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天目光往大厅之内一扫,沉声道:“高贤侄被虏,是生是死,只有看他的造化,当下乃是多事之秋,诸位英雄切勿因私人怨仇,而误了家国大业。”
他一言及此,吞了一口唾沫,微一停顿,接着又道:“这几日陆续有不少英雄豪杰来到此地,当今天下之形势,大家都心知肚明!老夫此举是想凝聚武林各派之力,组成‘护明会’,力保大明江山千秋永固!老夫年迈,已不能胜任这首领之位,当今江湖之中,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鲤,老夫想卸下肩上这副担子,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议论纷纷,喧哗一阵,多数人纷纷点头称是。
突然“噌”的一声。
人群之中一人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声色激扬。
“砰”的一声,一拍桌椅,震得桌椅哗哗作响。
众人目光齐的一落,只见那人身着灰黑道袍,左手拂尘,右手长剑,神采奕然,道:“罗堂主所言极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大明江山不保,我等又将归附何处?”
听罢此话,堂下群豪又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更多的人开始赞同成立“护明会”一举。
那灰衣道人轻扬拂尘,神色凛然,又道:“天下形势之变,势必会引发当下武林之祸,我辈身处武林之中,理当同气连枝,团结一致,方可抵御外敌!”
他话音方落,堂下群豪便随之振臂高呼:“同气连枝,共护大明!”
“同气连枝,共护大明!”
呼声震彻寰宇,豪气直干云霄!
众人那一份胆识与气魄更是令天地为之色变!
声响经久不衰,亦如众人光复大明之雄心大志,可吞山河!
忽然又有一人从座位上起身。
众人目光一转,却是一个紫衫老尼。
只见她缓缓起身,面朝那道人,道:“山石师弟,贫尼听闻武当派近日惨遭横祸,枯叶师兄惨死在玉竹峰下,此事可是当真?”
那神采奕奕的道人,竟是武当派的掌门枯叶的师弟——山石道长!
他虽年事渐高,但多年习武,丝毫未见苍老之态。
山石道长一捋长须,虽将面部之上悲戚之色敛藏,却依旧难以遮掩内心之苦痛。
只听他长叹道:“惠安师太,此事千真万确,那凶手残忍的将贫道师弟的头颅割下,送至此地,以示其威。幸得罗堂主高义,连夜遣人将师兄首级送至武当山,方才入土为安……”
他一言至此,难掩心中凄苦,竟忍不住落下几滴眼泪来。
此刻武当派子弟亦是悲愤交加,面色俱是愤恨之色。
众人方才恍然大悟,武当一派服新丧,葬掌门,怪不得满堂的武当弟子腰间皆缠白带,面露悲色。
站立一旁的赵德平见状,面色大变,开口道:“道兄不必悲伤,那凶手如若再敢现身,我昆仑一派自当竭力杀之,为枯叶师兄报仇雪恨!”
堂下众人,皆面沉如水,连大气都不敢喘。。
大厅之中,气氛变得异常沉重,似乎可以听见众人此起彼伏的呼吸之声。
忽又一阵清响传来。
一声洪亮的佛号,飘入众人耳中。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一切善因恶果,终有一报,只要我辈武林,戮力同心,何愁反贼不除,山河不复。”
众人转身望去,说话之人,正是久坐不语的灰衣老僧。
“只要心怀正义,长存善念,留一份清气在人间,世间必定芬芳!”
那老僧颧骨突兀,眉目慈善,虽瘦骨嶙峋,却双目如炬,丰神冲夷,俨然一位游历世外的得道高僧。
众人目光之中布满惊奇之意,似乎皆不认识眼前这一名老僧。
堂下群豪的目光一齐投向眼前这位灰衣老僧,面上泛起惊讶之色。
罗洪天上前一步,深深一揖,毕恭毕敬道:“敢问大师法号?”
那灰衣老僧袍袖一扬,朗笑数声,道:“浮世一粒尘,点化人世间。极乐若相见,拜佛不拜仙。”
余音绕梁,经久不衰。
众人只觉心神荡漾,一字一句,皆是深入人心,可见那老僧内力修为之高深莫测。
听那老僧一阵吟叹,一入众人之耳,群豪顿时肃然起敬。
山石、长平、长生三道人面上俱是仰慕之色。
惠安师太一拂长袖,喜道:“点尘大师,法驾至此,真乃武林大幸!”
那一名老僧竟是绝迹江湖多年的点尘大师!
点尘老僧在江湖中是一位受人敬仰、举足轻重的传奇人物。
昔年与枯叶、山石、长平、长生四道的师祖张闻道乃是同为一辈武林俊杰,逾今已是百龄老人。
此刻看来他虽是须眉尽白,却依旧神采奕然,精神矍铄,步履矫健。
他少林前辈高僧,且生性慈善,在江湖之中广结善缘,誉满江湖,也难怪武当、昆仑、峨嵋三派掌门闻其名号,皆心怀敬意。
相传他曾为武林正道领袖,当年引领中原群豪函谷关浴血一役,大败神机宫与神龙堡群魔,主持武林正义,数十年来,武林太平无事。
怎奈岁月如刀,雕心刻骨。
当年意气风发的少林武僧,年事渐高,只消做了一方逍遥世外,点化世人的游僧。
自函谷关一役之后,点尘大师便离开了少林,时而隐居世外,时而游历世间,行踪不定,行迹不明。
十余年来,江湖之中,再无他的音讯传出。
于是渐有流言传出,点尘大师在登仙台圆寂,羽化登仙。
几年前,几位江湖剑客,远走函谷关外,神机宫余孽似乎又有死灰复燃之迹象,引起中原武林一阵恐慌。
因此武林之中,对点尘大师圆寂一事,猜测不断,众说纷纭。
此后不久又有传言流出,有人曾在终南山下,亲眼见到点尘大师墓穴。
在众人心中,点尘大师若亡故,对于当今武林而言,有如天失一柱,天盖将倾。
然而,此时在此地得见点尘大师真容,无疑将那些流言一一击碎,也稳固了道义人心。
此刻厅堂之内,鸦雀无声,群豪眼神之中,满布钦佩之色,望着眼前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僧,似乎在读一段惊心动魄的江湖往事,一本厚重无比的武林秘史。
罗洪天一听此人竟是绝迹江湖多年的点尘大师,不禁向前一步,深深一揖。
“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大师担任‘护明会’首领,统领群豪匡扶汉室,光复大明!”
点尘大师甩甩手,笑道:“老衲乃是一片闲云,一只野鹤,自由散漫惯了,不堪此任,且当下武林少年才俊,灿若星辰,又岂有老朽用武之地!”
罗洪天道:“大师说哪里话,若有前辈相助,光复大明有望!实乃江山社稷之福呐!”
点尘大师依旧摇首道:“不了!不了!依老衲愚见,此刻形势危急,仓促之间,欲选出一位盟主,绝非易事,不如让武当、昆仑、峨眉、少林四派暂领盟主之权,领袖天下英雄,护明卫国。日后若有英雄才俊涌现,再让其执掌大位,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一听,觉得言之有理,又害怕盟主之位旁落,暂定之意,便是人人皆有机会,自是无人反对,纷纷表示拥护。
见堂下群豪皆无异议,点尘大师目光一扫,扫视众人,道:“好,既然如此,那老衲便做主,护明会盟主之位,暂由昆仑、武当、峨眉、少林四派掌门共同执掌。”
罗洪天接过话柄,面带微笑,道:“那盟主之事,便暂时如此定下。此时天色已晚,老夫已吩咐下人,略备薄酒家宴,如蒙诸位英雄不弃,敬请入内,吃饮歇息。明日一早,便一同启程前去潼关,援助史可法将军!”
只见他大手一挥,堂下的家奴、小鬟将群豪引入室中歇息去。
晚风吹袭,夜幕渐落。
人们将暂时放下爱恨情仇,随梦而寝。
屋内又传来豪饮谈笑声。
还有沉重的叹息声。
一场纷争,如风息云止,得以平息。
而一切也终将被幽深的夜色吞没,在今夜沉睡,又在明朝苏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