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米芇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还有」

《米》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谈起作家苏童,你一定不会觉得陌生。你也一定看过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苏童


这部电影由苏童创作的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曾连续两次获得国际奥斯卡奖的提名。


实际上,苏童不只有这部作品被搬上大荧幕的——电影《红粉》改编自苏童的同名小说,电影《茉莉花开》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


我们本期的读本《米》,也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但由于内容过于阴暗残酷,被雪藏了将近十年,2004年才真正面世。


苏童说:“我现在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在描绘死亡,可以说是一个惯性,但这个惯性可能与我小时候得过病有关。”


作家们在童年时期的经历,往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创作,苏童也不例外。他的叙事风格与童年时期所受的肉体和心灵的创伤密切相关。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4岁时,武斗的子弹曾经射穿他家的门板;


9岁时,他患上了很严重的肾炎和并发性败血症,不得不休学在家治病。



在时代背景与缠绵病榻的双重作用下,幼小的苏童不得不直面死亡的痛苦。


与死神的擦肩而过,让苏童提早感悟到人生无常的真谛,也给幼年苏童留下心灵的创伤。


成年后的苏童,经历了妻子怀孕时深夜咯血的惊吓与母亲过早去世的煎熬,深刻感受着命运的波谲云诡 、生命的脆弱无常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复杂的人生经历也是他的长篇小说《米》中弥漫血腥、暴力、死亡与人性恶的重要写作发生根源。


“它负载的命题就是我设想的人类的种种困境,它们集中于五龙一人身上,这个人既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人带着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与整个世界、整个社会种种问题发生关系,陷入困境。”苏童在谈及《米》的创作意图时,曾这样说到。



《米》写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五龙与鸿记米店一家三代人的浮沉为主线。



小说的开始,来自乡村的少年五龙被迫离开家乡,坐着摇晃的火车进入陌生的城市,开始一生的漂泊;


小说的结尾,一身溃烂脓包的五龙躺在整整一车厢大米上,渴望回到故乡。


在归家的途中,他终于离开了这个他为之奉献了整个灵魂的世界,肉体与精神从此陷入永久的深眠。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五龙的生命最终归于虚无。


他来的时候,口袋中装着的一点点家乡的干米,三天颗粒未进;




他走的时候,身下躺着一车的米,而他的骨肉血亲却对他的死亡翘首以待,对他的生命恨之入骨,对他的痛苦漠然视之。


直至死亡带走了他最后一口气,他的儿子终于撬开了他的嘴,拔走了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一口金牙。


这也是他留给他儿子的,除了阴险、狠毒、冷漠、残忍之外,最后的一笔“财富”。



“我想这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对人及人的命运中黑暗的一面。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


正如苏童自己所说,《米》这部小说,是一部充满了人性之恶和社会阴暗面的作品。


它是如此的野蛮与残忍,将人性最不堪的一面赤裸裸的展现给读者,残忍到会让人产生某种生理上的不适。


这是真实的家庭吗?鸿记米店里,为父的冯老板,不务正业赌钱喝酒;


为女的织云,气死了自己的母亲不知悔改;


为兄的米生,活生生闷死了自己的妹妹;


为母的琦云,下令打断儿子的左腿;


为妻的雪巧,勾引丈夫的兄弟,下药谋杀全家的性命;


为夫的柴生,整日流连于市井,在父亲弥留之际拔下父亲嘴里的金牙。


这个家充满了不仁、不义、不孝、不忠。


这是真实的社会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小说家们洋洋洒洒的笔端,历史即使不被彻底架空,但也只是为书中的事件的展开提供了生发的时空而已。”


小说并非是历史,然而“诗比历史更真实”。



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席卷了枫杨树乡村,大水淹没了水稻与村落。逃亡中的少年五龙坐着运煤火车,从北方的乡村来到城市。


在这里,五龙开启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饥饿、暴力、欺骗、侮辱、冷漠、背叛……


城市滋养着他的仇恨与欲望,邪恶的信念在脑中生根发芽。


他要权力!要女人!要财富!要站在顶端!要把所有人踩在脚下!恶之花悄然绽放,复仇的火焰吞噬了人性,欲望鞭笞着城市中的孤魂野鬼,披着人皮的怪物行走于世间。


当理性被囚于牢笼、当良善被弃之如履,你要如何面对这个弱肉强食的现实世界?


罗马并非一天建成,我们的主人公五龙也并非一开始就是恶棍。



“乡亲们说,五龙,你那会儿就像一条狗。没爹的孩子都像狗。”


他是一名孤儿,父母死于二十年前的大饥荒中。亲戚们前来抬尸的时候,五龙独自睡在干草堆上舔着一只银项圈。


大雨淹没家乡五百里稻田,悲切逃亡的人群中,五龙显得格外淡漠轻松,因为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


怀着对城市的幻想,五龙爬上了一辆运煤的火车,两天两夜的颠簸后,停靠在了陌生城市的月台。


他已经三天没吃饭了,饥饿麻痹着全身的精神,嚼着口袋里家乡产的最后一把生米,五龙朝着城市的北端走去。


“这就是乱七八糟千奇百怪的城市,所以人们像苍蝇一样汇集到这里,下蛆筑巢,没有谁赞美城市,但他们最终都向这里迁徙而来。


天空已经很黑了,五龙从低垂的夜色中辨认出那种传奇化的烟雾,即使在夜里烟雾也在不断蒸腾,这印证了五龙从前对城市的想象,从前有人从城市回到枫杨树乡村,他们告诉五龙,城市就是一只巨大的烟囱。”



所有离乡远行的人都像一条狗,走到哪里睡到哪里。纺织厂外岔路口的路灯下,五龙在这座城遇到了第一个“人”。


“喂,快醒醒吧。五龙对男人说,这么睡会着凉的。”


五龙探探他的鼻息,竟然是一个死人!五龙一声尖叫,拔腿就跑,宛如一只惊慌的兔子向码头方向跑去。


五龙从家乡到城市时,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腹中空得要流出血来”。


他将跑向何方?敬请期待明天的共读。


喜欢这本书的话,就在留言区与大家分享你今天的听读感悟吧,同时记得点“在看”标记,每一天清晨都有好书与你相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