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薛宝钗是曹公笔下的山中高士,许多人被薛宝钗的温良端庄迷的五迷三道的,认为她有大家闺秀风范,堪称娶妻典范。
这一点是很荒谬的,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经举证论述过了薛家门风之不堪,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前往阅读。
但是,即便如此,薛宝钗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曹公塑造了一个有才华的女子,将其称为山中高士,却又把肮脏不堪的话语、险恶的用心安到了薛宝钗身上,到底是为什么?山中高士真的高吗?
如果让我来评论薛宝钗的一生,那么我会用八个字来形容: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来揭开薛宝钗身上的多重人性。
许多人认为薛宝钗对贾宝玉是有那么一丝男女之情的,否则不会如此卖力炮制和维护“金玉良缘”。其实不然。
薛家为薛宝钗准备了两座活坟墓,而山中高士薛宝钗即使看穿了,依旧心甘情愿往里跳。
第一次,是在薛家送薛宝钗进宫谋取“才人、参赞之职”。
薛宝钗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后继无人,家运面临“礼崩乐坏”的局面。于是全家进京,为她准备“待选”。
我们现代人对于后宫生活的了解,可能大多来自于一些宫斗剧。剧中一人入选,全家尽享荣华富贵。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给骗了。
清王朝初期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他的夫人惧怕选秀,为了躲避灾难,在未婚的年龄提前嫁到蒲松龄家。
所以事实是过去的封建皇帝为了过荒淫的生活,残酷掠夺大量的民间少女。所谓选“秀女”的罪行在老百姓之间曾经造成极大的恐怖与灾难。
可薛家母女却不以为然,千里迢迢带着全家人,企图把女儿送往元妃口中“见不得人的地方”。入住贾府后,看到元春高高在上的样子,更是羡慕得不得了。
可以说,未选上才人,是薛宝钗极大的幸运,可是她却迫不及待跳进了另一个活人墓。
第二次,则是炮制“金玉良缘”谎言。
这一次,她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母女二人凭着癞头和尚的一句话,打造了一把金锁,还宣称一定有“有玉的”才能婚配。
贾宝玉的玉,是从娘胎里衔来的,可以“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怎么就从没听过有金的才能婚配呢?
母女二人造这套舆论想干什么?目的已经呼之欲出了,他们要攀贾家这门亲,而且那对象已经指明了非贾宝玉不可!
可是宝玉是如何看待金玉良缘的呢?
宝玉在睡梦中大喊:“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一旁的薛宝钗顿时怔了。
薛宝钗为何怔了?是因为觉得宝玉不喜欢她而失落了吗?还是因为感觉到如果大家都像宝玉这样想,她费尽心思炮制的金玉良缘便毫无用武之地呢?
无论是哪种原因,薛宝钗都不打算回头。即使后面宝玉骂薛宝钗“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儿,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薛宝钗也铁了心要维护金玉良缘。
难道是宝钗太爱宝玉了吗?
并没有,宝钗爱的是宝二爷的地位,爱的是贾府未来当家人的位子。她的一切才华,都不过是用来交换权利的幌子!
但,金玉良缘最终的受益者是谁?是那个一直躲在幕后吃斋念佛的“大善人”王夫人。
金玉良缘一成功,贾家就有了钱,王夫人又有了管家权,简直人生巅峰有木有!可是王夫人不会管薛宝钗到底幸不幸福呀!她甚至还希望薛宝钗能把儿子带回正道、追求仕途呢。
薛宝钗如此聪明,她怎会看不透这一点?可她已经被权利蒙蔽了双眼,即使是坑也要往里跳。
跳进去之后又如何?结了婚一辈子都是处女,被丈夫遗弃,这不是住在活人墓是什么?简直就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山中高士就是这么高的吗?
所以有人问我:你跟薛宝钗有仇吗?干嘛死盯着人不放?
我和她没仇,她不过是个书中人罢了。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明明满身才华,却为了一点眼前利益,拼了命的给人当奴才、当枪使!这样的人,不仅可恨,更可怜、可悲!
我们读红楼梦,最好不要局限于某一个人物本身,而是要把它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去读。曹公写《红楼梦》,难道真的只为了写这几个女子的美好吗?
《红楼梦》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那么悲剧是什么?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人看。
薛宝钗美好吗?
论外表,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可以说她的容貌是一点都不差的;
论才华,她可以和黛玉不相上下,甚至她写的《螃蟹咏》,众人都称赞比黛玉写的还要好一些。
这样的女子,若是嫁入普通人家,挣个夫妻和乐、举案齐眉、幸福一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可她偏偏选择了成为封建统治者手中的利剑,手中沾上了血!
实在是让人悲从中来!
01 对统治阶级内部萌生的异端人物(如黛玉、宝玉)进行“劝诫”和“教仕”
书中所写的年代,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正面临着崩溃,它的上层建筑也动摇了,在千金小姐之间竟然有人读那些“淫秽邪书”了!
林黛玉就是其中一个,她熟读《西厢记》,《牡丹亭》后,在酒宴上行令之时,将书中的诗句脱口而出却浑然不知。
这还了得!薛宝钗当然不能容忍。
几天后,薛宝钗将黛玉叫到衡芜苑:“你还不给我跪下!我要审你呢。”接着半真半假地冷笑着说:“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屋门的女孩子,满嘴里胡说的是什么?”
黛玉想起来之后,薛宝钗便认真的向她普及了“三从四德”,从妇女只应做“针线纺绩”,讲到男子应“读书明理”。这活活的就是一个大观园版的朱熹啊!
“三从四德”本是压迫妇女的,在明清时期,便已经兴起了变革风潮。可薛宝钗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女儿,竟早早的成为了封建主义的卫道士,要将一切反抗的思潮扼杀在萌芽中。
她这是历史的局限吗?并不是。在社会主义的今天,维护“三从四德”、自愿成为男性傀儡的人还少吗?这些人不乏深受“封建思想”迫害之人,却不想着如何反抗,而要成为奴才们的领导,你说可笑不可笑?
所以,薛宝钗的行为并不是时代的悲剧,而是思想上的悲剧!这样的悲剧从来没有断绝过,看再多的书、时代再如何变迁进步也不能让他们回头,因为他们的眼中,只有眼前的这点子利益,为了这点子利益,他们可以永远扮演封建主义的卫道士!
02 对奴才们阴狠冷酷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薛宝钗表面上“深得下人之心”,背地里却被下人们称为“镇山太岁”了。
镇山是指一个地区内的主山,例如扬州的会稽山、青州的沂山﹑幽州的医无闾山﹑冀州的霍山为四镇﹐故称这些山为"镇山";
而在迷信里,地上的太岁神与天上的太岁神相应而行,凡兴造、搬迁、嫁娶、远行等均要躲避太岁的方位,否则定有祸殃。一般用来比喻凶恶强暴、横行一方的人。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呢?
没想到吧,一个隽美的闺阁女子被人称为镇山太岁!
所以薛宝钗不只是对统治阶级内部萌生的异端人物(如黛玉、宝玉)进行“劝诫”和“教仕”,对于奴才更表现出她阴险冷酷的一面。
王夫人逼死金钏后,薛宝钗竟表现得比王夫人这个久经世事的长辈更“成熟”!
她为了解除王夫人的不安,替王夫人开脱罪责,对金钏的死因加以曲解,说不是自杀,而是失足掉井的;
接着她表示,假如是自杀,应当以死来对抗,像这种糊涂的奴才,死了也不为可惜;
最后,她还说给厚一点的“发送”,就是破格的恩惠了。
在她的眼里,统治阶级既然可以用金钱买来奴才们的身躯,又何尝不可以买他们的一条性命呢?
众所周知,在明清两代,封建礼教的反动性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明王朝为例,即使是朝廷大臣一旦触怒了封建皇帝,就可以当众“廷杖”(脱下裤子用棍子打屁股)。一般是血肉横飞,要将息一两个月,打重了能把人打死。
然而这样的待遇却被称为“雨露雷霆,皆属君恩”,被打了还要感恩戴德。
封建卫道士们虽然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却只装着利益,上面受了委屈,找下边出气就是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恰恰是这种封建卫道士的冷酷和狠毒,把封建社会推上了末路。
可以说,薛宝钗把封建卫道士这一角色做到了极致。
说了那么多,终于说到重点了。
许多人将《红楼梦》简单的理解为宅斗,认为贾宝玉就应该听薛宝钗、袭人等的话,好好读圣贤书,考取功名;
认为林黛玉一天天的哭来哭去不知道在哭什么;
认为晴雯心高气傲连主人都敢欺负,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那么你有没有看到曹公字里行间已经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却不知前路在何方?
有没有听到宝玉在呼唤废除让“无价之珠”的女儿变成“死鱼眼珠子”的“三从四德”?
有没有看见黛玉正用生命去反抗这杀人的“霜刀风剑”?
有没有看到晴雯身上全无一点奴性把自己真的当成一个坦荡的人?
如果你一点也没看到,依旧以成为一个高级奴才为荣的话,那曹公这本书,于你,也不过是“包饺子喂猪”——白瞎了。
————————
(完)
我是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半糖读明清小说。欢迎和我共读明清小说,借古鉴今,洞明世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