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算不上是一个不好的父亲,其实他就像所有那个时代严厉的家长一样,不过对自己的后代寄予了太大的期望,却不能得偿夙愿。试想任何一位这样大家庭里的父亲,发现满心里要栽培他将来光宗耀祖的儿子,不但不读书上进,认真学些“将来为官作宰”的经济之道,竟与丫鬟投井自杀之事扯上了干系。更要命的是还与优伶相狎,以至得罪了素日并不来往的忠顺王爷,因这样的事情招致家祸也不是没可能。如此不肖之种种一股脑儿汹涌而来,那么这位父亲将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怕是十个有九个都要操起杖棒来管教了。
宝玉的行止,非仙非俗,我们自是不能以俗眼裁度。但可叹的是,他却投胎在了这样一个俗世,由不得便成为了偏僻乖张之人。曹公在第一回书即云,“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亦是泣血之言。贾政之笞挞,不过痛心疾首,故责之以重,断无真的要打死宝玉之意。书中说贾母命人将宝玉抬至自己房中,贾政“不敢自便,也跟了进去。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又听见王夫人“儿一声,肉一声”地哭,数落宝玉是“不争气的儿”,“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呜呼,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诗曰:
违恩背德甚荒唐,忍痛笞儿亦断肠。
莫怪家严施手重,皆因恨铁不成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