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汤,以八泪为引,历久方成,异香可通九霄,凡鬼饮之,前世皆不可记。”世人皆知,无论多么痛彻心扉,亦或流连忘返的往事,投胎转世前的一碗孟婆汤便足以洗去贪嗔痴恨爱恨欲的纷扰前尘,这一世的牵挂、羁绊也将从此再无瓜葛。然而这碗孟婆汤真正的滋味,恐怕是无人知晓了,因为饮下此汤即为终结,而终结亦是开始,毫无痕迹,即是新生,于是,如此轮回、重生,周而复始。熬汤人孟婆在经年累月的漫天黄沙里,守着一座空旷破旧的老宅子,为黄泉路上的赶路鬼魂熬着一锅忘却前尘的汤,她在不老不死的寂静岁月里,在听闻的形形色色的鬼魂生平事迹里,也拉开了自己的故事序幕。
——题记
世人皆听说过孟婆,只道是老态龙钟,每逢鬼魂前往轮回投胎之地途经此处,便递汤一碗,斩断他们的记忆,很是无情无义。殊不知,此孟婆面容姣好,千娇百媚,名曰“孟七”,且育有一女,唤“三七”,母女二人尽忠尽职地守着这“孟婆庄”,日日夜夜熬着一锅香通九霄的“孟婆汤”,为赶路鬼魂扫去前尘牵挂。
孟七对女儿小三七始终担忧,生性纯良是好事,但心智却不及自己,如若有朝一日掌管这“孟婆庄”,又如何能够独当一面,不负所托呢。她一边搅拌汤肴,一边告诉小三七,“为娘对你甚是亏欠,生下你的时候不甚弄丢了你的一窍精魂,才导致你现在这般模样,无论是才智,还是相貌,都不及娘亲。所以,你唯有好好记着为娘的这副由八味药引糅合而成的熬汤秘方,才算是勉强合格了吧——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杯悔泪、五寸相思泪、六盅病中泪、七尺别离泪……”
“娘亲,第八味呢?”小三七一边跟着孟七念念有词,一边追问,倒是一点也不恼怒自己的神智痴憨,面容枯槁。
“这第八味药引,也许有一天你就懂了。这是每一任孟婆都需要自己去体会的。”孟七望着翻滚的汤肴楞了神,一脸苦笑。
而小三七在继承了娘亲孟七的“孟婆庄”的很多年以后才终于懂得这第八味药引,原来是孟婆自己的眼泪,揉粹悸动、甜蜜、等待、辛酸、爱而不得的愤懑等各种复杂情感而流下的眼泪。
孟七去世那天,依旧是风情万种,幻化的身型里尽显神力,又不失妩媚。“孟婆庄”作为黄泉路上连接冥府的一道关口,她义不容辞须阻止一切非鬼魂的进入,却敌不过一份为情而生,亦能为情而死的孤闯黄泉欲达冥府夺取囚禁爱人魂魄的一把琴的勇敢。孟七的明眸皓齿里,满是不可置信——为了一个已经亡故的灵魂而不禁打破阴阳秩序,废掉自己一生的修为,且将永世囚禁在阴间,值得吗?
这个已经修炼成修罗汉境界且唯一可以令自己魂飞魄散的无名氏高僧,双手合十,眼神坚定,缓缓道,“值得。”
且看终日青灯木鱼打坐,清心寡欲修道的高僧况且如此为爱义无反顾,而滚滚红尘里,痴男怨女的爱欲、执念、不休不止又何尝不是世事常情?或许,天地之间,没有哪一种厉害的道与法,能桎梏住“情”。孟七抽动的眼角里,有一丝水雾的氤氲,她的美丽和风情也曾为了一个人毫无保留的绽放过,她默认了有情人的孤勇,也以死捍卫了阴阳生死的秩序。
因情而生,亦将为情而死,在因果与轮回里修完这一世的情,因为,我们谁也逃不掉命运这张巨大的网。孟七或许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小三七必定也将投身于“情”中,尝尽这其中的百般滋味,正如自己熬的这锅孟婆汤,掺杂了这世间八味至味。可是,她不曾想到也不愿看到的是,痴憨的小三七亦会为情奋不顾身、香消玉殒。
“我现在懂得了,如意郎君,需得我真心喜欢,唯愿他好,我好或不好我都开心,那方是真心喜欢,那方是真心悦爱一人,我看长生便是。”三七凤冠霞帔在身,带着笑意的清泪从明眸里倾泻而下。
而在这之前,长生的师姐假扮新郎,与自己拜堂成亲,并伺机夺取了能篡改阳寿、逆转生死的冥府阴卷。这位师姐,便是长生之前画在画卷上,心心念念惦记的人。师姐道出了一个真相——长生为医治师姐久治不愈的顽疾,便想出了移魂赴黄泉篡改阴卷的办法。而如果能够获得孟婆的信任和芳心,在拜堂成亲之日,趁其请出阴卷为自己勾除阳寿时夺取过来,这便是最好的办法了。
三七想起了这之前和长生的点点滴滴。
长生会讲故事,他给自己讲人间的风花雪月。
长生会培植,将自己种了六百年却一直青黄不接的曼珠沙华养得开出了花。
长生会做吃食,为自己潜心烹调人间美味。
长生会帮自己值事,因为看自己每天要应付的事情太多了。
……
有一日,三七问长生,明日是否可以早些来。
长生问她为何要早些。
“你若多来一时,我便多欢喜一时”三七的爱里毫无杂质,整颗心都捧在了手上。
哪怕是早就知道长生来黄泉陪伴自己,其实是另有企图。她甚至觉得长生的眼光真好,画卷里的女子真是容貌倾城。
长生说,三七,你的眼睛,有点像她。
于是,她问他拿了画,心中想着,日日瞧着这画上的人,是不是也能长得像她。她只是不知道,为何得了他的画,她却开心不起来。那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原来已经爱上了长生。
她留起了披肩长发,身上那套灰色的衣裳换成了白色衣裙,看起来有几分画上女子的模样。但是长生却许久没来了。
鬼差阿香拿着一碗孟婆汤让她喝下,但她却不敢喝,她怕自己忘了长生。她端着孟婆汤,眼泪掉了下去,只见碗里浑浊恶臭的液体一阵梦幻的漩涡滚动, 随即澄清香甜。三七的孟婆汤因此熬成了。
自己熬了那么久,被众鬼魂唾弃的孟婆汤,一直缺的第八味药引原来是自己的伤心泪,如今终于不负娘亲当年所望,也恢复了孟婆汤的盛名。只是,这一切来得好痛。
“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杯悔泪,五寸相思泪,六盅病中泪,七尺别离泪,八日伤心泪。”这是熬制孟婆汤的药方。
长生来了,因为三七病倒了。他是被阿香绑来的。长生告诉她,他不会再走了。
大婚当日,她穿着婚服,向他款款而来,她满怀欣喜,等着他的赞叹,他的拥抱。但是她感受不到身边人的香甜,不像初见时那般闻着香甜,看着欢喜。
但三七此时不知道的是,其实长生爱的是自己。年少时的那一遇,她的眼神早就烙印在他的心间。与其是三七的眼睛像师姐,倒不如说师姐的眼睛像三七。
他说,师姐的眼睛很像一个姐姐,那个姐姐很凶要吃他,但是她的眼睛很美。
这个姐姐便是年少时长生从人间第一次移魂黄泉见到的三七。
而长生本是三七的一窍精魄所化,他会爱上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只是,却不想,本是二人合二为一的寻觅、结合过程,却如此百般曲折。
长生被冥界当做是引来剑仙,夺取阴卷的罪魁祸首,欲将其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他想将精魄归还三七,让她变成一个完整的孟婆。
但三七偏不要,她要护得长生周全,她载着长生穿云跃海,送他离开冥界。
临别之际,三七对长生说,我送你出去,我让你永生不死,你莫忘了我,我在黄泉陪你长生。
在被人间欲求长寿不死的修道剑仙们趁虚而入并且长驱直入捣得荒破的孟婆庄前,修罗汉无名氏抱着即将灰飞烟灭的三七问,“值得吗?”
三七疲惫困倦却神采奕奕的眼眸里满是坚定,“值得。”
世间有很多像三七一样的女子,她们为爱付出所有,但却很少有一个长生,懂得三七的情。
八百里黄泉,千年岁月,两句“值得”,便是一生一世。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永不见。
最后,长生还是回到了黄泉,欲待孟婆三七归来,在八百里黄泉为她种满了曼珠沙华。
千年之后,长生问:我种的八百里曼珠沙华都开了,三七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可是这八百里黄泉,已然再无三七。
“我是你头顶的云,是你耳畔的风,是你涉过潮来潮去,是你眼中烂漫山花,亦是你行过的万里山河。”三七去了人间,去领略了长生生长之地的种种。
而长生眼前的那八百里曼珠沙华,其实每一株都是三七,世间万物,唯情不死,即为长生。
番外点评
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灵魂摆渡之黄泉》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看的网络电影,可与票房流量之王的《捉妖记》、《奇门遁甲》等同题材、同类型的电影相提并论,并且在特效、主题、意境、台词等方面更显层次。
1、特效
在网络电影成本、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剧中有几处极速漂移、人形幻化兽型、斗转星移腾空而起、遍地花海的特效做得很是精细,超出了预期效果。并且关于真实的人头娃娃的剧情需要,虽然马赛克痕迹略显粗糙,但造型细节却处理得融洽无间隙。
主题
这是一个比较创新的主题尝试,在各种题材都被无限挖掘的情况下,编剧选用了“孟婆”这一人物进行了故事挖掘和人物塑造。“孟婆”作为与各路即将投胎重生的鬼魂打交道的核心人物,看过太多人世间的爱恨情仇,那么,“孟婆”自己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又为我们辗转在红尘里却逃不过爱恨情仇的芸芸众生揭露、带来怎样的真相和启示呢?
意境
“情之所钟者,不惧生,不惧死,世间万物,为情不死,既为长生。”这句台词体现的是,从心念、情感生发出来的东西,可以不惧生死,这与佛家名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虚幻莫测而见高深真理的意境是一样的。而剧本整体的意境基本也是以佛学的哲与禅为基调的,为世事的寻常增添了几分深意,也让痴男怨女的情感故事提升了一个层次。
台词
该剧的一大特色是,用词精炼,耐人寻味。不似大白话朗朗上口,却又不像文言文那样拗口生僻,取舍于两者之间,刚好猎艳了观众的某种“附庸风雅”的心理,也能引发观众调侃式的模仿一二。
通畅
故事逻辑结构清晰,设置的每一个悬念和疑点都在接下来的环节里巧妙、通畅的交代了来龙去脉。比如,三七为何从小痴憨,因为丢了一窍惊魂,后来长生的出现,三七莫名就觉得香甜亲切,于是,故事后面便交代了长生便是三七那丢失的一窍精魂。再比如,为何长生会觉得师姐亲切,并爱慕她,这源自于她的那双眼睛,后来故事揭晓的结局是,其实是因为师姐的眼睛像三七,这也与长生同三七成亲,最后发现爱的实际也是三七是相互吻合的,因为童年偶然的一次失魂体验,邂逅过年幼的三七,只是因为漫长时间、童年经历的各种影响,而迷失了自己心意的方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