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追龙2评论「追龙2评分」

2017年王晶导演的《追龙》港味实足,通过再一次把香港现代史上两大著名狠角色大毒枭跛豪(甄子丹饰)、五亿探长雷洛(刘德华饰)的传奇故事搬上银幕之后,收获满满,共收获票房5.76亿,也赢得不错的口碑,豆瓣评分7.2分,已经达到出彩的程度,可以进影院一观。

2019年同样是王晶导演的电影《追龙2》,票房仅3个亿,前面一点带着点港味,后面则是混杂着没有了品味,虽然同样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狠角色,这一次却是没能撑起来,即使在梁家辉、古天乐、任达华、林家栋四大影帝同台彪戏的基础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叹息的答卷。

时势造英雄,也能造狗熊

《追龙2》的开篇回顾了《追龙》,倒是一个不错的开章,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特色,而《追龙》的时候则是在混乱和野蛮在成长,谁能野蛮到底可能就能收获成功,所以跛豪和雷洛可以成就各自所谓的成功梦想。

当把时间定格到香港回归之时,当另一个枭雄出现时,观众们都感觉应该会是个传奇故事,结果却发现只是一杯平淡的白开水,虽然有四大影帝同台饰演,却让两位导演在北上的过程中,对于大陆曾经年代的不熟悉而解体。

原来可以港味十足,重现一次当年《追龙》的品味,却因为把目光聚焦到如何完美结局,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却过于平淡,流于行式,虽然有梁家辉这个戏骨撑场,依旧对于人物的心理过程及演变少了许多香港式的味道。

时势造英雄,也能造狗熊,经典的港味却在时势中慢慢变淡。

港味到底是什么?在许多经典的香港电影中可以感受到却很难用文字来描述,若真要描述,可能是一个场景的刻画和生活的片断。

可能是社会秩序与市井气相结合的一种标签,一种气息。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一个西装革履的写字楼精英,下班后生活的地方是大楼阴影下狭窄的鸽子楼,这里生活艰辛,不隔音的墙壁是邻居的喧闹,但是走出去却是阳光灿烂,高楼大厦,总得要不停止的奋斗,美国有梦想,香港同样是有梦想的地方。

曾经的《无间道》可以说是港味十足的电影,高楼与阴影,黑与白总是不那么界限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每个人都在其间挣扎和纠结,工作、生活、爱情、背叛等等,让人在观影之余,体会到无间沉沦,也明白生活并不仅仅是阳光,还有阳光背后的阴影,一切在于人性和人心。

集体北上的必然和水土不服

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香港电影业的鼎盛期,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及种种,香港电影的没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走出另外一条路来是每个香港导演会关心的事。

随着2003年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香港合拍电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到如今再谈合拍都已经有点过时了,因为这种合拍已经无处不在,开始了一种大混合,相反电影在宣传上已经很少提及合拍字眼,可见已经习惯使然,不再拿合拍片当作敲门砖,提高吸引力了。

香港导演的北上是一种必然趋势。毕竟内地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们,但是北上带来的另一种后果可能则是拍出来的电影还能不能叫香港电影了?

在这种北上过程中,排上名的如刘伟强、叶伟信、王晶、徐克等等各自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如刘伟强《无间道3:终极无间》就是这个电影系列中的合拍片,特别加入了陈道明这外角色,导致许多影迷并不承认这是部香港味的电影,毕竟一些元素的加入会导致纯粹性方面会有所欠缺。

另外北上也涉及到对规则及文化风俗的把握,不是所有北上之后就能活得风生水起的,一些北上的电影证明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存在,对于刘伟强导演来说,这种水土不服也存在着,后面几部如《伤城》、《陈真》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当学会融合之后,到2016年《澳门风云3》获得巨大成功,花费近三年的时间去克服水土不服的情况。

王晶导演作为北上的一员,这么多年来贡献的电影倒是很多,当然作为商业味道最深的导演之一,王晶的出品速度也许太快,导致作品被诟病很多,不过他对于这些诟病依旧坦然对之,佳作也会有,如《澳门风云》系列、《追龙》就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虽然争议不断,依旧在北上过程中还算活得滋润的,水土不服也会是一个问题,如这部《追龙2》电影就把内地的公安刻画得很死板,基本上是延续的原来香港电影中的风格,这种风格必然与新时代有所格格不入,结果是港味和内地的混合却成了一锅杂烩汤,却少放了盐,有点淡,有点不入味了。

另一个名气更大的导演徐克,北上也是他的选择之一,毕竟放着内地这么大的市场若让其他人抢占先机可不是他的风格。

这位导演强烈的个人电影风格一直为人所称赞,但是北上的几年内并没有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七剑》看上去票房还可以,高成本之下依然赔本,后续的《深海寻人》、《女人不坏》等也是不温不火,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成功,直到2013年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算是找到了感觉,当年此电影票房超过6.2亿元,2017的《西游伏妖篇》更是收获了16.57亿票房。

在这些北上的导演中,周星驰可以说是活得最自在的一个,同他的无厘头笑星的口碑及自己不俗的导演相关,让他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难题,唯独一部《少林足球》当年因为不了解规则摔了一个小跟头之外,后面的一系列电影都展现他的导演水准和对两地文化的精准把握,近期一部《新喜剧之王》在口碑上倒是受到了不少的挑战。

如今看来,香港电影的北上给大陆电影市场带来一股新气息,对于大陆电影事业发展起到不小的促进作业,毕竟香港电影相对成熟的电影操作手法和技术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然也不会有80到90年代香港电影在国际上也取得不小的成就了。

但是水土不服这个问题貌似至今还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法,毕竟两地文化的融合或者是在融合过程中找准各自的定位,依旧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香港电影与内地的融合还在继续,这是一件对于两地的导演和观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倒是希望这些好事真正能有机揉合在一起,真正走向国际,让中国的电影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