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清 著 / 梁 艳 读)
“萼”这个字上边的“艹”表示与草木有关,下边的“咢”表示字的读音,指的是花瓣下面起衬托作用的叶片,一般多为绿色。
当花刚刚发芽或者含苞待放时,花萼是一种起保护作用的铠甲,它会紧紧包裹着里面的嫩芽或者花苞。
而当花朵采天地精华、孕育果实之后,花瓣飘落大地,有些植物的花萼则又承担起保护幼小果实的职责,最后会与果实相依相伴,以至一起被采摘,例如草莓、茄子等等。
由于花萼与花朵以及果实之间存在着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因此“萼”和表示花托的“跗”合在一起,就代表兄弟,寓意与“棠棣”等基本相同,表示了人们对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美好期盼。
例如《北史》“光国荣家,跗萼连晖”,说的就是西汉名将李陵后人李贤同他的兄弟。
茉莉 明 陈淳
另外,因为“常棣、棠棣”具有兄弟的寓意,所以“棣萼”也用来比喻兄弟。
例如杜甫《至后》:“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但是,偶然想起魏晋时期“三曹”之中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还是令人对世事无常唏嘘不已。
踏雪寻梅图 清 萧晨
另外,我们对“萼绿君”这种说法虽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如果提起“茉莉花”,想必人人都不觉得陌生。
而这两种说法指的都是那种家喻户晓的植物。
相信绝大多数华夏子孙,只要一想到它,耳际似乎就会回响起“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那动听欢快的旋律和歌声;鼻端仿佛也会萦绕着那已然飘过千年历程的清新淡雅的茶香。
红梅图卷 明 姚绶
如果说“萼绿”会让我们眼前浮现出花如雪、叶似玉的景致,那么,“红萼”一说十之八九将弥散出踏雪寻梅的氛围。
的确,“红萼”指的就是鲜艳如丹霞的红花,也特别表示“梅花”,例如唐代韩愈《感春四首》:“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还有宋代姜夔《一萼红·古城阴》:“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