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早上,常常是在隔壁那位母亲的谩骂声中被吵起来的。旧楼隔音不太好,她骂孩子的声音清清楚楚地透过纱窗传了过来:“吃个饭也能吃得满身都是!”“你怎么这么笨?”“不会吃别吃了!看你就来气!”……孩子有时候哇哇哭,有时候抽抽噎噎听得模糊,被吵的心烦是一码事儿,更多时候会让我的心情陷入一种无话可说的沉重中。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大学时的一个室友,宿舍六个人,刚搬进去的时候,她永远都在大家火热朝天的交流中保持缄默。后来一起住的时间长了,她才渐渐向我们敞开了心扉,说她不是不想加入我们,但六个人的场合对她而言人太多了,她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的紧张,生怕说错一句话惹得任何一个人不开心,影响宿舍的气氛,干脆就少说话了。
我们问她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她条件反射一样的回答:“因为在家就是这样的啊。”“我妈脾气比较爆,小时候没少被她骂。”室友嘿嘿一笑,看上去已经完全把这件事情看淡了,然而,从小与母亲的相处模式却对她长大后的生活,造成了难以逆转的影响。害怕说错话是因为害怕说错话后被责骂的结果,那么少说话甚至不说话,就不会惹别人不开心、被别人责骂了。
这就是她惯常的逻辑模式。只有动手打了孩子才算是伤害吗?并不,事实证明,父母不好好说话,和打孩子同样可怕。