这个国家便成为了他1956年出版的中篇小说《堕落》的发生地。

《堕落》被看作加缪对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质疑与反抗。

1959年,他的戏剧《鬼怪附身的人》进行首次演出,并成立了他自己的剧团。

1960年,年仅47岁的加缪死于一场意外车祸,而他随身还携带着一部没有完成的长篇小说手稿《第一个人》。

加缪在文学创作上擅长使用白描的手法,以客观而“毫无情感”的文字描写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举止,语言简单而朴实,但总能传达出加缪优雅而知性的文学审美观感。

尽管加缪一生的创作生涯,甚至其生命都极其短暂,但是他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很多前辈的赞誉并且在文学贡献上超过了很多前辈。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他对后期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的影响,而这则主要体现于他在大部分作品中所强调的“荒诞”。

加缪认为,异己世界的荒诞感主要来源于“人在面对艰难而机械的现实生存的时候,每天都要按照一个节奏和生活模式来生存,必然要产生出我为什么要这么生活,我为什么不能以其它方式生活的荒诞感,可是,偏偏人就不能以其它方式生活,人还必须要以人现在的方式生活。”

然而,加缪在揭示世界“荒诞”的同时,并没有像萨特一样走向焦虑和不安,而是相反的通向了反抗、努力以及幸福。

相比所谓的绝望和颓废,加缪更倾向于意义与获得,他指出生活本身的荒谬使理想和追求都失去了意义,但是却赋予了经历本身意义,那么尽管人们无法期待生活更好,但是依然可以期待生活更多。

换言之,加缪思想的核心更倾向于人道主义,他具有直面人生的勇气,为人类找到了一条区别于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

在加缪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二元对立元素,比如反与正、生与死、荒诞和理性、以及有罪和无辜等。

加缪擅长使用二元对立的元素去强化矛盾和反差,例如,他曾使用浓厚的黑暗来反向形容阳光的光明。

本文由如意王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