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过,脂砚斋对袭人特别偏爱。
第21回,宝玉和袭人闹冷战,注意到了一个叫“蕙香”的小丫头,这个小丫头原名“芸香”,被袭人改成“蕙香”,又被气头上的宝玉改名“四儿”,可以算是怡红院改名第二快的丫头了,仅次于芳官。宝玉不但给四儿改了名,还赌气说了句“没得玷污了好名好姓”。
这句话就有意思了,玷污好名好姓明指四儿,实指花袭人,按照曹雪芹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惯例,这句话正是批评花袭人这个名字玷污了好名好姓。
花袭人原名花珍珠,跟了宝玉后,宝玉由陆游的诗“花气袭人知骤暖”演化成“花气袭人知昼暖”,改成了花袭人,袭人又是宝玉第一个云雨对象,日常生活中忠心耿耿,由“枫露茶”酥酪”数事也足见宝玉对袭人的重视。
但实际上,袭人配不上这种重视,配不上好名好姓。
一、宝玉和袭人根本上的冲突
宝玉生日在春天,是百花时节,据周汝昌先生考证,曹雪芹本人和设定的宝玉生日都在四月二十六即芒种,正是“饯春之节”,到此日诸花谢尽,正预示着宝玉爱花护花,爱护女儿,做养脂粉的特性,一切女儿在他眼中都是美好的,包括一直想控制他的袭人。
袭人是低配版的宝钗,平日里以贤良自居,无时无刻想劝宝玉上进,而宝玉恰恰最讨厌这种人。
宝玉年幼时,两人的这种矛盾还不明显,袭人奉献自己肉体带来的新鲜感还在,加上宝玉对女孩儿一向宽容,所以袭人在怡红院独大对宝玉没什么影响;
等到宝玉慢慢长大,个人意识开始清晰,对袭人的不满就开始逐日积累,他对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其实一直言听计从,但他的天性决定了他的格局和觉悟,不是类似的万贵妃能控制的小迷弟皇帝,
他是末世的觉醒者,群芳的爱惜者和送葬者,而一个个摧花的,正是袭人,怡红院内,李嬷嬷四儿芳官晴雯的遭遇都是袭人的手笔。
二、为四儿改名正是袭人作死的开端
古时候奴才没有人身权,主人要卖掉,或随便送给别人都是常事,更别说改名这种事儿了。
可这是主子的特权,袭人作为几两银子买来的奴隶,一样是下人,就算让她服侍宝玉,她也只是个伺候人的,不能行使主人特权。
芸香的“芸”字犯了“绛芸轩”的“芸”,袭人可以汇报给宝玉改名,但不能自作主张改成“蕙香”。
这个真正心比天高的丫环,自从跟宝玉有了肌肤之亲,就把自己看成怡红院的女主人了,宝玉与黛玉湘云亲近,袭人居然能对宝钗抱怨“宝兄弟哪还有在家的空儿”,活脱脱独守空房的怨妇啊。
从礼教的角度看,宝玉同黛玉湘云不避行迹,天天厮混在一起固然不对,但宝钗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天天来找宝玉也不对吧,还坐在床边绣鸳鸯,到这个时候,倒不见你袭人说话了?
所以,袭人同宝钗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实锤无误。
三、袭人和黛玉同一天生日的意义
袭人和黛玉生日都在二月十二,花朝节,所谓百花生日,这也是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点,两人同一天生日,却没有半分相似。
黛玉是作者极力赞扬的,集天地之灵气,作者写她使小性儿,言语尖刻,正是写她心内无私,是钟灵毓秀的花中精灵。
同湘云闹别扭,两人毫无芥蒂,言语尖刻对李嬷嬷,是因为薛姨妈劝酒本就不妥,怼周瑞家的更应该,她没有一点害人之心,不会为自己的利益做一点坏事。
袭人正好相反,她管理下的怡红院,良儿窃玉,坠儿偷镯,小丫环以她为榜样,总想采取不正当手段上位,像晴雯一样心直口快、长相出众的人却不得善终,这正是袭人辣手摧花的结果。
花朝节生的两个女子,一个是宝玉的精神依靠,灵魂伴侣,一个是宝玉的俗世伙伴,象征的却是不同意义。
所以,配不上好命好姓的袭人,做了许多错事的袭人,宝玉愤激之下的一句话其实揭示了她的本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