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弹子游戏
张晓峰
男孩子都爱玩弹子游戏,我小时候也不例外。
那时候用的弹子,大多是玻璃的。玻璃的弹子有两种:一种是青色的,个头较大;一种外面是青色,里面却有或白或红或黑的图案,也就是我们现在下跳棋用的弹子。还有一种是汽车轴承里用的钢珠,耐用,但重。玻璃的弹子要拿钱买,而且易碎,而钢珠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所以我们有时就自己制作弹子。自己制弹子用的材料是塑料。找块软塑料,放到火上烤到冒烟的时候,两手忍着痛揉那块烫手的塑料。烤塑料的火候要把握好,温度低了揉不成团,温度高了会把手烫伤。第一次只能把塑料弹子大致揉成个球形的轮廓,要让它浑圆而且表面光滑,还需要烤好几次。自己制作的塑料弹子是黑色的,比玻璃的要轻很多。这是一个技术活儿。别看它不用花钱,可我们都把它看得很珍贵。有钱人家的孩子拿玻璃弹子或钢珠来换,我们都舍不得换。用胶泥揉成的弹子倒是不烫手,但怕碰。用火烤过也不行,一碰就碎。
用弹子玩的游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进窑儿。把玻璃弹子踩进土里,踩出一个小坑儿,我们叫它“窑儿”。我们站在窑儿一丈开外,朝窑儿弹各自的弹子。谁的弹子离窑儿近,谁先开始进窑儿。一人弹一次,如果弹中别人的弹子,可以连续弹。进了窑儿后,你的弹子就有了杀伤力,你再弹中谁的弹子,就可以把他的弹子归为己有。另一种玩法我们叫做“砍”。找一块平地,画个大长方形。长方形的一端支起一块砖,几个人轮流着用弹子往砖上撞。谁撞得最远,又不出长方形的范围,谁就开始用弹子击别人的弹子。若是离得太近,则可以直接把别人的弹子拿走。远的,就依次撞击。击中,别人的弹子归你所有;击不中,则由下家来击。准头好的人,可以把所有参与游戏的孩子的弹子全部拿走。准头不好,占了个好地势,也白白浪费掉了。
上学的路上,我们也不闲着。两个人边走边玩弹子游戏。一人掷出弹子,下面的人大老远去击,击不中则由对方来击你的弹子。很远的路,边玩弹子游戏边走,不知不觉就到学校了。没有弹子的时候,我们就随意找个圆石子,或者是个砸掉楞角的砖头,代替弹子。也玩得很尽兴。
童年远去了,童年玩过的弹子游戏却常常出现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