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在其«滦阳消夏录»卷六中写一个僧人,入阴间,看到数千人正在等待严厉的处罚,其肉身均欲做魔之食用。一问方知,这些褫衣反缚的人乃是“吏”、“役”、“官之亲属”和“官之仆隶”四种人,文中这样写道:其最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亲属,一曰官之仆隶。是四种人,无官之责,有官之权。官或自顾考成,彼则惟知牟利,依草附木,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四大洲内,惟此四种恶业至多。是以清我泥犁,供其汤鼎。以白皙者、柔脆者、膏腴者充魔王食,以粗材充众魔食。故先为差别,然后发 遣。其间业稍轻者,一经脔割烹炮,即化为乌有。业重者,抛余残骨,吹以业风,还其本形,再供刀俎;自二三度至千百度不一。业最重者,乃至一日化形数度,刲剔燔炙,无已时也。
其文的警示意义在于:士君子高官厚禄,上面给予你名位,下面给予你尊荣,而你还要靠着手中的权势,处处钻营,与人争利,同鸟兽无异。其结局如同“坠入孽海洪波,沉沦不返,无间地狱,已不能容,以充魔之腹,免于再回人世荼毒生灵”。
清朝著名学者纪晓岚因不满«聊斋»一书兼志怪、传奇两体,试图以真正简约质朴的文笔,继承和恢复魏晋志怪小说的传统,创作了«阅微草堂笔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及«阅微»的影响时说:“其影响所及,则使文人拟作,虽尚有«聊斋»遗风,而摹绘之笔顿减,终乃类于宋明人谈异之书。”鲁迅把纪昀称为“前清的世故老人”。他的一生基本是一个学官,生活相对平稳安定,其文章著述很多是秉承“圣意”的,其写«阅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神鬼报应和寓言故事,告诫人们要弃恶从善、安守本分。其中不乏揭露官吏徇私枉法、鱼肉百姓的现实之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