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莫泊桑的爱情「莫泊桑一生最后一句原文」

文 | 莫泊桑

整个白天,他因为满肚怒气一直不说话,外甥女儿的爱情是那般不克制,

作为一个教士他暴怒,作为道义上的家长、保护人和精神指导者,他的女儿欺骗了他,抢劫了他,玩弄了他,他同样的暴怒。

她的女儿未经父母参与、劝导而自作主张,自择配偶,他怎能不气,他就是这么认为的。

自私自利的他气得说不出话来。

吃过了晚餐,他本想勉强去看一会儿书,可是他无法达到目的。他越想越气。晚上10点钟的时候,他拿起他那根粗大的榆木棍手杖,那是一根他在夜里去看病人必定带着防身的粗棍。

他像转动风车儿一样将那根粗棍抡在了手中,他瞧着它微笑。

最后,他将棍子擎起,他咬牙切齿地用它敲着椅子,那椅子的靠背应声裂开,倒在地板上。

他拉开了门,他想到外面去,可是走到房檐前便停了脚步,他看见了那片几乎从没有见过的月色清辉,他竟然有些吃惊。

他生来很聪明,那是一种古代圣哲们才有的诗人的情感,看着屋外的这片天,他忽然觉得这空明夜色,这壮丽的美景让自己分心了,他是被这种静谧的美好感动了。

在这个被月光浸透的小园里,成行果树的枝柯上荡着刚刚挂上的绿色纤弱薄衣。

那些肥大的金银花藤早已经攀到他住宅的墙上,一阵阵美妙的甘甜的清气随风送入鼻孔,此时,他心中便有一种温和明朗气息暗自涌动。

他深深地呼吸着、享受着,就像醉汉饮酒般享受着这清新空气,他从容地信步向前走着,心旷神怡,他几乎忘记了他的外甥女儿。

他独自站立在田地里,他用一种玩赏的态度欣赏着面前这幅被温情脉脉的清光所淹没的平原,这是一方浸润着月色柔情的平原。

成群的蟾蜍用一种短促的声调叫着,远处夜莺的声音如同串珠般美妙,这些因着醉人月色而起的清脆颤音,好似为了拥抱和亲吻而唱出的歌声。

马理尼央长老这时候又开始走动了,他的心里失掉了先前的勇气,他却不知其所以然。他觉得自己陡然没了力量。

他想坐下来休息,想就这么坐着一动不动,他开始想从上帝的作品里去认识和赞美上帝。

远处,一大行笔直的白杨树随着小溪向前蜿蜒地伸长着,那薄薄的雾霭被月光穿透过些许,它在河岸上和周围浮着不动,成了发光的银色。

白杨树枝头的叶子也被雾水片片抹过,月光泻在上面波光斑斓耀眼。

在这样清幽的夜晚,月光如一层轻柔透明的棉絮遮住了溪水的回流。

教士再次停止了自己的脚步,他的心中产生了一种温柔的感觉,那是一种越来越大却又无法抵抗的温柔,这种温柔无声地打动他的心灵。

一种泛泛的不安侵入他的心,他疑虑了,他觉得自己的心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问题就是他有时问自己的那些问题中的一个。

上帝为什么会造这些东西呢?

既然夜是为了给睡眠者用的,熟睡的人的意识跟着睡去,他们需要忘却一切,为什么又教它比白昼更有趣味,比黎明和黄昏更加柔和?

强烈的光浪同好些微妙过于意味深远的事物不相宜,为什么这个态度从容使人感到诱惑而且比太阳富于诗意的月球,

竟像是被上帝注定来小心翼翼地照明这些事物一般,把黑暗世界照得如此通明透亮?

为什么善歌的鸟雀不像其他歌者那样在夜里睡去?

为什么它偏偏在这种使人动荡的婆娑阴影里歌唱?

为什么有这种半明不暗的薄雾投在世界上?

为什么有心弦的颤动?为什么心中会有感慨和激情的疲劳?

既然夜是为了让人躺在床上睡去,为什么又存在这种不被世人看见的诱惑?

这种入眼即美的景物,这种自天洒下的无边诗境,究竟是为谁人而设?

长老终究是一点也不明白。

不经意地一抬头他看见远远的处所,草滩的边上,那被罩在发光薄霭里的树丛底下,两个相依的人影,一男一女渐渐地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男人比较高大,他的胳膊挽上了女朋友的腰部,并且,偶尔还吻一吻她的额头。

那罩着他们就像为他们设的仙境般的景物本来是静止的,现在突然由于他们而充满生气。

他们两人像是一个单独的生命,是领受着天意前来享受这个静谧夜景的生命。他们向教士走了过去,俨然一个活生生的答案,那个天主为教士的疑问投下来的答案。

教士站着不走了,他的心脏跳得很急,他的精神开始彷徨。

他记起〈圣经〉上的一些故事,路得和波阿司恋爱了,那是《圣经》里上帝意旨在一种幕景的实现。《雅歌》里好些篇章,烈火样的呼声、激情的召唤,那些灼人的温柔诗篇是那么热烈,这其中酝酿的情感同他的感知产生了共鸣。

他对自己说:“上帝是想用理想世界掩护人类的爱情,才造了这种月夜。”

他终于在这一对边走边吻的人儿前面退却了,然而那个女子是他的外甥女儿。

于是他问自己:他是否将要违抗上帝。上帝让这样一幅清幽美景围绕着他们的爱情,他难道不允许爱情吗?

他仓皇逃走,精神略显恍惚,他的心里产生了惭愧感,好比他闯入了一所他本不应该出现的异教庙宇中。

-远 方-

莫泊桑把月光的美注入到文字里流传,将月夜的妙不可言传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么美丽的月色,不仅动摇了主人公要棒打鸳鸯的决心,也让他领悟到了爱情之美,甚至感觉世界上的爱情原本就是上帝安排好的,这就是月光的魅力,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作 者-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出生于诺曼底一个破落贵族之家,师从福楼拜学习写作,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3部游记,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俗话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相信这句话让不少人纠结,要辞职吗?要休学吗?要离家吗?

其实,旅游也好,旅行也罢,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感触他乡的自然和人文风景,涨涨见识才是根本。

当你还没有任性到说走就走的时候,不妨先阅读那些旅行者留下的文字和照片,了解远方究竟什么样。

但是,古代和现代、东方加西方,留下的游记太多太多,如何找到其中的精华呢?!

在这里,有几位在行走又在读书的旅行者,如猎人一般,从书页森林,把经典游记找出来,呈现给你。

看纸上风景,也是远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