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体生活被社会的加速运转切割得支离破碎,注意力被海量信息所稀释,崇尚用短视频赚取大流量的当下文化生态中,短篇小说处于近乎边缘的位置。然而仍有很多写作者与阅读者执迷于此,并坚信短篇小说自有一套独特的力学与美学,可以用中断、悬置、跳跃、逆转等等出其不意的方式,重新定义虚与实、轻与重、细微与宏大、短暂与永恒的关系。
这项在“不可能”中完成的任务,对写作者发起了更高的挑战,引领着写作者思考短篇小说如何进击;也不断召唤读者——进入那些精心构建的文本之中历险,体会短篇小说的精妙与幽深。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品牌书籍,21世纪小说年选已走过廿载时光,目光仍然聚焦在中国当代文学现场,致力于发掘出过去一年中的最佳短篇小说。
《2020年短篇小说》精心遴选过去一年发表于文学杂志的短篇佳作,作品风格多样、主题各异,或侧重描摹都市人的情感状态,或为社会焦点话题提供新的思考,或挖掘当代女性的精神困境,或表现历史对于人的塑造作用。来自老中青不同世代的优秀小说家,于有限的篇幅中苦心经营、别开生面,充分展现短篇小说这一文体的魅力,其中不少篇目入选重要奖项或榜单,代表了这一年度短篇小说创作的整体成绩与鲜活面貌。
一年一部,掌握中国文学创作前沿景况!
一册在手,2020短篇小说精华搜罗看尽!
进击吧!短篇小说!
《2020短篇小说》入选目录:
俗世奇人之三(节选)冯骥才/ 夜莺湖班宇/ 去大润发王占黑/ 有福之人远子/ 分离王威廉 / 飞鸟和池鱼张惠雯/ 山河淡豹/ 入型入格徐皓峰/ 堤岸之间宋阿曼/ 沙漠王芸/ 踏雪之访 刘庆邦/ 虞公山徐则臣/ 猫生葛亮/ 仙境哲贵/ 月球郭爽/ 格陵兰博士逃跑计划房伟/ 瓦西里钟求是/ 风中的母亲 邵丽/ 最后一天和另外的某一天艾伟/ 篝火边的曾扩红朱秀海/ 清歌项静/ 画隐邱华栋/ 吮吸辽京/ 竹峰寺陈春成
﹀
﹀
﹀
名 家 推 荐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回到传奇志异的小说传统,回到地方性知识和风俗,于奇人异事中见出意趣情怀,于旧日风物中寄托眷恋和感叹。精金碎玉,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标志出小小说创作的“绝句”境界。
——鲁迅文学奖授奖词
《夜莺湖》是一部有关困境与救赎的北方寓言。班宇拥有天赋的语感以及杰出的叙事能力,在时空的纵深、轻盈和沉重、真实和虚幻、感伤和绮丽之间把握着微妙的平衡。小说于日常生活中营造空灵迷离的气氛,以璀璨的文字光照那些经受无常与磨难的普通人,探寻遥深岁月中的幽微闪现,通过个体情感和公共经验的碰撞达成与命运的和解。
——首届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授奖辞
《去大润发》写的是一趟平淡的超市旅程,却由不停起伏的微妙心事,牵连起远在天边的国际问题,痛在心间的切身记忆,生活中的琐琐细细,从而绾合了与己相关的逝去与新生、陌生与熟悉、封闭与开阔。王占黑似乎有一种特殊本领,能把世间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节奏,轻轻缓缓地放进自己特有的小说节奏里去,慢慢把生硬的时空,变化为温和的光阴。
——评论家黄德海点评
远子的小说人物都有敏感内向的内心,世界像是阴影一般笼罩四周,哪怕有阳光,在他看来也是刺眼的;哪怕有风,在他看来也是刺骨的。
——作家邓安庆点评
王威廉的小说充满了城市的孤寂,以及这种孤寂对灵魂深处的侵蚀。他的人物永远带着格格不入的场域,保持在某种冲突的境况里,因而主动或被动地具有了哲思气质。
——青年作家李唐点评
张惠雯大多数作品都有精心构造的结构,典雅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内在深度因而具有普遍感染力的人物,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元素因为作者投入作品中的一种生机而变得生机盎然。那是一种真诚面对世界的态度,对于他人的故事的理解,是爱,由己推人的同情,有自尊的独立。
——评论家宋明炜点评
《山河》写一个逆来顺受的妇女,她经过生活的捶打,逐渐以忍耐为使命;她的女儿则开始迷信自我成就的力量,把“孤独”这个概念当成美学。她们二人都在寻找信仰。这两种人我都熟悉,她们因此而产生的代际关系,我也比较熟悉。女性想要过一种崭新的生活,在私人领域作心理上的自我改造,不想像上一代那样生活,不想按上一代的要求那样生活,这些变化也是种全球性的趋势,难以阻挡,“若惊雷破柱,怒涛振海之不可御遏”。
——作者淡豹谈《山河》
徐皓峰的语言削铁如泥般爽利,不愧是习武之人,潇洒快意,话不多简洁干脆,但其中的意思却很深,得细琢磨。人活在世上,就没有新人新事,不过是往事变了模样。所遇之事皆是自己招来的,善念恶念皆得满足。所念一个侠字,如炽烈的阳光,迷了眼睛。
——豆瓣网友评论
在宋阿曼松弛而缓慢的平静语调中,酝酿着莫名其妙的虚幻感,仿佛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仿佛人生的消逝和可能性的关闭原本是一种充满沉浸感的假设——只有时间本身才是永恒和确凿的,它就如同宋阿曼在小说里选取的叙述方式一般,从容、平静、无所谓方向也不设计出口,仿佛可以这么一直一直讲下去。
——青年评论家李壮点评
凑近去看,每个人都是一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个人史。近两年我在写的小说注目社会生活、时代变迁中挣扎沉浮的人群,抵达生活褶皱处被人忽视的角落,审视习焉不察的瞬间,打捞起动人的人性细节,展现一个个生命作为“人”的力量。在交错关联的人物遭际、命运转折中,寄放着我关于安放身心,关于生死,关于自然情怀、人文关怀,关于变、不变等命题的思考。
——作者王芸谈《沙漠》
刘庆邦《踏雪之访》有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恋人之间的寻觅与相见如此羞涩坚贞而动人。
——《小说选刊》推荐语
《虞公山》结构微妙紧致,意韵跌宕绵延,细节互相印证,展现出了小说家对短篇小说的精巧布局和深入理解。从未正式出场的父亲,在年少的儿子心中建立了坚硬的城堡。关于“祖宗”似乎荒唐的寻找,与小说现实的暗合,作为一种想象和指认,给小说打上了一束光,散出斑斓色彩,余味悠长。
——文学评论家李伟长点评
对于动物,一直存有莫名的情感。大约因为幼时经历,家里面养过各种动物。它们有如坐标,贯穿了我的生活。猫和狗,是其中的主线。比如我在《猫生》中写到的杧果、榔头与汤圆。它们如家人一般,和我的生活交错,水乳相融。提到其中的任何一个,其相关回忆,似乎都如同浮雕,凸显于我的人生阶段。
——作者葛亮谈《猫生》
《仙境》讲述从一个世界偏离、穿行到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前者由秩序、规范和按部就班的现世组成,后者则是由“隐秘通道”所打开的“仙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条“隐秘通道”,给日常生活打开一个出口;然而这个出口并不是外部“仙境”赐予的,而来自我们的反身自省,来自我们对人的丰富性的承诺。故而,《仙境》的旨向并不是“活在他处”,而是不断擦洗内心的镜面,“唤醒”人本有的可能性。
——评论家金理点评
《月球》以一种隐喻的形式和细腻、成熟的笔触,精微呈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悸动、游移,通过一个女性个体的微观切面深刻地探讨了当代女性的困境和命运。
——《钟山》杂志推荐语
作为一名普通的文科教师,我曾目睹过很多令人啼笑皆非之事,接触过很多荒唐怪诞之人。《格陵兰博士逃跑计划》中写了一个“超级文科博士”,他是学术圈的“拉斯蒂涅”,又是“可怜的于连”。为什么高校会培养出这样的青年知识者?这或许是这篇小说的出发点。我希望既能写出高校的种种世相,反思自我,也能写出青年学者内心的悲哀与反抗,给他们更多信心与勇气。
——作者房伟谈《格陵兰博士逃跑计划》
钟求是的《瓦西里》是一个有关革命、青春和理想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时代将另一个时代彻底忘却甚至抛弃的现实。它立足于当下,对曾经的记忆进行了别有意味的一次遥望和凭吊。它既关乎苏维埃革命的历史,也涉及一代中国人的成长记忆。
——评论家洪治纲点评
《风中的母亲》成功塑造了一个另类的农村母亲形象,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母亲,一个不能持家不能下厨的母亲,一个精神上契合了三从四德传统的母亲。她从乡村进入城市,又从城市返回乡村,写出了中国农村真实的发展轨迹,写出了乡村从沉寂到复苏的变迁。作品亲切,真实,简洁,传神,情感细腻,气势酣畅,写出了生活中,人们在美好与实用之间的种种纠结与梦想。
——《当代》文学拉力赛2020年度中短篇小说总冠军授奖词
艾伟的目光在这篇小说中显得异常聚焦,他将焦点完全汇集到一个女犯人的身上。小说试图窥探这个女人谜一样的人生,却发现终究所得有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设置了戏中戏,一部以此女人为原型的戏剧在舞台上演,作为原型的女人坐在观众席里冷若冰霜。因此小说有两个文本面向,在表层文本里,女犯人的故事以悬疑剧的方式勾起了读者足够多的好奇心;在深层文本里,这是一个关于作家无法驯服其作品人物的故事,它暗示了艺术的高度和限度。
——评论家杨庆祥点评
这个故事反映的历史而论,我以为这场红色革命有一个重大的主题,那就是妇女解放。而它的一个最显著的功勋就是让中国女性全都有了名字。为了革命的成功,她们前仆后继、一个接着一个传递故事中讲述的那个秘密,甚至让这种传递变成数十年的坚守,直到全国胜利后仍在继续。
——作者朱秀海谈《篝火边的曾扩红》
年轻的项静很早就获得了洞若观火而又人情练达的文字能力,她笔下的篇章自成一体,混融难分,成为一个个既各自独立又隐约关联的世界。她无法对那世界进行评判,但赋予了它们一种敞开性,让那些晦暗、含混、黏稠、油腻的人生与故事获得一种清晰如少年般的形式感。难解之谜没有在因果逻辑中取得答案,但混沌因此打开,启示由此产生。
——评论家刘大先点评
“十侠”系列每一篇都涉及一种武艺或兵器,我把一个个刺客、侠士放在著名的历史事件中,对历史情景进行重新想象和结构。《画隐》起源于一次画展,电脑把宋徽宗的画重新呈现,我看了很受启发。宋徽宗的艺术修养之高人所共知,因此我要写一个关于画的故事。我想象一个侠客潜入宫中,进入宋徽宗的画室,缩小成一块山石,会是什么感觉呢?虽然“十侠”系列叫历史武侠小说,但它也是当代小说,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都要通过今天的眼光重新打量、重新诉说。
——邱华栋谈小说《画隐》
辽京的小说是及物的。她从混杂的生活中整饬出一条富于逻辑的线索,用连续的视角从世界的驳杂中捋顺头绪。她擅于写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却总能在看似微澜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隐秘的不安。这种不安在她对女性心理的把握中坠入生命之轻与灵魂之重,那种引而不发的犹疑、焦虑和冲撞。
——青年评论家杨毅点评
我是多么爱《竹峰寺》这一篇。曾经有过一种光泽,一种秩序,或许从对月星的观测里来,或许倾听自鸟鸣,或随手偶得,或苦吟经年才调谐停当,最后落在纸上,像雨落回土里,如今,在陈春成笔下,我好像目睹了这样一种复活。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知道有些事是不能直视的,就撑起一把纸伞,让我们回望一眼家园的残影,摊开手看看,对面的人手里也有把温热的钥匙。这强悍之人不屑一顾的幼稚行为还存在于世。于是我感激这个轻盈精巧的故事。
——作家贾行家点评
- End -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77年起,即每年编选和出版年度短篇小说选和中篇小说选,两种年选曾经深得读者的喜爱,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
1994年后,这项工作一度中断。21世纪肇始,我们决定恢复中、短篇小说年选的编选和出版工作,向读者集中推荐优秀的中、短篇小说。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品牌书籍,21世纪小说年选已走过廿载时光,目光仍然聚焦在中国当代文学现场,致力于发掘出过去一年中的最佳小说。
《2020年短篇小说》精心遴选过去一年发表于文学杂志的短篇佳作,作品风格多样、主题各异,或侧重描摹都市人的情感状态,或为社会焦点话题提供新的思考,或挖掘当代女性的精神困境,或表现历史对于人的塑造作用。来自老中青不同世代的优秀小说家,于有限的篇幅中苦心经营、别开生面,充分展现短篇小说这一文体的魅力,其中不少篇目入选重要奖项或榜单,代表了这一年度短篇小说创作的整体成绩与鲜活面貌。
《2019短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出品,从上一年国内文学期刊已发表的短篇小说中精心挑选二十五篇作品,集合老中青三代最富于创造力的作家,囊括备受读者喜爱的文坛常青树冯骥才、莫言、迟子建,鲁迅文学奖得主宁肯、邵丽、张楚、弋舟、陆颖墨,新近荣获大奖的青年作家双雪涛、班宇、黄昱宁、李静睿,备受好评的海外华语作家黄锦树、陈永和、张惠雯、肖铁 ,新生代小说家林培源、李唐、陈春成等。
各大网站已全面上市,搜索“2020短篇小说”即可购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