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长篇历史小说《岳飞》002集「岳飞传旧版全文阅读」

宋哲宗的生母朱氏出身低微,在宋神宗驾崩时只是一个后宫的妃子。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后,仅仅将朱妃晋为太妃,引起宋哲宗的不满。尤其在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的八年期间,大权独揽,政事专决,事无巨细。此时,司马光已故,吕公著年老辞相,新宰相吕大防、范纯仁更是唯命是从,以致于渐渐长大的宋哲宗时有“只见臀背”的怨言。

元祐八年(1093年),太皇太后高氏仙世,宋哲宗开始亲政,改元绍圣,晋自己的生母朱氏为太后,一改太皇太后高氏的政令,罢黜宰相吕大防、范纯仁,追贬司马光,将苏轼、苏辙、程颐、刘挚等三十多名官员贬窜蛮荒之地,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起用元丰新党章惇、曾布回朝执政,史称“绍圣绍述”。

宋哲宗少年时便有咯血等宿疾,身体一直时好时坏。即位之初,太皇太后高氏做主,将眉州防御使兼兵马都虞侯孟元的孙女孟氏立为皇后,但宋哲宗更加喜爱姿色过人、多才多艺的刘贤妃,为此,后宫不和,宋哲宗与孟皇后没有留下子嗣。太皇太后高氏归天后,宋哲宗就开始有了废后的想法。元符二年(1099年)八月,刘贤妃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赵茂,宋哲宗不顾向太后和朝中大臣的阻拦,废掉了孟皇后,晋封刘贤妃为皇后。可惜到九月二十五日,皇子赵茂夭折,宋哲宗悲痛不已,病情加重,仅仅在位十五年就英年早逝。

宋神宗十四个儿子中,九子陈王赵佖、十一子端王赵佶、十二子燕王赵俣、十三子简王赵似、十四子越赵偲仍健在,都有机会成为新君之选。

向太后之所以力排众议,一心拥立端王赵佶为新君,正是她历经了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和元丰年间新旧两党的相互倾轧,尤其在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任用司马光为相,尽除王安石新政,变法新党被逐出朝廷;太皇太后仙逝后,宋哲宗亲政,又下令绍述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追贬已故宰相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于岭南,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朝中的翻云覆雨,让她极为厌烦,更对宋哲宗屡有更张,力主新法甚为不满,所以对力持新法的宰相章惇之议不予采纳。

不到一个时辰,端王赵佶被召进福宁殿,在宋哲宗的灵柩前接受传位遗诏,即皇帝位,改年号建中靖国。

众位大臣再次请求向太后垂帘听政,赵佶见状,也顺势跪下来乞求,向太后才勉强答应。

第二天,宫中传出诏书,擢资政殿学士、大名知府韩忠彦为左相,枢密使曾布为右相,章惇被贬出朝廷,出知越州。

韩忠彦,字师朴,相州人,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韩琦的长子。当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韩琦辞相任职河北四路安抚使、北京留守、大名知府。王安石为相时,韩琦与富弼、司马光、苏轼、苏辙等人公开反对新法。韩琦去世后,宋神宗念及韩琦三朝元老和定策元勋,擢任韩忠彦为天章阁待制、知瀛州。宋哲宗继位,高太后临朝听政,任用司马光为相,起用范纯仁、吕公著、呂大防、苏轼兄弟等人,韩忠彦拜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宋哲宗亲政,立即起用新党章惇为相,将韩忠彦排挤出朝廷,以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后移知定州,再降资政殿学士,改知大名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