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罪与罚这本书「罪与罚有书快看」


《罪与罚》,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小说是作家多年酝酿、苦心经营的艺术结晶。早在1859年10月9日写给其兄长米哈伊尔的一封信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已宣称,打算创作一部关于一个罪犯的忏悔录,而且相当自信地认为:“这部忏悔录将会确立我的名声”。


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一场1860年法国的诉讼案。一个准备从事法律研究的青年,为了抢钱,杀死了一个老太婆,被捕后他在狱中创作了一些诗歌,并写了回忆录,为自己进行辩解,宣称自己不是普通的罪犯,而是与社会的不公正作斗争的勇士,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普遍的不公道复仇,结果变成了“社会的牺牲者”。



小说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学法律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被迫辍学。他在典当的时候对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产生愤恨,产生了杀害老太婆的念头。他认为自己在为民除害,是在为社会做贡献,是在做“非凡的人”该做的事。不巧,在犯案现场老太婆的妹妹发现了他,急情之下,他杀害了老太婆的妹妹。杀人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思绪受到冲击。法律和社会力量、上帝的话、内心道德的谴责,这三种力量使他深感自己犯了罪。但他又一时难以放弃自己的那套理论,他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在朋友、妈妈、妹妹、索尼雅的影响下,他选择自首,最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小说细致生动地揭示了主人公的灵魂在善与恶、罪与罚两极之间的苦苦挣扎与激烈斗争。拉斯科尔尼科夫身上充满了矛盾,思想无时无刻都在斗争。他是个无神论者,个性矛盾、多变,甚至荒谬。他有时是个慷慨、善良的人道主义者,有时却又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到失去人性的地步。


陀翁有意识地把它变成了一个俄国当代的犯罪故事,并以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中心,广泛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真实现状,思考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人的出路问题。书中人物的苦难无一不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中人们的普遍贫穷。主人公正是深感人们的普遍不幸和贫困以及社会的不公正,才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形成了自己那把人按非凡与平凡两分的理论,并最终在多种现实环境力量的冲击下,去杀人以实践自己的理论。


经典语录

就算我们没有未来,我也从没有后悔过。世界上没有比说真心话更困难的事了,但也没有比阿谀奉承更容易的事。说真心话时,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假音调,立刻就会发生不和谐,麻烦就会随之而来。如果是阿谀奉承,哪怕从头至尾所有音调都是虚假的,但还是令人高兴的。



真正的伟人应该觉察到人世间极大的忧虑

内容来源:静默书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