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社会治安形势极为严峻,既要镇反肃特,又要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护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时期,一批英勇的广东公安民警挺身而出,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标志性入口雕塑。
英雄墙北段。
陈达州
与匪特枪战无畏生死
1908年生,广东郁南人,生前系广州市公安局长寿区分局民警。1949年12月29日在广州市带河路捕匪战斗中牺牲,后被评定为烈士。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然而,刚解放的广州治安形势极为严峻,国民党反动派在撤离之前,有计划地部署特务、土匪、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人员等及各种黑反势力潜伏下来,相互勾结,从接管、治安和金融等方面对新生人民政权进行了猖狂的破坏活动,如恐怖破坏、颠覆活动、袭击哨兵、暗杀干部、行凶抢劫、勒索、盗窃、造谣惑众等,导致治安极为恶劣,烟(鸦片)赌娼妓布满街头。当时的广州市长寿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社会政治状况十分复杂,国民党特务外围组织密集,黑社会盘据此地,惯匪时常出没。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人民政权为了“肃清匪特,巩固治安”,以当时的驻地部队为主、当地警力为辅,加强了岗哨、巡逻、盘查等,较好地维护了长寿区的社会治安。
面对严峻形势,刚成立的广州市公安局长寿区分局在不足10名革命干部的情况下,根据上级的指示以及长寿区的实际情况,在国民党政府广州市警察局长寿区分局的警察中,经过严格审查和挑选,留用了一部分思想进步和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员。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教育改造,在紧张的政治学习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实战技能,并尽快充实到一线治安执勤中。陈达州便是其中一员。
经过教育改造以及紧张的政治学习和严格的军事训练,陈达州的思想得到了彻底改造,其人生观和世界观转变了,从而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因此,当上级安排他到长寿区带河路这一治安复杂地段站岗执勤时,他毫无怨言、任劳任怨。
1949年12月28日,元旦前夕的长寿区带河路人如潮涌、热闹非凡,但却暗藏危机。中午1时许,突然有一伙匪特分子公然持枪抢劫群众财物。此时,由长寿区公安分局的林考昌、任佩如、黄智能等3名干部组成的便衣巡逻小组及时赶到,在带河路站岗执勤的陈达州也积极地协助配合,对该伙匪特分子进行追捕。在追捕过程中,陈达州被匪特分子开枪击中,腹部三处中弹。经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力抢救,陈达州仍于次日凌晨3时许因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杜鹰扬
我以我血荐轩辕
1922年生,广东澄海人,生前系汕头市公安局第五分局分局长。1952年6月16日在汕头市参加镇反运动时牺牲,后被评定为烈士。
1922年8月,杜鹰扬出生于柬埔寨湄江河畔一个爱国华侨家庭。7岁的时候,杜鹰扬随兄姐回广东澄海县求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杜鹰扬毅然弃笔从戎,与哥哥杜永青(革命烈士)一道徒步到汕头市参加抗日救国团体青抗会。1939年1月,年仅17岁的杜鹰扬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杜鹰扬被调到沦陷区任汕庵区委青年委员,后又担任地下党政治交通员。1941年8月7日,杜鹰扬被国民党第五区专员公署便衣队逮捕,直到1944年1月才释放,随后在朋友帮助下回到了潮汕。
1949年10月,闽粤赣边纵队在南下大军支持下,解放了潮汕,接管了汕头市。杜鹰扬作为公安接管部派出的军事代表,率部进驻原国民党汕头市警察局第五分局,参与领导对汕头市旧警察机关的接管和创建人民公安机关工作。汕头市人民公安机关建立后,杜鹰扬先任第五分局分局长,后又兼任市公安局执行科科长,兼第五区人民防空委员会主任、生产自救委员会主任等。为了保卫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杜鹰扬带领分局干警,广泛发动群众,秉公执法,办案严明,有力地打击了汕头市残余反动势力,稳定了社会秩序。解放初期,石炮台一带居民住户常遭大海潮袭击,渔船每逢台风无安全地点避风。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杜鹰扬四处奔波,发动群众,集资筹款,先后修建了一条长约200米的防海潮石堤,开拓了一个安全避风塘,铺设了一条长约300米的混凝土路,还修建了2个用于发展近海养殖的鱼场,汕头市的居民、渔民和农民深受其益。
1952年6月,汕头市公安局根据镇反运动需要,决定在石炮台修建看守所,杜鹰扬主动承担了这一艰难而紧迫的改建工程。要把这座清代作为防御外敌而修建的石炮台改建成看守所,在当时的条件下并非易事,首先必须在又硬又厚的环形炮台围墙上开门安窗,不管用钢钎、铁锤敲打,还是用土炸药爆炸,对用沙、土、石加糖和糯米筑成的围墙都无济于事。心急如焚的杜鹰扬决定自己动手制作烈性炸药,他深知制作烈性炸药的危险性,稍有不慎,随时可能发生爆炸危及生命。为了预防不测,杜鹰扬坚持一人承担制作烈性炸药的任务。经周密部署之后,他命令所有人员撤离现场,独自进入房子制作炸药。然而在制作过程中发生意外,炸药突然爆炸,杜鹰扬以身殉职。
刘优
在烈火中永生
1929年生,广东恩平人,生前系江门市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民警。1967年1月20日参与扑救江门纸厂特大火灾时为抢救国家财产牺牲,后被评定为烈士。
1967年1月20日下午1时许,江门造纸厂禾草厂起火,面积900余平方米,高达12米、宽7米的十余座草堆顷刻间浓烟滚滚,火势迅速向四周蔓延。火场附近就是厂房,不到30米处就是两个储存易燃易爆的剧毒化学物——液氯的仓库。液氯一旦受热爆炸,氯气扩散,将严重威胁整个江门纸厂,以及文昌沙和礼乐区数万名群众的生命安全。刘优和水上派出所同事接报后立即奔赴现场,与数千名干部、群众、解放军战士一起,投入到一场紧张的灭火战斗。
第一座草堆燃烧得最猛烈,草堆上下,浓烟滚滚,无情的火舌喷着烈焰,炙热逼人。刘优一跑近火场,就奋不顾身地冲上前,一边指挥灭火行动,一边奋力扑火。他被浓烟熏得直呛,扑鼻而来的二氧化碳也使他喘不过气,但他始终坚持在战斗岗位上。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扑救,救援人员终于把第一座草堆的大火扑灭。
这时,在另外两座草堆之间,宽度不到一米的狭窄坑道内,浓烟扑面而来,伸手不见五指。见状,已筋疲力尽的刘优又毫不犹豫地跑进坑道。这里是个危险地带,火烤、烟熏、毒气……随时都会使人昏厥、窒息甚至死亡。但刘优根本顾不上这些,只是一心灭火。同事见刘优面色发青、浑身发抖、气喘得厉害,劝他撤离火场休息,刘优却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在这个关键时刻决不能离开。”于是同事硬是把他从坑道拖出来,但刘优喝了几口姜汤糖水后,再次加入战斗。
在现场救援人员的积极扑救下,坑道的火势逐渐减弱。在这胜利在望的时刻,坑道两边的草堆由于燃烧和被水猛烈喷射,慢慢向坑道倾斜,灭火临时指挥部命令坑道内救援人员迅速撤退。就在陆续撤退的时候,草堆突然倒塌,把刘优和几名群众重重地压在坑道底。人们将他们从坑道挖出来后,经过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几名群众得救了,而刘优由于一氧化碳严重中毒,再加上遭受重压,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全媒体记者 尹利勇 通讯员 粤公宣
编辑 张紫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