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怎么给编剧寄刀片「怎么给导演寄刀片」

原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编剧瞎改了,

仿佛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

作者:大丹

本文为咪咕阅读原创

《龙岭迷窟》刚看完,我又点开了《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以下简称《古董局中局2》)。

部分网站写该剧编剧是马伯庸,我内心既惊喜又惊恐。

大概是第一部《古董局中局》的故事线乱到作者大大都看不下去了,这回亲自下场指挥编剧?

但事实上,马伯庸早有所言:不参与编剧工作。

如他这般鬼才都不愿干涉编剧工作,编剧与作者之间的分水岭之大可想而知。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你会明白,不是每一个原作者都能当编剧。

当下的网剧圈,除了演员和公司的对弈,更多就是小说IP之间的博弈。

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是诸多IP里的另类,就和他本人一样。

读过马伯庸小说,你会发现他和一大票网文作者不同。

他的笔下除了光怪陆离的小说戏肉,还有令人敬佩的庞大知识量铺垫。

曾经有人说,研究唐代历史最难,其中光是民俗文化这一块就足以让史学家挠破几层头皮。

但马伯庸作为一个非历史专业毕业生,对于唐代民俗文化的考古知识量,丝毫不亚于专业人士,所以他能写出《长安十二时辰》。

《古董局中局》主线是鉴宝与探案,男主人公许愿是一个普通的古董店小老板,但他的家族在古董界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一桩桩鉴宝案中,他发现了自己家族原来蒙受冤屈,也发现了幕后黑手是一个叫“老朝奉”的人。随后,小说的主线便成了许愿和老朝奉的博弈。

第一部剧版《古董局中局》在2018年首播。

开播前,观众们看到阵容就虎躯一震,除了金字招牌夏雨和乔振宇,《头文字D》的田中千绘,还有“武则天”吕中、“黄老邪”曾江、“和珅”王刚等一众顶级老戏骨。

老戏骨肯接,说明这部戏考究。

王刚最先接到邀请时直接拒绝,因为他自己就做过鉴宝类节目,担心电视剧粗制滥造砸了他的鉴宝招牌。可看完剧本设定,深究之后,王刚欣然接受。可见这部剧经得起学术推敲。

然而,第一部虽然口碑不错,但并没有造成现象级,远不如同期的宅斗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难道悬疑类剧集注定无法现象级吗?并不。

第一部最受诟病的,就是莫名其妙的剪辑和戏剧处理不够冲突。演员们都很给力,导演和编剧必须背锅。

于是到了第二部,除了主演夏雨,其余主创大换血。

导演换成了费振翔。费导的故事可有的聊。

他很小就演电影了,在张国荣《霸王别姬》里饰演童年小石头。2008年,30岁的他就担任了陈凯歌电影《梅兰芳》戏剧部分的总导演。

2017年,费振翔进军悬疑类网剧做导演,第一部戏就是《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与管虎导演合作。这部只能说毁誉参半,开了个不算好的头,剧情一般般,男主演更是让人出戏。

失败是成功之母,2019年费振翔就执导了《怒晴湘西》,漂亮地打了个翻身仗,他跟潘粤明有神秘的默契感。

到2020年,《龙岭迷窟》,费导已然手法成熟,成为了悬疑类网剧的领军人。

这次《古董局中局2》,第一集从盗墓故事说起,又是费导的拿手好戏。惊悚悬疑氛围处理地恰到好处,绝不拖泥带水。

来说说马亲王吧。

网友们亲切地称呼马伯庸为“马亲王”,据说是来自《离骚》。

第一部《古董局中局》编剧不是马亲王,开篇直接把男主爷爷被枪决的部分提前,这也罢了,只不过枪毙戏都能拍到让人靠二倍速才看得下去,这也是种本事。

紧接着,突然引出男主许愿和药不然,看过原著的粉丝自然明白,可对于非原著粉的观众而言,那是丈二姚明摸不着头脑。

忽然,画面又切换到日本,看似波云诡谲(反正观众看不懂),接着突然打斗。

那画质,那场景,让人想起多年前那部媲美《封神传奇》的“神片”《天机·富春山居图》。

忍不住扯开去聊一下《封神传奇》,这部片子聚集了李连杰杨颖古天乐范冰冰黄晓明梁家辉等各类顶级大咖,还能拍到“神乎其神”,据说是因为两位导演一个是特效出身,另一个是拍MV出身,大咖们在现场压根不理他们,自己演自己的,最后电影就变成了每个人的个人秀。

最后《封神传奇》与《天机·富春山居图》《逐梦演艺圈》合称21世纪华语三大“神片”及“观众最想退票电影”。

导演功力是决定一部戏成败的关键。

扯远了,再来聊《古董局中局》吧。早在第一部时,马亲王就言明,只做好自己原作者的工作,至于剧本改编,绝不干涉。但播出后,他自己也承认,头三集太松了。

千万别认为编剧和写小说是一码事儿,尤其是改编天马行空的网文。有没有作者的小说是几乎不用大改都可以直接拍剧的?

有,比如金庸,那是特例。

网文改编电视剧最成功的典范当属《甄嬛传》,架空故事完美嫁接到虚构历史故事。编剧王小平就聊过这其中的难点。

比如,电视剧是单线发展的,但小说往往天马行空,作者一会儿写故事,一会儿交待人物背景。

如果电视剧直接按小说拍,观众很难习惯忽快忽慢的节奏。所以电视剧习惯把人物背景故事在角色对话中透露。

小说可以大段大段写心理独白,但剧本讲究对话简洁明了。大段心理独白的那叫文艺片。

小说可以大段大段描写环境,剧本讲究镜头感,用镜头给观众留白。李少红当年的新版《红楼梦》大段旁白读环境,观众都接受不了。

小说可以跟着逻辑一步步走,剧本就讲究情节卡点,层层不断刺激观众的看戏味蕾,并且故事主线必须明确。《清平乐》的编剧就犯了这个错误,所以越到后面收视越差。

小说每一章字数可以变,剧本严格卡时间点,一分钟都不能差!

有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几乎把原著翻了个底朝天,配角人物强化戏份,故事主线倒推发展。成功的例子是李现的《河神》,少有的剧本改编超越原著的存在。

这次《古董局中局2》,马伯庸不是编剧,但新找的编剧显然用心了许多。

虽说剧情发展和原著时间线一样,但他在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的取舍上做了很大让步,保留精华,去掉非戏剧化的部分。这当然也得益于他的原著本身就很适合当剧本来改,故事层层递进,悬疑环环相扣。

比如许愿在得知自己着了道,心神不宁,急躁无比时,药不然拉他去紫金山“静心”。这一路上许愿坐在车里,原著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并没有搬进电视剧,否则真成了文艺片。

为什么要去紫金山,原著里是许愿的心理独白,剧中换成了药不然的对话,既不突兀,也不累赘。

《古董局中局2》开播了几天,网上也不乏唱衰的人,我也能理解。

大部分唱衰的人觉得演员阵容不如第一部,矛盾冲突不如第一部,突如其来的清明上河图部分让人觉得突兀。

我倒是觉得,那段古代戏份的安排才是马亲王的心头肉。

剧中,许愿遇到了一位神秘婆婆梅素兰,得知了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秘密。那一段看得我心血沸腾!

婆婆说,《清明上河图》曾被明代王忬收藏,他府中的汤臣觊觎他小妾,于是去严世蕃那儿撺掇,王忬家中有《清明上河图》!

嗯,有点历史知识的同学都知道,严世蕃是明代奸臣严嵩的儿子,父子二人独霸朝纲。王忬不希望这幅画落入严世蕃手中,于是找能人画了一幅赝品送去。

严世蕃以为得了真迹,但汤臣指出,画中酒肆旁边的赌徒嘴型有误。严世蕃大怒,找了个理由就办了王忬,抄家,斩了,真迹最后落入严世蕃手中。

王忬的儿子王世贞为父报仇,改名叫“兰陵笑笑生”,用文才获得了严世蕃的信任。(兰陵笑笑生,喜欢古典小说的人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

然后,王世贞每天写《金瓶梅》给严世蕃看,并在纸张边角涂上毒药。古人读书翻页喜欢用手指沾口水,严世蕃因此就中毒了……

许愿听完,信以为真,结果这个故事被人借题发挥,几乎坏了大事。后来,一位女博士指出许愿的无知,那番辩论引出了多部史料。

看到这里,我打心眼里佩服马伯庸的学识。

严世蕃读书中毒这段野史,我在研究《金瓶梅》作者时早有耳闻,马伯庸能融入小说内容,并且还引出女博士打脸, 颇有一种《红楼梦》贾母看戏掰谎的感觉。

同时附带了《寒花庵随笔》《销夏闲记》和清人的《缺名笔记》, 若非心中有大丘壑,怎能如此信手拈来?

必须点赞马伯庸。

大多数悬疑类网剧都是作者或编剧在那里自圆其说,自创一套理论体系。

而马伯庸笔下的故事都是建立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上,你阅读他的小说,环环相扣的情节下总能收获很大历史文化知识,这是我辈文化爱好者求之不得的。

马伯庸作品近几年是改编热门。

《长安十二时辰》的编剧是爪子工作室,风格很像美剧,头几集尤其引人入胜,成功的典范。

但是,《三国机密》改编电视剧话题性十足,但毁在了演技“十年如一日”的某男主身上。《古董局中局》第一部也没有绝对性横扫。

这一回,马亲王显得很低调,比起第一部《古董局中局》连发几条微博,这次他只是告诉了大家,定档了,播出了。

其实业内很多导演都害怕作者亲自操刀编剧。《甄嬛传》成功后,作者流潋紫亲自编剧的《如懿传》显然剧情节奏有点懵,被同期的专业编剧于正用《延禧攻略》逆袭了。

去年大热的《知否》和《庆余年》都是改编自专业编剧笔下。

记得2015年,《盗墓笔记》网剧播出,原著细节全无,书粉们吐槽“这是被糟蹋最惨的一次”,编剧白一骢很委屈。

后来,电影版上映,活生生告诉观众什么叫“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一部IP改编剧要成功,编剧、原作者、导演、演员,彼此配合,缺一不可。还要剧粉和书粉的双重肯定。

比如大热的《香蜜沉沉烬如霜》,编剧多达十人,演员很到位,导演朱锐斌很懂得抓住观众心思。

啊对了,这位导演还拍了《冰糖炖雪梨》,原以为只是玛丽苏风格,但看着看着让人欲罢不能,老夫的少女心啊!原著也十分精良,大家可以来咪咕阅读品味一番!

写在文末

大丹十年前就写小说出版了,记得第一次把全稿整理好给编辑后,编辑修改了一个版本寄回来。

看了第一版修改稿,我都怀疑这编辑有没有读通我的小说,部分重要情节都删了,影响了人物性格发展,角色关系很乱。我和编辑大吵一架,编辑终于决定让我亲自修改第二版。

真的,自己的作品被别人瞎改,这种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

这大概也是原作者和编剧之间的固有矛盾。原作者对笔下的每一段文字都是心头肉,岂能说割舍就割舍?编剧随便一刀都可能踩到原作者的痛点。

美剧《权力的游戏》前四季都有原作者参与编剧,后面编剧尽情发挥了,到了第八季,编剧收到的刀片大概有几箱了。

所以有的作者为了不影响作品灵魂,索性自己亲自操刀,全盘改编,倒也别有一番风味,比如路寒的《蓬莱间》。

嗯,说说你最喜欢的小说改编剧?你满意吗?

本文作者:大丹,咪咕阅读原创作者。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