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陪孩子走过青春危险期的说说「如何陪孩子度过青春期」

所有孩子的失败都是教育的失败;所有青春期教育的问题,都有做父母和做老师的无知和幼稚的影子;所有跟青春期孩子起冲突的父母和老师都表现出自己的不成长不成熟。

以上的结论来自基本逻辑常识,当我们愤怒地抱怨孩子听不懂人话的时候,我们是否扪心自问三个问题:对牛弹琴到底是牛的错还是人的错?大人跟孩子打架到底是孩子不懂事还是大人不懂事?领导和下属大打出手到底是下属没水平还是领导没水平?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犯罪心理专家李玫瑾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得出权威结论:几乎所有的恶性犯罪都与早年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有关联。也就是说我们做父母的当中,总有一些人在无知和盲从的不经意间就种下了恶根。

李玫瑾教授还有一项研究成果,那就是12岁边界线。就是说如果你在孩子12岁之前做对了,12岁以后依然好使,如果你在孩子12岁之前做错了,12岁之后调整和转变的及时彻底,那么也能有所好转。反之大概率会出问题。很多青春期出问题的孩子,要么是12岁以前管错了,12岁以后原来的方式方法不管用了;要么是12岁以前没管好没管住,12岁以后管晚了失控了。

青春期叛逆也不全是令人担忧的坏事,也是孩子即将长大成人的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快速发育的变化,心理上要求独立自主的意愿象玉米拔节一样疯长。这个时段他们会要求拥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选择,自己的秘密。日记不想让你看了,房间不想让你进了,有的话不想跟你说了,你说的话不想听了,你要求他做的事不想干了,你替他做的决定有可能对你说不了。在某种程度上父母把这些统统定义为叛逆,有些父母还因此而陷入气恼、烦躁、恐慌、绝望,更有甚者直接和孩子发生争执、矛盾、冲突,极端的还会直接造成家庭伤害甚至闹出人命的惨剧。

其实怎么定义青春期现象不重要,就算是叛逆,我要告诉你,恭喜你,你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一同进入了青春拔节期,他们要快速长大成人了。

我在这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父母对少年儿童的子女的控制就象殖民地宗主国对被殖民民族的统治,当他们弱小到生存都得依赖你的时候,他们是乖顺听话的,即便受点委屈也不会反应过度,更不会反抗,最多是抱怨哭闹。当这个民族强大到生存不依赖你的时候,他们就会试图摆脱宗主国枷锁的控制管你要民主,要自由,要尊严。当他们认为宗主国的统治是无法容忍的,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的时候,他们就会反抗。所以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改变观念,调整角度,放松控制,父母只有试图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才能顺利地走进他们世界,和他们从容交流,和谐共处,多听少说,旁敲侧击,只建议不命令,甚至允许他们犯错,在犯错中体会成长。

不用过度担心,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和不可控。他们自己有一定的判断力,选择力,把控力。老鹰为了逼小鹰飞翔会把它们推下山崖,老虎了让小虎独立生存会把他们赶出家门,人类在教育的放手上,做的不如动物果断。

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做父母最重要的一课是自我成长。最好的青春期教育是父母伴随孩子一起成长。把自家的孩子当作邻家的孩子,通过尊重、理解、信任走进他们的世界,只有首先接纳他们的变化,接受他们的影响,才能有效地影响到他们。

青春期性教育是绕不开的话题。我们的父母在少年儿童时期对此几乎都讳莫如深,从来都是空白,以至于对孩子们关心的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都没法跟孩子说清楚,其实这应该是最早的期性教育。青春期的性教育我们国家在校内做的不好,也缺少这方面做的好的专业老师。家长则在孩子性意识萌动时顺其自然不自然,又无所作为不作为,也不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母亲跟女儿,父亲跟儿子建立交流通道,面对他们的困惑,帮他们选择一两本性教育方面的书籍、音频、视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看一看,走进生命自我探索的启蒙课。我记得我家男孩十四五岁时面对他的疑问和惊恐,我告诉他,你这是要长成大人了。然后给他买了一本美国出版的性教育科普书《青春期写给男生》。这套书还有一本《青春期写给女生》,遗憾的是我只买了男生这本给儿子,而没有全套收藏。我清楚地记得那本书交到儿子手里那天是个周末,他连中午饭叫他都没吃,一口气就读完了。此后也就平静释然不再看出明显困惑了。后来这套书在书店就买不到了,我曾经联系过武汉出版社,原来说2000本起印,最近他们说版权快到期印不了了。好在国内这方面的书这这些年也不缺了。

所以说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显得更成熟,更理性,更科学,更讲究方法和艺术,千万要摒弃过往强硬命令的家长制作风。过去他们身心弱小,你来硬的好使,现在他们身心成长强大了,你再来硬的就不好使了。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我上面打的殖民地的比喻大家一定要重视,被统治阶级追求独立自由尊严解放即是大势所趋,又是必然归宿。

我再打个更贴切比方。牧羊人和牧马人用皮鞭、缰绳、套马杆管理是好使的,因为他们管理是没有野性的食草动物;驯兽师用这些东西肯定不好使,他们也不敢用,他们更怕激怒狮子和老虎丢了自己的小命。少年儿童时期就是绵羊小马驹,青春期之后他们要长成狮子老虎才能应对竞争激烈甚至残酷的世界了。这我们就要把控两条原则:一方面从情感人格方面帮他们建立人性的良善,以此代替和压抑住凶残的兽性,另一方面要从性格意志方面帮他们建立狼性理智的勇敢。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那驯兽师驯兽用什么方法工具呢?鲁迅在《野兽训练法》中转述德国海京伯马戏团的经理施威德给出的答案是用“爱和温情”。当然“爱和温情”远没有“皮鞭”来的简单实用,效率高,管理半径大。中国八十年代以前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大家都在多子女家庭生长。父母又要劳动工作又要操持家务,养活一大帮孩崽,没法用爱和温情这种时间、精力、情感成本高的方式教育子女。更多的只能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也就是说只能学皮鞭管理羊群马队的方式。现在每家都只有一两个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作效率的提高,父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付出情感,也有条件用爱和温情了,只是更要小心做过了,以免异化成溺爱把孩子养成任性懒惰的废物。

没某哪对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永远是绵羊或者长不大的小马驹。所以建议大家看看鲁迅那篇文章,文后先生说,用皮鞭教化的羊群最后被薅光羊毛,连皮带肉包括骨头都奉献了,而用温情训练出来的野兽,只需在公众面前蹦跳几下,就能获得尊重喝彩当然还有肉吃。太有深意了,鲁迅写这篇文章88年过去了,今天这个世界依然如此。

最后真的希望那些青春期被逼出走,被逼自残,被逼自杀,甚至被逼出兽行,反而残忍弑母弑父的悲剧不再重演。所有这一切悲剧的根源前面说了,再重复一遍,都是父母的愚昧无知所致。

祝福每一个青春都美好,祝福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祝福每一个灵魂都高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