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网络小说民国不能写「我的军阀生涯」

第九节:欲还乡樵夫诉往事

出了桂林城剑青独自一人行至山间,走着走着就来到了独秀峰南麓的读书岩,剑青看着似有刀刻斧凿痕迹的岩壁不禁心生疑窦,此时又伸手摸了摸就更加确定这是有人刻意为之。

此时剑青的身后由远及近传来一个苍凉的声音唱着当地的山歌,剑青扭头去看,只见一位老樵夫挑着成捆的木柴正往这边走来。

老人也看见了站在读书岩前发呆的剑青,老人咧嘴笑了笑,苍老的面庞被时光刻下了一条条深深地痕迹,但老人的双眼却炯炯有神,常年行走在山间的老人都是如此,虽然年老但精力尚好。

“娃子,你在这里做啥咧?”老人走到剑青身旁放下背着的柴火当做凳子一屁股坐了下来问道。

剑青看着这个老人颇为友善便也报以微笑继而伸手指了指岩壁问道:“老伯,我看这岩壁之上的痕迹不似天然,您知道这里刻的是啥不?”

老人顺着剑青手指的方向看去不由得笑了笑,从腰间拿出旱烟袋点燃抽了一口缓缓吐出一段雾气后说道:“娃子,你可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不?”

剑青点点头说道:“世人皆知,桂林山美水美自古便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老人磕了磕烟袋笑着摇了摇头,把烟袋插回腰间,老人给剑青讲起了这句诗中的故事...

这“桂林山水甲天下”正是当初南宋官员王正功的一句诗文,不过有趣的是这首诗并不是咏景诗,更不是为桂林山水所提的诗文,反而这首诗是劝驾诗。

什么是劝驾诗?“劝驾”,劝人任职或做某事,是中国古代官员礼贤下士之举。一般来说就是长辈劝勉晚辈的意思。

话说这王正功乃南宋人士,字承甫,其实他本命为慎思的他因为名字冲撞了宋孝宗的讳后才改名正功的,评心而论,从官职,从文名上来讲,他都不可能与那些文坛泰斗相比。

可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句千古绝响足以使这位耿直的老者跻身文化名人之列。人到晚年的王正功大概不会想到,他这一句诗成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以至于千百年间人们一说起桂林就会想到这句诗。

这位宁波籍老人,一生以为官正直清廉而得名,不惧得罪权贵,故虽从20余岁便步入官场,为官几十年,也颇有政绩,却不见什么进步。

话说回来这王正功无论为官还是做人,也都可圈可点。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王正功被任命为潮州通判。

潮州的韩江古时并没有桥。根据《潮州三阳志·桥道》的记载:“由东以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苇可航;雨积江涨,则波急而岸远。老于操舟者且自恐,阅一日不能四五济,来往者两病之。”

这意思就是潮州与广东有着一江之隔,虽然平时江面没有任何波澜用一捆芦苇做成小船就可以通过,但到了雨水季节连日的暴雨会让水流变得湍急,常年在江上摆渡的人都害怕不敢渡江,这种情况成了来往两地之人的大患。为了渡江,人们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就是不管白天晚上都在渡口等着,方便等着渡船来。可见韩江摆渡之难,百姓无桥之苦。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潮州知州曾汪曾经把86只船连在一起,放上石块到船中,再用绳子捆绑固定,造了一座浮桥康济桥(这便是最早的广济桥)。如果你现在去潮州还能看到在韩江景区内有仿制的这种桥,这也是当地一大看点。

话说这王正功到了潮州后,见到这座桥后便觉得虽然有了这桥在暴雨时节也能安然过桥,可由于是船只相连往往浮动过大,有个推车担担的过桥依旧是很不方便,于是他便下令在浮桥的基础上让人在两岸增建了桥墩,上面加上巨木连接两岸,使这座桥成为浮桥与梁桥相结合的桥梁。

有了这座桥之后两地百姓商贾来往就更加方便了,当地百姓也因此对这位通判大人十分敬重,当地百姓无不夸口。

此桥后经历代修建,广济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独一无二的。后来潮州广济桥后被列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齐名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1988年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六年(公元1200年),王正功又以68岁的高龄迁往桂林做了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知府事,在这里要给大家解释一下,由于这个官职太过拗口,翻译成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词就是广西掌管政法的最高领导兼桂林市市长。

虽然是升了官但也只是微升,实际上与原来没差多少,放到现在来说他已经到了领着退休金含饴弄孙的年纪了,60多岁快70的人了还努力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这种为事业奋斗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

话说这一年嘉泰元年(1201),又恰逢值年大比,大比也就是乡试。清代时每逢三年一次,若逢大比之年各地文人学子们都会回到家乡参加考试,只有通过了乡试才能继续科考,那个时候文人想要鲤鱼化龙科举是唯一的出路。

而这一年广西学子乡试获得了大丰收,这一届的学子们共得举人11名。而科举出身的王正功更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听说了桂林学子在科举中常有不俗成绩,当自己亲眼目睹之后心内更是赞叹不已。

乡试成绩出来了,作为一方市长的张正功按照惯例会举办鹿鸣宴,什么是鹿鸣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本是曹操短歌行当中的句子,这首诗也正是曹操在庆功宴上所作,后世便把庆功宴统称为,鹿鸣宴。

在学子乡试得中之后就要外出游学,待来年春闱会试之后名次前列者便可参加殿试,然后由皇帝钦点状元、探花、榜眼等名次,而鹿鸣宴则是为了给这些学子践行、鼓励学子的宴会。

王正功作为地方官当然也要依旧惯例开设鹿鸣宴来款待诸位学子,这位王老爷子就在自己的府上设宴邀请学子,席间与学子对饮,谈些努力学习、报效朝廷的话,更是少不了要作诗相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王正功酒意微醺挥毫泼墨写下七律二首。

其一:

百嶂千峰古桂州,乡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覆俱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其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席间的十一位学子无一不是满腹经纶之人,此时见一方父母写出如此诗篇纷纷拍手叫好。这叫好并不是虚与委蛇的奉承,而是这诗文中的意确实值得这些中举学子称赞,这两首七律看似都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秀美,但其实是王老爷子有意用山水之景来提点在做学子,虽然乡试过了但学业不能荒废,一定要百尺高竿更进一步,悬锥刺股的苦读,一定要金榜题名,像这桂林山水一样秀甲天下!

席间有位学子名叫张次良,对于老人的两首七律他感悟颇深,什么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就是啊!此后他便雇人将这两首七律刻在了独秀峰南麓的山岩上,而这山岩也有了名字叫做读书岩。

按理来说老人满腹经纶治政勤勉怎么都该是安度晚年才是,不过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王正功的仕途。

俗话说:“富贵无三代,清官不到头。”在那个时期朝廷昏庸,各地官府多有贪赃枉法,像王正功这样的清官成了很多官场人士的眼中钉,巧的是就在鹿鸣宴不久后,他所管辖兴安县内就发生了案件。

当时兴安县县令的儿子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胡作非为仗势欺人可以说是气焰滔天,有一日同属县衙门的一个小官吏不知道怎么得罪了这位公子哥,竟被这公子哥暴打致死。这县令却无视案件有意偏袒,处处包庇他儿子,还做假证来为其开脱罪状。

案子报到王正功这里,查明事实真相之后王正功立即将行凶杀人的公子哥逮捕了,为了防止出现做假证串供等问题,他并没有把这位公子哥押送到属于自己管辖的监狱,而是把他交给了相邻官员所管辖境内的监狱关押以防串供。

他一举动当地百姓无不赞扬,但也得罪了那位兴安县的县令大人,加之王正功平时还弹劾过许多的地方贪官,这些官场的黑暗势力竟然串通起来诬告王正功,贪官们自导自演了一出害人的把戏导致王正功被罢免了官职。

在离开桂林时王正功对于这方宝地有着无限的留恋与不舍,眼看着送别他的朋友和在任时的部属同僚们这种离别的情绪就更高了。

绝知官里少夷途,始信闲中无窘步。

人生如此信可乐,谁向康庄塞归路。

共醉生前有限杯,浇我胸中今与古。

早知富贵如浮云,三叹归田不能赋。

这便是老人在离开桂林时为这一方宝地留下的最后一首诗了。王正功走后有些人觉得读书岩上的雕刻的诗句留下来恐会引来祸端,于是便用泥沙石抹平了那些痕迹,虽然历经百年大雨冲刷显露出出来一些却也是模糊不可窥其全貌。

此后虽然王正功的冤案被平反了,但是老人当时年纪实在太大已经没有经历在当官了,最终他去了福建武夷山当了一名庙祝。1203年,71岁的王正功老人在武夷山辞世,这位一生清廉的老人到最后也只留下了一世清名与那句为人熟知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听着老人徐徐讲完剑青方才明白这里还有这么段历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