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饥饿站台讽刺的是什么「饥饿站台深度解析豆瓣」

这是很黑色很惨情的奇片,观众看后除了会觉得人类社会可怕,也不宜立即开餐,可能反胃。

来自西班牙的《饥饿站台》,是骇人的寓言,狠批人性和阶级制度。剧情完全发生在无底深井似的"监狱",一层一层远远多过十八层地狱。但这不是正式监狱,是有人自愿接受考验,更多的是罪犯自己选择进入,代替入狱,渡过考验期便可释放。

"站台"其实是逐层由高至低下降的"餐桌",每天每层停留两分钟,但不能再吃或拿食物储存。最高层布满美食美酒,一层一层下去不但越吃越少,更被贪婪者狂吃,甚至恶意吐痰和撒屎尿于食物上,不让下层享用。而且"囚人"每天醒来,层数会发生变化,升级的有福,降级的遭殃。

男主角是自愿进入站台,企图戒烟的知识份子,还带本《唐吉诃德》阅读,他很有正义感。同囚者则老奸巨猾,作恶多端,并且教导男主角必须自私,必要时要人吃人,否则饿死。剧情发展下去,男主角饱尝苦难,他会不会被人吃掉,又会不会吃人呢?

导演把此片拍成森罗地狱图,残忍可怕,极度讽刺人性阴暗面,以及社会层级高低不平、贫富悬殊。男主角不但要在困境自救,还要抵抗恶劣体制。他认为那个"站台"的食物,其实可使每层人维生,如果人人自制自律只吃自己那一份,让下层分享的话,人人可活。他反对互相侵占、凌虐、欺压和施暴。

片中还有其他角色,包括一个随着站台逐层下降去寻子的东方女性,一个和平主义女士,一个勇武黑人壮士,以及监管职员和甚他囚人。这座地下深井塔堡,到底有多少层?能否有人逃出生天呢?没有确切答案。

《饥饿站台》被宣传为比《心慌方》和《恐惧斗室》更黑色,编导大概受到这两部片(以及其他作品)影响。1997 年加拿大独立电影《心慌方 》最奇特,描述一群人无端端被困在一个个相同的神秘方格内,找寻逃生之路。然后2004 年温子仁在美国执导首部长片《恐惧斗室 》,十分凶残变态,成为卖座系列。

《饥饿站台》侧重刻画人性荒谬,尤其谴责不公平社会阶级,高层与低层有天国与地狱之别,但高层也随时会掉落下层。

说起来,我最近读到意大利短篇小说《七层楼》,主角因小病入医院检查,荒谬地从最高第七层,一层层向下转移,降至无药可治的低层。这是数十年前旧作,作者 有"意大利卡夫卡"之誉,代表作是1940 年长篇小说《鞑靼沙漠》(有中译本),描述苦守城堡的军官们,等候若有若无的鞑靼敌军袭击。这小说比著名荒谬剧《等候果陀》还早十年面世,七十年代拍成欧洲名片。

可以说,《饥饿站台》是有卡夫卡影子的荒谬寓言。不过,超过二百层的上下等级之别,我觉得过于复杂,争吃一台食物却太简单。同样拍摄贫富不均的上下层阶级矛盾,韩国片《寄生虫》无疑曲折得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