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著名的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他生活淫乱腐败,但是却才华出众,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8年8月11日奈保尔去世,是非功过,自待后人评说。作为中国读者,我们现在该如何评价这位世界级的大文豪呢?
奈保尔
1.奈保尔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这句话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导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不得不站出来澄清:我们只关注文学,不关注他的道德或品行。
奈保尔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奈保尔说:
感谢妓女,“我无法去追求其他的女人,因为这耗费时间。如果你想引诱一个女人,如果你的婚姻在各方面都不如意,你就无法决定这样去追求,这需要很多天,很多星期的时间,这等于是放弃事业。”
在人们获奖时,一般都以“感谢父母、子女、朋友、师长”等等做为感谢词,但是奈保尔却丝毫不顾及外界的评论,直言自己要感谢妓女。
这场风波更加让人们断定,奈保尔这个人在文学上确实很了不起,但是在道德上一塌糊涂。
事实上,外界的评论也并不过分,奈保尔在生活上确实是浪荡、淫乱,缺少私德,他甚至不敢自己写自传,因为可能他自己也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文学泰斗,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经典。
年轻时的奈保尔和妻子
2.奈保尔是个印度裔的英国人,早年生活贫穷,后来因为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牛津大学,从而开始了自己光辉灿烂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奈保尔出版了《米格尔街》,并因此而风风火火地走进文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米格尔街》这本书中,作者写了一篇篇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这些故事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本完整的小说。这本小说可能正是奈保尔对童年生活的描写。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性格迥异,既有趣,又充满悲剧。有人喜欢打老婆,打完了又后悔,去求她回来;有人三五成群,整天坐在街头,不务正业,对别人评头论足;也有人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后来的人生却一塌糊涂;有人整天酗酒,有人把一条牛当做宝贝,也有人打孩子。
这本原本应该让奈保尔引以为傲的书,好像在奈保尔看来却并不值得一提。
在奈保尔的作品《半生》中,奈保尔似乎借主人公威利之口说出了实情。
在威利在英国上学的时候,在朋友的怂恿下决定写一本小说。他绞尽脑汁,不断地从各种电影作品中寻找“灵感”——他称之为“抄袭”——并且结合自己父亲和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捏造了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
这部作品全部来自于捏造、抄袭,连他自己也难以启齿。
而威利却凭借这部作品,捕获了年轻貌美又很有钱的安娜的芳心,并在后来追随安娜前往非洲,度过了一段异常富足却无聊乏味的生活。
奈保尔作品
3.奈保尔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特点:简洁,不加修饰,牢骚满腹,但是这些句子又像一把锋利的剑,常常可以直插心窝。
你会感觉到疼痛,但是优又会觉得那种感觉很新颖。
他喜欢批判印度的种族制度,也批判英国社会的虚伪和不公正。
奈保尔笔下的人物也是如此:他们谈不上是好人,也谈不上是坏人,但是总是充满牢骚,对大多数人都怀有偏见。
他们有时候过得风风火火,披着光彩,但是事实上却每个人都过得不好,每个人是一出悲剧。这些人物和奈保尔自己一样,生活淫乱,毫无节制,没有道德可言,他们招妓、嫖娼甚至对未成年少女想入非非,睡非洲女人,也睡朋友的女人。
比如在《半生》中,主人公威利的父亲年轻时想追随圣雄的脚步,但本性懦弱,原本应该干不出什么大事业,可是却认识了工人组织的领导者的侄女,后来又得罪了大学的校长,误打误撞地和下层社会结成了同盟,和上层社会结下了仇恨。
他不爱那个女人(工会领导的侄女),但是不得不和她结为夫妻。他害怕贵族的复仇,又害怕稍有不慎被工人惩罚,于是战战兢兢地走进寺庙,宣布禁言。
而正在这个时候,举世闻名的大作家毛姆来到了印度。
校长因为要讨好毛姆,就配合别人一起包装他的事迹。他也在和毛姆交流的过程中,说出了一些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
他受到了毛姆的赞赏,他的事迹也被毛姆记录在册,于是很快成为了能和圣雄比肩的举世瞩目的大人物。
他从来不信任自己的人生,他明白自己不伟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获得了“成功”。
威利从小就瞧不起父亲,觉得他是个道貌岸然的小人、伪君子、性无能。
表面风光的背后,一个悲剧人物跃然纸上。威利的父亲是这样,威利也是如此。
4.《大河湾》这部作品被誉为奈保尔的巅峰之作,它的内容和《半生》相似。
主人公萨林姆来到非洲,开了一家小店,在小镇上过上了平坦的生活。一时间小镇上欣欣向荣,欧洲人、非洲人、印度人以及阿拉伯人络绎不绝,好像那里离繁荣很近了。
但是好景不长,这个国家开始迎来了独立、然后是叛乱、再叛乱。小镇原本的现代化生活不断被打破,人们又回到了那种原始的生活状态。
《大河湾》中的萨林姆和《半生》中的威利一样,生活淫乱,没有目标,到处睡女人,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又随时都处于惊恐之中,担惊受怕。
这些作品中反复出现同样性格的人物,让我们不得不认为,这些人物,可能就是奈保尔自己。
印度裔英国人的生活
5.奈保尔一生中有好几任妻子和情妇。他并非不懂得爱情,但是他不专注。他还喜欢妓女,妓女在他冗长而乏味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这样描绘他的生活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性格和他早年的遭遇联系在一起。
在他很小的时候,在他年轻的时候,贫穷和歧视扭曲了他的人生观。他一定经历过太多的不顺,太多的失去,太多的坎坷。
所以在他后来的生活中,当他发现自己拥有不可估量的才华的时候,他的性格和品行开始急剧转下——
既然我可以通过才华得到它,我为什么还要那么执着呢?
奈保尔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可一世,劣迹斑斑,以至于再后来到了不敢回首自己过去的地步。
在中国过生日
6.如果要让我说出最喜欢的一位作家,那可能就是奈保尔了。我喜欢他语言和笔下人物的冷漠,好像对什么都无所谓,包括亲情、金钱和女人。
尤其是女人,在奈保尔的世界中,可能只是寻求新鲜感到工具。
奈保尔没有道德,奈保尔笔下的女人也没有太多道德——有人是为生活所迫,也有人和他一样,完全是寻找刺激。
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可以毫无廉耻地和朋友的妻子或者情人睡一觉,也可以随随便便地进入妓院,然后找个黑人女人。
奈保尔实在是太有才华了,这份才华大到几乎可以掩盖他的道德缺失和他的丑闻。道德和品行上的不完整,使奈保尔更具传奇色彩 。
奈保尔作品
除了他身上的才华,我为什么还要喜欢奈保尔呢?
可能只有一个一直以来都拘谨、保守的人才会喜欢吧。
就像一个天真烂漫的书生,有一天突然拿到了一本《金瓶梅》。
就像执着而慎独的你和我,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凭借才华和智慧及其带来的成功,还能把生活过得这样没心没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