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模拟卷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请默写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依据课文填空。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②十五从军征, 。
③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④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 根据提示默写。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诗比喻新颖传神,成为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
②《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诗句是: , 。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4.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之情。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5.文言文阅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造成、导致
B.年与时驰
弛:疾行,指迅速逝去
C.意暇甚
暇:从容、悠闲
D.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其一/犬坐于前
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夫君子之行
C.国人道之
D.久之,目似瞑
(4)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A.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B.而顷刻两毙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天,积气耳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二、现代文(40分)
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垃圾食品,不碰就好
张田勘
①近日,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研究报告称,哈佛、剑桥等学校的联合研究组在1990~2010年间,对197个国家进行325次饮食调查,比较了这些地方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蔬果、五谷、鱼及高纤维食物等被定义为健康食物,而不健康食物指红肉、含糖饮料、高胆固醇及高盐食物等。结果发现,美国、澳大利亚及比利时等发达国家的人虽然较多进食健康食物,但垃圾食物摄取量却数一数二。中国人和印度人的饮食质量下滑最严重,垃圾食物消耗量直追西方国家。
②从得分上看,中国人的健康食物得分在各国中最低,而且20年来的变化也显示分数下降最多,从1990年的34.2下降到2010年的29.9。中国人的饮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越来越好,但是离会吃和吃得健康则越来越远,中国正在朝着胖子之国大步前进。
③根据《柳叶刀》的这份报告,似乎中国人的“食商”最为低下,甚至不知道怎样避免垃圾食品。然而,报告也指出,喜爱垃圾食品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而是全球人类的一个共性。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避免垃圾食品。
④按照传统思维,避免垃圾食品的做法就是远离或抛弃垃圾食品。例如,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中国垃圾食品有10大类,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激凌、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如果想要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简单的做法就是不吃,至少要少吃这些垃圾食品。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避开这些垃圾食品,原因不仅在于这些食品的确吸引人,也在于一些人因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同,必须在外面就餐,做不到吃更健康的食品。不过,真正要做到避免垃圾食品,就需要更新食品消费观念。
⑤最大的观念改变是,世界上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按照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瑞士药物学家帕拉萨尔苏斯的说法,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物质是否有毒。对食物而言也是如此,只有数量才能决定一种食物是否为垃圾食物。红肉、含糖饮料、高胆固醇及高盐食物等固然可以称为不健康食物,但只要数量有限,就不会危及人的健康。因此,与其说一些食品为垃圾食品,不如说消费这些食物时没有对食物进行巧妙搭配。
⑥让食物巧妙搭配其实就是在进食健康食物,这方面,中国卫计委、中国营养学会早就为中国人提供了膳食指南。最新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修订电子版)的核心也在于为公众指明饮食搭配的膳食宝塔原则,也即各类食物的摄食比例。
⑦这个膳食宝塔的第一层(底层)是谷类薯类及杂豆,即主食,每人每天应摄食250~400克(半斤~八两)。膳食宝塔的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每人每天的蔬菜摄取量应为300~500克(6两~1斤),水果摄取量应为200~400克(4两~8两)。膳食宝塔的第三层是畜禽肉类、鱼虾类和蛋类,每人每天的摄取量分别应为50~75克(1两~1.5两)、75~100克(1.5两~2两)和25~50克(0.5两~1两)。膳食宝塔的第四层是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奶类及奶制品每人每天应摄取300g(6两)、大豆及坚果每人每天应摄取30~50克(0.6~1两)。膳食宝塔的第五层是烹调油和盐,烹调油每人每天25~30克(0.5~0.6两),盐每人每天6克(1啤酒瓶盖)。
⑧显然,膳食宝塔的的塔尖是第五层,依次到塔底是第一层,即谷类薯类及杂豆等主食。但是,在生活中,一些人难以做到按这样的比例来摄取食物,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国人做不到每天摄入6克盐,25~30克油。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居民每天摄入烹调油42克,远高于推荐量。此外,中国人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是12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2.4倍。
⑨因此,中国人的超重和肥胖并非是垃圾食品造成的,而是膳食不平衡造成的。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膳食平衡,就要牢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________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如饮酒应适量;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选自2016年3月20日《今日文摘》)
(1)作者说“垃圾食品,不碰就好”,从全文看如何理解这“不碰”的含义?
(2)说明文的语言非常严谨,请就第③段加点字“似乎”为例进行分析。
(3)根据全文内容,请你把第⑨段缺少的饮食建议再补上两条。
7.记叙性文章阅读。(12分)
父爱不矮小
马迎辉
①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十二岁那年。
②“六一”节前夕,学校照例要举办一场联欢会。选节目那天,她哭着回了家。老师把她在几个女孩子之间换来换去了一阵之后,无奈又失望地摇摇头。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都已长成亭亭的天鹅,而她依然是一只瘦弱的小鸟。
③她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你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④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愉快。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这时,快乐会瞬间飞远。语文课上,她的作文被老师夸奖,同学们的羡慕和赞许会让她充满欢喜。下课后,老师夸:“这丫头好文采,随你父亲。”最后这一句,让她心里的欢喜打了折扣。她挺挺娇小的身体委屈着,为什么我要像父亲?
⑤忍不住去问母亲:“父亲那么矮,你为什么要嫁他?”母亲生气地说:“怎么可以这样说父亲!你父亲就是个子矮了点,可他是咱镇上有名的文化人,随和善良,大伙儿都敬重他。”父亲并不恼,笑着说:“我又买肉了,咱多给丫头吃肉,就能长高。”她已学习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识,知道遗传的作用,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⑥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她亦花一样地长得清纯,小巧的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她考进城里的大学,除却离家的新鲜,她还有个小小的快乐,耳边不再有人说她像父亲。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临走又回头说:“丫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
⑦假期回家。一进门父亲就问:“丫头,饼干吃完了吗?”说着又抱出两袋子一样的饼干。“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这不,好容易才买到,立刻就给你送去了。”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⑧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⑨黄昏,她送男孩出门。男孩很认真地望着她说:“你爸真好。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⑩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莹莹的泪光中她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选自《青春岁月•校园版》)
(1)文中“她”对父亲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情感态度
小学时
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中学时期
①
大学时期
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怪怨
假期回家
②
带回男友
③
(2)品读第③段划线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批注。
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我的批注:
(3)文中多次写到了蔷薇花,请结合上下文,分别说说第⑥段和最后一段写蔷薇的用意。
①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
②莹莹的泪光中她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4)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父爱不矮小”的含义和作用。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6分)
那些过时的东西
﹣﹣给儿子的一封信
①我小时候背过两天《滕王阁序》,也读了一点《论语》《诗经》《古文观止》等古代经典,那是因为,当年真的没啥课外读物看。直到上高一才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第一次从同学那里听说威猛乐队。我们那时候处在一个封闭的时空中。现在呢,家里有了电脑和网络,有“恐怖海峡”乐队、绿洲乐队的CD,书架上也塞满了两三千本流行读物,我们仍然在一个封闭的地方。我很担心,我怕你太喜欢这些时髦的东西,不喜欢那些过时的东西。
②有一天晚上,我哄你入睡,因为不会讲睡前故事,于是就给你背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些诗句有平仄,抑扬顿挫,不用什么技巧就能读出一种韵律。你很快睡着了,我躺在你身边,思绪万千。不论你以后多讨厌文言文,也应该记住,千百年前,有一个老头儿辞官回家,他说“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还有一个老头儿,晚上睡不好觉,他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还有一个老头儿,感叹春天消逝,写了两句诗,“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我们的前辈写出这些细腻的诗句,塑造了我们的情感,塑造了我们的表达方式。当你凝望月亮、树木、河流、远山的时候,应该有几句诗垫底。往小了说,这叫学一点儿古典文学;往大了说,这是一种文化自豪感和身份认同。
③上高中的时候,我觉得当时老师建议阅读的《简•爱》《傲慢与偏见》这些作品,实在不如流行的武侠小说好看。等到上了点岁数,才发觉19世纪的那些小说其实很有意思。我偏爱这样一类的故事:一个牛奶厂的女工,或是一个穷苦的石匠,或是一个想治病救人的年轻医生,他们的庄严理想与平庸的际遇格格不入,得到的只是一种充满谬误的生活,在凄凉中湮没无闻。年轻时读小说,总想获得一些人世间的经验,把里面的人物分成好人和坏人。心智成熟后,我才看到了小说的复杂性,领略小说家知人论世的洞幽烛微。
④假设有一天,你到英国乡下去喝一顿下午茶,在座的是几位英国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可能不太爱说话,奥斯汀小姐会显得和气一些,但她常常言在此意在彼,不掌握反讽就领会不了她的意思。在这几位老小姐面前,一定要特别诚实,能够掌控自己生活的人,时时刻刻都说实话。座中有一位男人婆似的小姐最难对付,她有个男人的名字,叫乔治•艾略特,聪明,又有同情心,偶尔也会出言讥讽,和她聊天,千万不要轻浮地评价他人或自以为是发表什么观点。她会让你更深刻地思考究竟什么叫作“道德”,这不是被人灌输进去的是非观念。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能否坚持做对的事,这是一种极沉重的道德责任。她最有名的那本小说叫《米德尔马契》,是真正写给成年人看的。你爹看了五十多本亦舒的小说,才看到《米德尔马契》,继而明白一个道理:许多流行的东西是纸币,而一些过时的东西是黄金。
⑤我还可以给你讲一些古老的希腊悲剧。比如:神圣的国王下达的命令违背了神律,为了亲情敢于挑战国王律法的女英雄挺身而出;英雄被处死,英雄的恋人为了追随她而殉情……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悲剧中,我感觉人们的生活离天神更近一些,他们没有电视机,夜空就是他们的电视,那里的剧作家望着天空,写下这样的故事,演给人们看。两千多年后,我还能看到不同版本的《安提戈涅》在上演。我也想让你看一看古希腊的悲剧,这些古老的戏剧往往能唤起一种崇高感。
⑥在你长大的过程中,你会看到很多庄严的仪式,看到这些庄严仪式中有一些滑稽的味道。如果不断放大这种滑稽,你就会把所有崇高的东西都消解掉。法律好像不那么庄严,军人好像也没啥荣誉感,眼中所见的都是卑微的事物,慢慢也就只做那些卑微的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方,崇高感的缺失最为严重,你得自己想办法去获得这玩意儿,看古希腊的悲剧也许是一个办法。相信我,崇高感这东西,不容易被唤起,却会飞快地退去。我们只有保持自己身上那些更严肃的天性,心灵才会向往更加美好的东西。让大脑时不时地分泌出一点崇高感吧,那玩意儿能让你过得更美。
⑦孩子,将你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过时的东西,也许你还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人生感受,它能让你在这个日益繁华和浮躁的时代过得更美好。
(原文/苗炜,基于命题需要改写)
(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现在“我们仍然在一个封闭的地方”?
(2)第②段中,作者希望儿子亲近古诗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读③④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19世纪的那些小说其实很有意思”。
(4)作者认为,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看古希腊悲剧具有怎样的意义?
三、写作(50分)
9、人生路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这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这一切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请以“成长路上洒满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600字以上;
②字体工整,卷面整洁,标点规范;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 案
一.1.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①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的书写)
②八十始得归
③峰峦如聚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注意“麾”“炙”的书写)
3.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注意“阙”“做”的书写)
4.(1)红日西沉;离别愁闷。
(2)《春晓》中,诗人通过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听到一阵风雨声,不知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被摇落了多少呢?用“花落知多少”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亥杂诗》中,“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体现出作者的奉献精神。
【参考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5.(1)A(2)B(3)C(4)A
(5)①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二6.(1)示例:避免垃圾食品,不是不碰垃圾食品,而是要合理平衡膳食。
(2)不能删去。因为“似乎”表示推测,说明“中国人的‘食商最为低下”只是一种猜测,如果删去,就变成了事实,这与实际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示例: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1)①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②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③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
(2)“局促地搓搓手”“转身走了”,连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因为自己的身高影响了女儿的身高,内心感到不安愧疚。
(3)①既写出时间的流逝,也衬托出了她像蔷薇花一样清纯动人的形象,此处环境描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②烘托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父亲的愧疚和感动之情,表明了她已经解开了心结。点明了主旨,升华了情感。
(4)含义:尽管父亲的身材矮小,但他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在她的心里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
作用:题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她对父亲的敬重和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8.(1)我们过多关注眼前时髦的东西,无法关注过去经典的东西。
(2)古诗词能丰富(塑造)我们的情感,影响(塑造)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从而让我们获得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身份认同感。
(3)①那些作品能让我们获得真实的人生经验(或:看到生活的真相;或:看到真实的生活)。
②那些作品能帮助我们形成基于道德责任感的是非观念(或:自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或:培养我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4)①读古希腊悲剧能唤醒内心的崇高感,避免孩子因崇高感的消解而只做卑微的事。
②读古希腊悲剧能保持内心的崇高感,让孩子的心灵向往美好的东西,从而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