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诺贝尔奖史上 6本最著名的战争题材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历代作品」

【精读君曰】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纪实文学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这是诺贝尔文学奖一次“另类”的获奖者,因为阿列克谢耶维奇既不是作家也不是诗人,她的作品都是完全“非虚构”的。她的获奖使诺贝尔文学奖呈现出了文学之外的现实意义,用新闻的长镜头记录一个斑驳纷扰的世界,绘就了一个正史之外的历史图景,让我们看到历史背面的沉重记忆。

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书写战争的作品不胜枚举,作家们这样做并非是歌颂战争,相反,他们用作品反思战争与人性,探究战争的残酷本质。下面精读君为您推荐诺贝尔奖史上,六本最著名的战争题材作品。

1《日瓦戈医生》

豆瓣评分8.6 2262人评

作者简介: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914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之后又发表了《在街垒上》、《生活, 我的姐妹》、《崇高的疾病》等诗作。三十年代起以小说创作为主,先后发表了 《旅行护理》、《斯彼克托尔斯基》、《重生》等作品。卫国战争之后的1948年,他开始创作《日瓦戈医生》,1956年完成并在次年发表后,轰动国内外,并使作家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

推荐理由: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具有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和思想深度, 善于在历史演变的背景下透视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和思想变异,真实而又细致地描写主人公多情而波动的内心世界与冷酷无情的客观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从而达到反思历史、呼唤人性的目的。《日瓦戈医生》便是他创作追求的集中代表。

2《静静的顿河》

豆瓣评分8.6 2073人评

作者简介:肖洛霍夫,苏联当代小说家。1923年开始写作,发表作品。经历十四年创作的卷轶浩繁的史诗式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为他的代表作。1965年,肖洛霍夫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静静的顿河》通过对居住在顿河边麦列霍夫一家命运变迁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给哥萨克人带来的巨大冲击及他们在这一系列社会变动中社会和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

推荐理由:小说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意蕴深邃,既展现了广阔而深厚的历史内容,有着史诗的沧桑与厚重,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性与爱情的深刻内涵,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3《世界末日之战》

豆瓣评分8.6 102人评

作者简介:略萨,著名作家,世界小说大师,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和拉美“文学大爆炸”主将之一。略萨的第一部小说获得1962年简明丛书奖和1963年西班牙文学批评奖;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说《绿房子》问世,并获得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和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2010年10月,略萨因其“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体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败的犀利描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1990年以来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拉美籍作家。

内容简介:十九世纪末期,在巴西东北地区的腹地,贫困的农民大众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困,被封建的统治阶级剥削,唯有宗教信仰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在这样的背景下,神秘的传教士“劝世者”来到卡奴杜斯,宣扬末日的考验和天国的来临,很快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戴。越来越多的人响应了“劝世者”的号召,纷纷投奔卡奴杜斯建立理想中的乐园。农民起义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无情镇压,巴西政府派兵围剿卡奴杜斯,起义者誓死反抗,要进行一场世界末日之战。经过悲壮的四轮斗争,起义最终被镇压,但这场起义已对巴西民族的觉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荐理由 :《世界末日之战》是略萨第一部写秘鲁之外国家的作品,是在历史事实基础上进行的文学虚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热情激荡的一八九〇年的巴西形象---一个从君主制向共和制过渡的形象。”

4《铁皮鼓》

豆瓣评分8.5 3278人评

作者简介:君特·格拉斯,格拉斯的创作活动从诗歌开始,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说。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格拉斯为当代联邦德国重要作家,语言之新颖,想象之丰富,手法之独特使他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曾多次获奖,几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999年他成为成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内容简介: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布朗斯偷情,又目睹纳粹力的猖獗,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从此在他的视角里,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是怪异和疯狂的。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的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

推荐理由: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根据《铁皮鼓》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了1980年奥期卡最佳外语片奖。

5《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豆瓣评分8.5 111人评

作者简介:克劳德•西蒙,一九三六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地下抵抗运动。战争的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弗兰德公路》、《农事诗》和《历史》等,一九八五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在弗兰德地区被敌军击溃后仓皇撤退为背景,万花筒般展现了三个骑兵及其队长的痛苦遭遇和大地深受的蹂躏。作者将绘画艺术引入小说描写中,描述了战争对大自然的破坏、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畸形;用色彩斑驳陆离的画面绘出了时间的迁移、季节的变化、死亡的阴影、战神的狰狞、饥寒的折磨、爱情的渴求、情欲的冲动、土地的抽搐、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推荐理由:在西蒙的小说中我们首先是通过语言和记忆看到生命的成长、创造的活力和坚韧力,通过我们似乎不是其主人而是其工具的语言文字和叙述使现在和过去复苏起来并具有灵魂和生命。西蒙的小说艺术可以视为活在我们身上的某种东西的表现,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是否理解,是否相信。这就是某种怀着希望的东西,尽管我们生存的环境充满各种残酷和荒谬的事实,这一切是如此清晰、深刻、丰富地表现在西蒙的小说中。——瑞典皇家学院

6《永别了,武器》

豆瓣评分8.3 1368人评

作者简介:海明威,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 《非洲的青山》、《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伊甸园》等。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

推荐理由: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介绍完今天的书单,你对哪本书最感兴趣?如果你看过上面的书,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读后感。

每天9分钟,读完一本书。一年365本,精读微信号。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面链接:

这6本书,带你走出迷茫

25岁左右应该看的6本小说

12分钟读完“阅读圣经”《如何阅读一本书》

12分钟读完专治“思维混乱”的《金字塔原理》

10分钟读完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