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也许在小朋友的眼里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是自己感冒发烧时在耳边不断萦绕的安慰,是自己生气撒娇时的那个哄人的好妈妈,对于稍微长大后的孩子来说,母爱则是一顿可口的饭菜,是妈妈在耳边不断重复的唠叨,是看到孩子学习进步感动的泪水,是每天接送时的微笑……
母爱是伴随孩子终生的,现在很多的妈妈对于孩子的爱
母爱夹杂着太多的期盼和给予,觉得自己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在家陪读,那么孩子就得为这份陪伴买单,因为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那么孩子就要达到妈妈的预期,一旦达不到这份预期,妈妈会觉得孩子对不起这份沉甸甸的爱和付出。
母爱一直是给予孩子力量和前行的后盾
随着这些年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期盼和压力,母爱可能在孩子的眼里是让他们喘不过气的“甜蜜负担”,妈妈很爱我,但是妈妈不了解我,妈妈的爱太过沉重,因为很多妈妈觉得我把所有的都给了你,都为你付出,那么你就得有回报,这样的母爱是带着期盼和条件的,但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没有任何的要求和期盼,是单纯的。
很多妈妈都带着条件去爱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听妈妈的话,我就给你买最喜欢的玩具,如果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或是“你考得这么差,你怎么会这么笨,怎么会考成这个样子,看到你就烦”等等。
生活中不少妈妈常常会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说话,并已习以为常。这种爱的潜台词是:你必须服从我,否则我就不爱你。这样的爱是带着条件的,也是妈妈为了轻而易举地达到教训孩子的目的,妈妈常会明确或含蓄地用抛弃来威胁孩子,而孩子一旦在精神上或者肉体上有过这种被父母遗弃的经历,步入成年后,内心会缺乏安全感。
没有原则的爱
有些妈妈常常会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并无条件的包揽了孩子的生活起居。而且过度溺爱,所有孩子提出的条件都接受,一味的给予和满足孩子,一旦孩子情绪崩溃或者哭闹,无条件的接受他们的所有要求,这类的爱,是放纵孩子,并且无视所有的规则,在孩子长大之后,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并且觉得身边的一切都要围绕自己,这样的爱教出自私自大的孩子。其实,爱不是简简单单的给予,是需要施“爱”者明智地审慎表扬或批评,任何爱的行为不是靠直觉,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甚至是痛苦所作的决定。
爱存在于依赖
有的妈妈将孩子作为精神寄托,甚至明确地告诉孩子:“我都是为你活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可不能让我伤心、失望,将对孩子的精神依赖,误认为是对孩子的爱。这种依赖性的心理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不堪重负,被这样的依赖压得喘不过气起来,而且孩子也可能因过重的心理压力,而扭曲了自己的人格。
爱过于奢望
孩子考了99分,会一直在逼问孩子,为什么没考100分,孩子考上了大学,“可惜不是北大清华!”……这些妈妈认为,自己尽其所能,不断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无非是让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这些爱都过于奢望,这种让孩子通过努力奋斗都难以满足的父母期望,实质上是妈妈让孩子实现她们自己没办法实现的梦想而努力,她们往往把孩子当作所有幸福的源泉,并且在孩子达不到预期时而感到失望,定制的目标超越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爱中太多的奢望。
事实上,孩子难以完全达到他们的期望,也无法满足他们的每个需求,所以,他们会总觉得孩子让他们失望了。也让孩子活在永远达不到妈妈心中的目标而否定自己。
母爱是伟大的,但是母爱要以正确的方式打开,孩子才可以感受到,母爱不是束缚,不是压力,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是在无助时那份温暖的后盾,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请用我们正确的爱的方式为孩子保驾护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