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喜欢林徽因的男人是谁「因为林徽因终身未娶的男人是谁」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今天是一代才女林徽因逝世67年的纪念日。


这个携芬芳而来,随落英而去的女子,短暂来到人间走了一遭,却给后人留下无尽遐想。


我们无缘途经她的绽放,却永远嗅闻着她的余香。


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着她的绯闻。


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一个给了她爱,一个给了她家,最后一个,却让她成为了她。


究竟哪个男人最爱她?


这个被争论了几十年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出答案。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开始将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这三个名字对号入座了。


别急,我们今天要提到一个从未在她的绯闻中出现的名字。


他亲手种下了一朵最美丽的花,却没来得及看到她盛放,但他的爱却化为春泥,永远滋养着她。


想要知道他究竟是谁,我们必须将故事从头讲过。


1

第一个男人,给了她爱


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

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初遇,是在金秋十月。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赴英讲学,在伦敦学院的漫天落叶之下,她结识了多情才子徐志摩。


那时的徐志摩也不过24岁,风华正茂,才华横溢。


他的才华不仅使得林长民与他结为忘年之交,更吸引了青春懵懂的林徽因。


初到英国的林徽因没有什么朋友,父亲忙得整日不着家,大部分时间她都只能留在家里看书。


徐志摩的到来,为她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他们一起外出游玩,一起讨论书中那些充满柔情的诗句,一起憧憬着浪漫的生活。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徐志摩深深爱上了这个充满着生命力的文学少女。


有道是:少女情怀总是诗,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感情,也在不经意间悄悄改变。


但不同于徐志摩的狂热,她的爱是克制而纠结的。


她早从父亲口中得知,徐志摩早已娶妻生子,她的良知与尊严,不允许她破坏别人的家庭。


她永远都记得,父亲娶了二姨太进门后,母亲日渐丢失的笑容,她怎么忍心,去伤害一个无辜的女人呢?



徐志摩看出了林徽因的顾虑,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他便暗中与张幼仪协商离婚。


甚至在恩师梁启超怒斥他始乱终弃时,他说出了那句被后世奉为经典·的爱情箴言: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多么深情的告白,但林徽因却没有因此沦陷,而是用一封分手信,结束了二人的关系:


“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在送别你们的时候,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很难想象,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面对爱情抉择时,会如此清醒而坚定。


这不仅是因为她不愿插足别人的婚姻,更是因为她明白: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感情,是不会幸福的。


次年秋天,林徽因便随父亲归国,在急促的汽笛声中,她未曾结果就已经夭折的初恋,也随大海一同远去了。


2

第二个男人,给了她家


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的结合,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命中注定。


1919年,也就是林徽因随父亲赴英的前一年,18岁的梁思成便到过林徽因家中拜访。


说是拜访,实则是父亲梁启超看中了这个准儿媳,想要撮合两个年轻人。


原本,受过新潮教育的梁思成是不愿意接受这种“相亲”的,但当他第一眼见到林徽因的时候,便开始庆幸自己听了父亲的话。


那天的林徽因,梳着两条小辫子,一双眼睛明亮而灵动,五官精致,气质出尘,活脱脱像诗中走出来的女子。


也许她并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却如同春天枝头的第一朵桃花一般,开在了梁思成心里。


只可惜命运对他们开了一个玩笑,那天之后没多久,林徽因便去了英国,还未萌芽的爱恋,被按下了暂停键。


直到一年之后,经历了情伤的林徽因再次出现在他面前。


他并不在乎她曾短暂地爱过别人,如果那颗心曾被别人伤害,他不介意为她疗伤。


梁思成与徐志摩不同,他不会写诗,不会说肉麻的情话,似乎与林徽因理想中的伴侣相去甚远。


但他总是温柔的,沉默地陪伴着她,为她遮风挡雨。



如果说,徐志摩的爱犹如熊熊燃烧的大火,激烈而短暂;那么梁思成的爱就是涓涓细流,无声而持久。


梁思成因车祸住院时,林徽因也每天都陪伴在他左右。


他们一起出国留学,谈论着理想与未来。


1928年3月,他们在加拿大举行婚礼,将彼此的命运牢牢绑在一起。


新婚之夜,梁思成曾问林徽因:


“为什么是我?”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即使在两人订婚之后,徐志摩也并没有放弃对于林徽因的追求,并且已经离婚。


为什么她还是选择了自己呢?


林徽因没有直接回答,她只是说: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


而林徽因也确实做到了。


婚后他们回到了北平,又遇“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便辗转数地,一路颠沛。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二人依旧紧紧握着彼此的手。


他们在战乱中各方奔走,保护文物;梁思成凌晨起来撰写《中国建筑史》,林徽因则帮他修改。


除此之外,林徽因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操持家务。


而关于后世流传的一些,关于林徽因从来不做家务,与金岳霖暗生情愫的流言,都是出于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之口。


孰真孰假,相信大家心中自有定论。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夫妇还共同受邀,参与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那个时候,林徽因的肺病已经很严重了。


梁思成化身贴心的“小护士”,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妻子,直到她离世。


他在《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前言中曾写道:


“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和旧日的同窗林徽因。二十多年来,她在我们共同的事业中不懈地贡献着力量。······没有她的合作与灵感的启发,无论是本书的撰写,还是我对中国建筑的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几十年相濡以沫的陪伴,他们早已超越了爱情,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3

第三个男人,让她成为自己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那个最爱林徽因的男人到底是谁?


在揭晓答案之前,诗词君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此冰雪聪明、坚韧勇敢、让许多男人都如痴如狂的林徽因,到底是如何长成的?


这一切都是一个男人的功劳——林长民。


这个名字听起来也许有些陌生,人们提起他,通常只会说那是林徽因的父亲。


但如果你了解他,便会知道,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英雄。


他虽毕业于日本,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抗日派,曾担任过大学校长、国务院参事、司法总长,一生为民请命。


爱国,是他给女儿林徽因上的第一课。


林长民与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包办婚姻,何雪媛是小作坊主的女儿,虽然家境富裕,却性格古怪,文化程度不高。


林长民对这个妻子并无多少感情,但还是没有起再娶之心。


直到何雪媛在一次争吵中,失手将林徽因的小弟弟摔死,林长民才又娶了一个女人进门,为林家开枝散叶。


即便如此,他对女儿林徽因却异常疼爱。


为了防止她与后妈相处不好,受到冷落,公务繁忙的他还是时常给女儿写信,事无巨细地关心她的生活。


两人以朋友的身份交流相处,不仅让林徽因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也锻炼了她的思维写作能力。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还占据主流观念时,林长民就开始鼓励女儿读书。


除了国学经典以外,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各种各样的书籍,只要林徽因喜欢读,他都不会加以干涉。


他为女儿打造了一个只属于文学的伊甸园,让她在里面肆意生长。


当林徽因渐渐长大时,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女儿的文学天赋与远大抱负。


从那时起,他开始将家中诸事交由林徽因去打理,培养她独当一面的能力,还让她帮自己处理一些公文,整理书籍与信件。


当他需要在家中会客时,还常常让林徽因以女主人的身份待客。


少女林徽因听着父亲与不同的人谈天论地,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满怀憧憬。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林长民深谙其道,所以在那个女子连家门都难以踏出的年代,将女儿带出了国门。


他到英国讲学,便将女儿也带去英国读书,让她在自由的空气中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在课余时间,他常常带着女儿游览的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林徽因的建筑梦,便是在此刻萌芽的。



他爱女儿,却不是一味宠溺,将她当做笼中的金丝雀。

他要让她称为翱翔的鹰,面对风雨而无畏。


他看出女儿的潜力,想要栽培她,却不是只做一位严父。

他给她深沉的父爱,也给她最大的安全感。


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原本原生家庭残缺的林徽因,长成一个独立清醒,无畏无惧的人。


因为父亲给了她足够的爱与底气,她才能不在年少狂热的爱恋中迷失自己,及时抽身。


她知道爱情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有更伟大的事等着她去做。


也正是如此,梁启超才会如此中意林徽因,促成她与儿子的姻缘。


1920年,林长民离世之后,他还专门给梁思成写信,让他好好安慰林徽因。


失去父亲之后的林徽因,才真正长大了。


她带着父亲深沉的爱与期许,独立行走在人世间。


但她明白,父亲其实从未远离她。


每当她在风雨中无畏飞翔的时候,父亲就是远处那座巍峨的大山,是她永远的地标。


所以她从不曾迷失自己。



林徽因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她这一生,获得许多美名,也获得许多人的爱。


她被爱,是因为她值得被爱。


而那些真真假假的流言与诋毁,就让它们随风去吧。


因为这一生,她爱的人,都懂她;不爱的人,又何须多言?


最后,诗词君想与各位分享一首林徽因的诗,这首诗用来注解她的一生,再好不过: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